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網路的企業資源邊界釐定研究論文

基於網路的企業資源邊界釐定研究論文

  摘要:如今企業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外部市場環境,速度是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企業透過建立企業網路來提升滿足客戶需求的速度,然而對於網路的企業資源邊界的釐定又成為建立企業網路所要面臨的新問題,透過對企業邊界的三個性質即:動態性、模糊性、滲透性三個方面的理解,運用網路的企業與市場模型對網路的企業資源邊界的釐定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企業網路;企業邊界;市場模型

  1 關於企業網路概念的定義

  管理學意義上的企業網路無非是指企業的利益相關者集合。而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是組織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中與組織決策和行動有影響的任何相關者。利益相關者可能是客戶內部的(如僱員),也可能是客戶外部的(如供應商或壓力群體)。而本文所討論的企業網路的概念有必要提出來對此予以區分,在本文所討論的企業網路特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的經濟實體成員之間構成的社會、技術及交換關係的總和。具體的組織形式有以下四個;

  (1)戰略聯盟。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有共同戰略利益和對等經營實力的企業。為達到擁有市場、共同使用資源等戰略目標,透過各種協議、契約而結成的優勢互補或優勢相長、風險共擔、生產要素水平式雙向或多向流動的一種鬆散的合作模式。

  (2)虛擬企業。是指聯合多個企業的才幹和能力共同創造某項產品和服務的過程,就像波音公司在生產777客機時,不僅包括了它的下級承包商,而且也結合了聯合航空公司和日本航空公司的才幹和經驗。

  (3)動態團隊協作。是指透過在公司內部或公司之間進行資源重組來把握和傳遞具體的市場機遇。

  (4)知識聯網。是指透過不斷變化的、互利的方式聯合各個企業的知識、經驗、技巧和能力。

  2 網路的企業邊界的滲透性、模糊性與動態性

  在傳統企業中,適應靜態環境的要求,企業的邊界是明確而固定的;而在動態環境中,企業的邊界不可避免地隨著企業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而網路企業間的邊界明顯呈現出相互滲透和模糊化的趨勢。

  從具體企業的成長過程來看,當一個企業剛剛成立之時。規模不是很大,幾乎所有決策都由企業的最高層決定,與其他企業的聯絡幾乎沒有。在傳統的觀點中,價值鏈條上的每個企業或環節都被看作是彼此獨立與分割的單位,他們之間更多的是爭鬥而非合作。這導致了價值鏈上的企業處於相互廝殺的競爭環境中。企業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爭鬥,鏈條上的每個環節之間的邊界確定而牢固,導致的結果是:資訊分享十分艱難,財務、測量和報酬系統彼此分割,企業的資源利用率低下。在關於價值鏈的新觀點中,企業合作代替了競爭。企業認識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贏得顧客,而達到目標的最好方法是彼此合作。計算機化的資訊連結,充分體現了價值鏈各環節問的合作與協調。這就決定了企業的邊界具有相當的動態性和模糊性,市場和企業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相互聯結,相互滲透的,這種相互聯結和相互滲透最終導致了企業間複雜易變的網路結構和豐富多樣的制度安排也就是說企業組織與市場之間並不存在明確的邊界,其邊界又是動態的。

  3 網路的企業與市場模型

  下面透過網路的企業與市場模型來探討網路的企業邊界的釐定問題。此模型又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市場。第二部分為各個企業,這裡的企業是指各種價值相關的企業,它們可以透過自身的力量滿足市場也可以透過一體化過程來滿足市場,此模型中只舉例了A、B、C三個企業第三部分為存在於企業和市場之間的各種經濟與非經濟關係。如企業與政府的關係。企業必須處理好這些關係才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在模型一中,每個企業作為獨立的個體與市場相接觸。這僅僅適合於市場規模狹小,消費者需求單一的'情況下,企業透過處理好作用於市場與企業之間的各種經濟與非經濟關係後透過自身單獨的力量就可以滿足市場與消費者。在模型二中,A、B、C三個企業形成了企業網路,不管他們是透過聯盟的形式還是虛擬企業或者是一體化,總之是透過某種利益關係使某種資源共享而緊密的聯絡在一起。

  透過建立企業網路來面對市場,使網路的企業整合資源資源達成1+1>2的效果,但其中又會出現機會主義和搭便車現象,這就存在著網路的企業邊界的如何釐定問題。不管是科斯透過交易費用對企業邊界的釐定還是威廉姆森透過資產專用性對企業邊界的釐定等。他們都是對單個企業與市場邊界的問題做出的探討。而對於網路的企業邊界問題-存在一個企業,市場。和政府的博弈問題。

  (1)企業之間、市場的博弈。如圖所示三個企業A、B、C。假設三個企業在價值鏈上是相關關係,A企業可以作為B、c企業的供應者,而B、c作為競爭性的兩家企業。在A、B、C三個企業之間形成網路關係,為防止搭便車和機會主義現象。三者進行博弈。三個獨立的個體如果他們之間形成網路後所得到的利益達不到一個平衡點。那麼就會出現違約,機會主義等現象。關於這個平衡點有兩層意義,第一層意義是形成企業網路的管理費用和整個網路與市場的交易費用之間的平衡;第二層意義是單個企業得到的利益和形成企業網路之後得到的利益的平衡。

  (2)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博弈。政府參與企業的活動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積極的支援,一種是不積極的支援;企業參與政府的活動也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積極介人活動,另一種是消極甚至活動。政府和企業之間如何進行最優決策,這又涉及到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博弈。

  因此,透過對網路企業的動態性、模糊性、滲透性的探討,並運用網路的企業與市場模型進行分析,對網路的企業邊界的釐定進行了探討。在日趨激烈的外部市場環境下。企業為爭強競爭力與它建立互利業務關係的利益關係方(顧客、員工、供應商、分銷商、零售商、競爭者等)結成了網路。企業的邊界隨之而發生了變化呈現出動態性,模糊性以及相互滲透性。對網路的企業邊界的釐定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必須透過各方面的思考。綜合企業、市場、和政府各方的利益和意見。把握好網路企業邊界的動態性、模糊性、滲透性,使企業更具競爭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