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發展中的問題以及對策的教育理論論文
教育學發展中的問題以及對策的教育理論論文
[摘要] 本文結合作者自身教學經歷,從教學思維角度出發,以心理學教學實際應用為主要目的,提出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心理學知識是開展良好教育的基礎,有效的心理學教學思維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 教育心理學 問題 對策
引言
我國教育心理學的體系缺乏統一的核心內容,其系統性和整合性不夠,還沒有建立起一個“正規化”。有的學者認為,這種龐雜、零亂的現狀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統一的心理現象被分割成易於實驗和易於控制的小塊,研究者各自為政,聯絡甚少;第二,研究課題繁雜多樣:從小學生的記憶實驗到中學生的思維研究,從教學技術到學科教育心理,從學習的神經心理學到教學策略的研究,五花八門的課題充斥於教育心理學領域。雖然多樣性是學科進步的標誌,但我們不得不說教育心理學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核心;第三,不同時期心理學研究正規化的更迭(從行為觀到認知觀、人本觀,再到社會文化歷史觀等),導致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側重點發生變化,使得不同時期
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都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理論侷限性。
一、我國教育心理學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根源
(1)過多地仿效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忽視人的特性 傳統的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實證法,二是現象學的方法,這兩種方法在不同時期各有側重。 心理學的特點是人研究人,心理學研究的首要困難也恰恰在於人研究人。自然科學是人研究物,物性變化的表象與表象背後的真相都是客觀而真實的,不以研究者的意志為轉移。在心理學,以人為研究物件進行研究時,無論研究情景如何精密設計,終無法避免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因主觀因素而造成的偏差。這就是心理學研究物件的特殊性,即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人性”,而不是一般自然科學所研究的“物性”。教育心理學正是由於過多地仿效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忽視人研究人所形成的複雜人際關係的影響,無法達到根據外在行為表現以瞭解內在意識或動機的目的。
(2)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結合程度不高 心理學家在面對教育心理學問題時,會表現出兩種不同的研究旨趣:理解與應用。這便有兩種不同的研究型別: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應該說,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側重於應用的科學,應對教育實踐有直接的指導作用,也即教育心理學理論研究不能脫離教育實踐,而應該將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緊密結合。但是從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過程和現狀來看,傳統教育心理學過分注重基礎,所提出的理論和方法對教育實踐的指導作用往往是透過將教育心理學原理應用於其他教育學科(如教學法)而間接起作用的再有,即使是現在,我國教育心理學的大多研究課題均來自於理論而非教育實踐,這也使得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難以對教育實踐提供有效的指導。
(3)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總的來說是對教育心理學學科性質定位不夠明確。具體來講,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教育心理學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之間脫節。教育心理學研究更多的是從理論到理論,難以指導實踐,而教育部門的實踐工作者雖深感教育心理學有用,卻又不知如何去用。第二,目前的教育心理學更多的只是服務於學校,這種單一的服務範圍侷限了教育心理學廣泛的應用性。
二、解決我國教育心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的對策
(1)用整合的觀點構建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 綜觀過去近一個世紀教育心理學內容體系的發展變化,我們能夠發現,教育心理學內容體系呈現出明顯的綜合化趨勢。 以整合的觀點構建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我們應該遵循以下三個原則:第一,人類教育的共同目的決定教育心理學內容體系的基本框架,科學合理的教育心理學內容體系必須符合教育的真正目的;第二,教育的物件特點和需要是選擇教育心理學內容體系的基本依據,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必須依據教育物件的特點和需要,在保障學科主幹內容的前提下,靈活選擇教育心理學的具體內容,即教育心理學在內容選擇上既要有共性部分,也要考慮教育物件的實際需要,體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和物件性;第三,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要在穩定和發展之間尋求平衡。教育是複雜的系統,人們對教育規律的探索也在與時俱進,這要求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必須隨時代的變化不斷髮展。同時教育又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教育的目的、要素以及基本的教育理論(比如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都是相對穩定的,這要求教育心理學的內容體系也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穩定
(2)教育心理學在研究方法上應處理好幾對關係
1.要處理好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關係。定量研究採用源自自然科學的方法,力圖保證所研究問題與結論的客觀性、可靠性和概括性。定性研究旨在從不同的角度來了解個體或社會的現象,這種研究通常在現象發生的真實環境中進行,藉以把握該現象的整體輪廓。
2.要處理好實驗研究與史論研究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家都強調實驗研究。教育心理學中的實驗研究主要是指對教育現象有控制的觀察研究。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實驗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育心理學同樣有許多理論問題值得我們去探索,這就是教育心理學的史論研究。實驗研究要以史論研究為基礎,史論研究是實驗研究的昇華。教育心理學發展的歷程,實際上也就是教育心理學的理論體系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過程,也正是理論體系的`日趨完善,奠定了教育心理學發展成熟的基礎。
(3)以素質教育實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指南 21世紀是我國積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時期。當代教育心理學要想作出應有的貢獻並使自身充滿生命的活力,就應當結合我國教育實踐和改革,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這對於促進我國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和教育心理學的自身發展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國內有學者指出,近20年來,教育心理學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經對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實踐起到了推動作用,如張大均等(2005年)指出,教育心理學的以下研究成果為我國素質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1)學生個性全面發展與教育環境關係的研究:(2)學生智慧發展與知識學習的研究;(3)學生社會性發展與規範學習的研究;(4)教學的有效性與人才培養規律的研究;(5)教師職業素質與專業性發展的研究。 但是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應用性為主的學科,其為教育實踐所提供的指導還遠遠不夠。為此,教育心理學研究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為素質教育實踐提供更多的指導:首先,繼續加強德育心理研究。其次,美育心理研究應該進一步得到重視,為學校審美教育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其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健全心理素質培養的研究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踐服務。
(4)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心理學理論與應用研究 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心理學理論與應用研究,就是要解決教育心理學研究中國化(也稱本土化)這一問題。心理學研究的中國化,主要是指中國的心理學工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要做到從研究者本位出發,準確地發現國人的心理活動的特點和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地揭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類心理的相同點和相異點,為世界心理學發展作出貢獻。
總之,在現代教學體系中,教師自身的心理學知識是開展良好教育的基礎,有效的心理學教學思維是成功教學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冉苒,張長英.我國教育心理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j].江蘇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6.(3).
[2]張春興.教育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張愛卿.20世紀我國教育心理學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3).
[4]林崇德.試論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研究中的十大關係[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