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良好合作習慣培養之我見的論文

學生良好合作習慣培養之我見的論文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我們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討,促進學生相互幫助,發展合作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呢?這裡筆者淺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對學生合理分工

  “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合作學習不是一種個人的學習行為,而是一種集體行為,這就需要學生有足夠的團隊意識。因此,合作學習要想成功開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識是首要的。開學伊始,教師要進行好分組。分組要保證小組成員學習成績相當,組員男女搭配相適當,內向外向性格協調。加強對組長的培訓工作,讓組長有協作的意識。要在具體的課堂事例中進行指導,例如《小壁虎借尾巴》這一課分角色朗讀時,有的負責敘述部分,有的扮演小壁虎,有的扮演小魚……這時就需要組長起到決策作用,決定誰來朗讀什麼角色,然後才能合作。

  教師還要教育學生,學習小組是一個集體組織,氣氛要民主、和諧,組員要相互謙讓,組長要綜合大家的意見選擇適合的人來擔當相應的角色,不能把時間浪費在爭角色上。

  二、培養學生學會遵守紀律

  “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良好的紀律,學生就無法很好的學習。這裡所指的紀律約束並不是把學生管死,不給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自由,而是透過一定的紀律要求,讓學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亂。

  例如,學生分組討論時,喜歡大聲議論。筆者會及時走到這個小組面前,說:“你們表演得很投入,很好。但是聲音太大了,影響別人學習了。其他同學會認為你們不考慮他人。可不可以小聲點?”這樣,學生會非常清楚地知道該怎樣做。教師在與學生說話時,儘可能地放下架子,平等地與學生進行交談,學生會很樂意接受改進意見。

  三、培養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低年級的'學生不習慣、也不會主動思考,不知從何處想,更難於用語言表達。因此,筆者告訴學生:“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但是要思考好,思考清楚怎麼說,即便說錯了也沒有關係。”久而久之,學生聽到問題後,先有一段時間的思考再舉手回答。另外,教師要採取措施促使學生思考。例如採用讓學生當小老師的方法,激發學生思考的慾望,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

  四、培養學生學會傾聽

  剛開始分組時,教師反映學生差了。這是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正常反應,教師要進行引導,讓他們儘快適應。在剛分組時,課上經常會出現這種現象:當一個學生髮言時,其他學生並沒有認真聽,而是一味地舉手,不住地喊:“老師,我來,我來。”有的學生乾脆一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模樣”。這樣就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培養學生交流、傾聽的習慣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要讓學生肯聽,更要讓學生會聽,能夠聽出別人說的重點,才能重視並接納他人意見,達到優勢互補、共同提高。面對這樣的問題,筆者首先告訴學生:“認真聽別人發言,能夠反映一個人的素質。大家都是懂禮貌的,又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與沒有上過學的孩子有本質的區別,我相信你們都能夠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

  其次,筆者還告訴學生認真聽他人發言,可以學習他人的優點,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筆者還採用“男士、女士”的稱呼來評價學生,男士、女士這樣的詞語是對那些儒雅、大方、寬容、有耐心、互助互愛、尊重別人的人的尊稱,要想得到這樣的稱呼,就要不大聲說話,認真傾聽。

  五、培養學生學會交流

  這個習慣是最難培養的,學生往往不會進行交流。因此,筆者在分組時,首先把組內學生編上號碼,1號組長是表達組織能力最強的;2號小助手是協助組長工作的,學習成績好;3號、

  4號是學習自制能力相對差的,需要組長小組長來幫助督促的。然後採用一幫一的形式,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根據組內的共同意見訓練3、4號學生回答。這樣一來,一節課有更多學生髮言了,改變了傳統課堂的一家之言的情況。在一堂課上發展不同層面的學生,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重要目標。

  六、對學生進行評價

  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筆者在分組時,採用了透過回答問題發獎票的方式,表現好、積極回答問題、積極討論交流的,發綠色獎票一張。十張綠色獎票換取一張紅色獎票;五張紅色獎票換取喜報一張;五張喜報換取文雅學生、文雅小明星獎狀。

  小組內則用分數來反映小組表現情況,在黑板上記錄好語文、數學、外語的組內得分,期中期末彙總起來,獎勵班級中表現好的三個小組。這樣一來,學生的進取心得到提升,把組內榮譽當成最要的事情,形成良性學習氛圍。

  合作學習看似簡單,其實實施起來很費周折,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透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薰陶。以上是筆者的粗淺看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