關於淺析幼兒發展最有效的途徑論文

關於淺析幼兒發展最有效的途徑論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 )》中提道 :“(科學目標)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全文還十多次用上“體驗”及與它基本同意的“感受”,可謂情有獨鍾。 幼兒的發展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體驗。

  一、何為“體驗”

  《教育大辭典》這樣註釋:“體驗就是在實踐中認識事物,親身經歷體驗生活。 ”讓幼兒親身經歷所要教學的內容,有利於使幼兒形成自己的判斷。

  二、為何重視“體驗”

  有這樣一個例子:為培養幼兒愛動物的情感,教師組織一個關於動物的主題活動,先讓幼兒談談自己最喜歡的動物。 他們充滿感情地談到自己家的寵物,自己知道的動物的趣聞等。 隨後,教師提出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愛護動物?”幼兒啞然。這就是過分看重理性的價值,忽視“體驗”的作用。 其實, 冷冰冰的關於動物與人的關係的“認識”並不一定能激發愛動物的情感,對於那些未曾接觸、感受體驗過的動物(如北極熊、老虎),他們如何能想象出愛它的理由? 怎樣去獲得發展?

  體驗,應做到以幼兒為主體,以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為本,同為主體的教師成為幼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體驗”是發展的橋樑,是課程醞釀、發展的土壤。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細緻地觀察幼兒,分析幼兒的行為,平等地與他們一起探討、研究,在不斷修正與碰撞中具體、明確起活動目標。 “體驗”能真正做到以幼兒發展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課程發展的基石。

  三、如何引導幼兒的“體驗”樹立“以人為本,為生命奠基”的觀點,注重幼兒體驗,以《綱要》精神引導課程,以綜合思路呈現課程,以活動形式組織課程,以發展目標評價課程,以彈性指導管理課程,充分發揮幼兒自我發展的能動作用。

  (一)以“整合”滲透活動課程

  將時間、空間、人文等影響活動課程的眾多因素有機整合, 形成一個靈活系統,系統整體大於各部分的總和,並可增值。 整合課程真正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更能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 可以為幼兒參與、體驗及生成新的課程留下足夠的空間,也能使教師得到鍛鍊。整合的策略是把一日生活看做一個教育整體,在顯示的多樣化的活動過程中實現整合,形式多種多樣。 就內容而言,可分為橫向整合(不同的、相關的'內容之間的聯絡)和縱向整合(課程中前後內容之間的聯絡)。 在整合的支架中,可據需要選擇、搭配、組織和編排活動內容。例如,在“新年到,喜洋洋”這個主題活動中,將故事《新年禮物》和“卷炮仗”遊戲巧妙地結合起來。 在活動中,先請幼兒講講《新年禮物》這個故事(語言);隨後一起數“1、2、3”,讓幼兒在音樂聲中感受卷炮仗的快樂氣氛,引起幼兒的興趣;然後請幼兒在遊戲中比一比哪隊卷的炮仗最好;最後,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讓他們唱一唱新年歌(音樂),並畫一畫新年到有什麼願望(美術)。 幼兒對這些活動非常感興趣。

  (二)以興趣驅動行為

  體驗,始於興趣,具有內發性。興趣是幼兒發展的內在動力。幼兒常以極大的熱情積極主動地探索和認識他們所感興趣的、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頻繁提出各種問題。如“熱水瓶蓋為什麼自己跳出來”“魚在水裡為什麼不閉眼睛,它要不要睡覺”等。 貼近感性的生活才是最適合並能引發幼兒興趣的。 當出現這種現象時,教師要把握時機,迅速判斷和準確篩選教育主題及適當活動形式。 比如,認真觀察傾聽幼兒的談話,發現他們的關注點,積極引導幼兒將好奇心作為生長點上升為求知慾。看見幼兒拾落葉,那就玩“天女散花”的遊戲;白雪鋪滿大地時,我們就堆雪人、打雪仗;幼兒撿石頭,那我們就來數一數、分分類、畫一畫、說一說,造花園建城堡;幼兒愛玩積水,我們何不來“照鏡子”,並組織一次有趣的水漬畫呢?

  (三)以實踐貫穿活動過程

  體驗,載於活動,具有實踐性。 實踐,最能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讓幼兒主動發展的精神。比如遊戲活動, 嘗試讓幼兒自己分配角色,自己選擇或製作道具,遇到問題自己解決。(四)以互動協調個體差異體驗,發自肺腑,具有獨特性。由於人生經驗感知認識、思維方式、情感型別等方面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幼兒參與同樣活動,會有不同的情感體驗。 為使每個幼兒潛能得到充分發展,互動是促進幼兒思考、個性發展的有效方法,助其長,而補其短。

  1.幼兒與人際環境的互動

  (1)師幼互動以人為本,教師並非只做點亮別人毀滅自己的蠟燭,而要以自己生命之光與被點亮的火種交相輝映,共同成長。 教師與幼兒是一種平等、民主、信任、雙向的關係,倡導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 教師應該尊重幼兒,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幼兒,與幼兒創造濃郁學習氛圍,形成良性互動。 如在活動中,教師可以角色身份或同伴身份進入幼兒圈子,不做旁觀者,並且儘量表現得“孩子氣”一些,或故意犯錯誤,與幼兒成為朋友,相互交流,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引導幼兒探索、發現、解決問題。

  (2)幼幼互動

  我曾發現一個幼兒在教師講故事時不能集中精力,教師提供各種幫助都不起作用。 但有一天,他和幾個同伴玩,同伴坐椅子上,扮成教師的樣子“讀書”,這個愛動的孩子竟能安靜地坐上好久。 可見同伴給予他的“特殊幫助”,他更樂於投入。 每個幼兒都有被同伴承認、接納的需要,會盡全力學習如何加入同伴的圈子,學習友好相處規則等。 同伴間相互調節是幼兒新經驗獲得和構建過程的重要途徑。 同伴間更容易溝通和交流,更有利於經驗的內化和發現關係。 而僅由教師直接教幼兒是很難達到的。

  自由互動常見的是:同一程度的幼兒互動和不同程度的幼兒互動。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以各種形式互動,使他們能夠充分交流,產生思維的撞擊,不斷開拓思維,形成獨特的見解。如表演《狐狸和兔子》,安排幼兒任意找同伴合作扮演角色,並互相評議、彙報,形成熱烈的幼幼互動局面,氣氛活躍,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就深刻全面了。

  2.幼兒與物質環境的互動

  每一寸空間、每一件材料,都應有利於引發和支援幼兒透過與之相互作用獲取有意經驗。就牆飾而言,教育價值應與審美價值同在,還要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成為幼兒經驗、想法表達的空間,不斷與之“對話”,讓孩子參與動腦筋思考設計,動手製作完善,動口描述想象。教師還要以情感激勵策略,增強幼兒的信心。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希望的種子定會漸漸萌動,茁壯成長,孩子們的智慧終將淋漓盡致地體現,他們的發展必將空前超越。

  二十一世紀,是兒童的世紀,放開手腳讓孩子們在蔚藍的天空自由翱翔吧,讓他們自己去領略人生的樂趣,感悟生命的真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