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收購我國國有資本動機研究的論文

外資收購我國國有資本動機研究的論文

  摘 要:自從入世以來,外資在華併購活動越發頻繁,並且大量涉及到了對我國國有資本的收購。被收購的國有資本往往數量巨大,且在國家經濟中佔據了重要位置,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多方面影響。對外資進行國有資本收購行為背後的動機進行深入的探析,從而為防止各種經濟和社會問題的深化打下基礎,這對我國企業、經濟、社會的發展無疑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國有資本;外資;收購;動機

  從產權經濟學的觀點來看,“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聯結”,那麼收購企業資本的實質就是進行資本產權的交易,也是聯結資本的一系列契約的對接,所以外資收購我國國有資本則可視為外籍所有權控制的一組契約與中國國家所有權控制的一組契約的對接和疊加。具體而言,外資收購國有資本是指外國投資者透過各種方式獲取我國國有資本,從而取得我國國有企業的控制權以進行跨國的資源重新配置的行為,它是外資收購的一部分。此行為導致了我國國有企業的控制權向國外轉移。

  1 外資收購我國國有資本的現狀

  從《中國統計年鑑》近幾年的資料來看,外資進入我國的速度在不斷加快。截至2006年,外資透過對我國企業的併購,在通訊裝置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裝置製品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等行業,無論是在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還是資本總額方面,其在相應行業中所佔的比例均在50%以上,在某些行業的某些方面甚至達到了80%以上,並且出現了瞄準龍頭企業資本、整體收購、聯合行動、全行業通吃等新動向。典型的案例如2008年卡特彼勒收購山東山工機械有限公司國有資本;2006年高盛集團等聯合收購雙彙集團整體國有資本;安海斯—布希公司(AB公司)分別於2002年10月和2004年7月,收購青啤27%和哈啤90%國有資本股權;世界四大糧商ADM、邦基(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簡稱ABCD)已經控制了中國80%的大豆進口。

  2 外資收購我國國有資本的動機

  (1)投資性動機主要是以市場價值低估理論為基礎。目標國有資本價值被低估,一方面可能由於其效率未能充分發揮,如果外資透過收購提高了其效率,則可以獲得較大效益,這其實是屬於協同效益動機一種。另一方面,可能是外資掌握了內幕訊息,即目標國有資本存在升值的潛力,這時外資必然會對目標資本進行收購。

  ①協同效益動機是希望透過收購國有資本獲得協同效益。規模經濟、一體化以及管理和技術優勢是產生協同動機的根源。世界著名跨國併購問題專家約翰?鄧寧教授全面闡述了跨國收購投資的根源:一是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二是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改造組織管理等;三是資源最佳化配置;四是獲得新市場;五是減少結構調整費用。這其中也包含了獲得協同效益的動機。如果外國收購者能利用自己的無形資本(包括知識、技術和管理等)改善目標資本的效益,或者從目標資本中獲得無形資本改善自己的效益,使得收購活動後獲得的效益大於原先二者效益的總和,都意味著會獲得協同效益。

  ②在戰略性收購動機中最隱蔽的是壟斷優勢動機。經濟學家們在研究資本跨國收購投資的經濟合理性時,提出的“壟斷優勢理論”等很好的解釋了資本進行跨國收購投資的深層次原因。我國國有資本在某些關鍵領域佔有重要地位,而外資收購行為集中於此,其動機明顯已不完全是商業性的,而是具有明確的戰略指向和明顯的產業壟斷傾向。

  第一,目標市場壟斷導向型收購。外資收購國有資本不是為了填補市場空白,而是為了開拓自身的市場領域,佔領目標市場,甚至達到控制進而壟斷某個行業的目的。中國持續性的高速增長,使之不再僅僅是一個潛在的市場,而是一個現實的巨大市場,其巨大的發展潛力,孕育著無限的商業機會。對中國市場的佔有率越高,控制甚至壟斷某個市場的能力越強,就越能最大限度的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經濟利益。由於我國原有的特殊經濟體制的.原因,形成了我國國有資本在社會總資本中“一資獨大”的局面,國有資本在全行業都具有很強的控制力。因此,收購國有資本成為外資進入我國目標市場,實現對目標市場的控制甚至壟斷的捷徑。

  第二,全球戰略導向型收購。一些大型的外國資本從未來全球市場競爭的大局出發,將目標鎖定在我國規模巨大的國有資本上,目的在於搶佔並維持未來的市場份額,以防止被其他競爭者獨佔,從而保證獲得長期的最大利潤。一家大型外資對我國國有資本進行擴張性收購,則該行業其他大型外資就會“跟隨收購”,以保持寡頭之間的競爭優勢。在中國的電子、汽車、製藥、金融保險等領域,都先後有眾多大型外國投資者對我國國有資本進行收購,這與其全球戰略導向投資是分不開的。

  第三,競爭領先導向型收購。由於大型外國資本一般具有寡佔特徵,所以領先進入者必然構成對後進入者的障礙,對後進入者有排斥作用。而且一個行業能夠容納的資本數量有限,因此,外資都希望透過收購規模龐大的國有資本領先進入中國市場,並且獲得原有資本已經形成的較大市場份額,以取得在中國市場的競爭領先優勢並阻礙競爭者的入侵。因此,外資對我國國有資本的需求是旺盛的。   (2)外資收購國有資本的特殊性動機。

  首先,第一,我國國有資本事實上的所有者缺位、國有資本無人負責的現象普遍,外資收購國有資本不僅能獲得一般的收購收益,而且往往能夠以低廉的價格收購國有資本、在收購後掌握資本原屬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從而獲得高額收益。第二,政府在轉讓國有資本的過程中,為了吸引外商投資,制定了以所得稅為核心的優惠政策體系,特別是地方政府的某些部門和官員,為了撈取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存在廉價轉讓國有資本的情況,這使得外資收購國有資本能得到比規範市場經濟下更大的利益。第三,在體制轉軌過程中,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外國投資者如能儘早搭乘中國這趟高速增長的列車,必將獲得高增長的收益。這也促進了外資在進入中國市場時,大量採取了對國有資本進行收購的方式。

  其次,從供給角度來看,外資收購國有資本需求旺盛,恰恰與國有資本願意提供收購的供給以及降低收購條件密切相關。由於我國國有資本數額巨大和國企改革的深入,在“抓大放小”、“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指導方針下,大量的國有資本開始從原行業退出。

  在供需基礎之上,外資收購我國國有資本的特殊性動機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市場進入的動機。中國加入WTO後,對外資開放的領域和範圍將逐步加大。過去被認為是屬於國民經濟命脈而由國家壟斷經營的領域,如:電信、交通運輸、電力、糧食、金融等,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而被納入了對外開放的領域。

  ②獲取上市公司殼資源的動機。中國現有的上市公司資本絕大部分是國有資本經過股份制改造形成的,他們往往是某一行業內的龍頭資本或是具有相當發展潛力的資本。他們往往在該行業佔據較大的份額,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外資若能透過收購這類上市公司中的國有資本的方式,參股或者控股這類上市公司,就意味著它們可以獲得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從而進入中國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同時還可以迅速提高公司及產品的知名度等。

  ③業務結構調整與轉移的動機。在全球範圍內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各外資公司紛紛調整其主營業務結構,並進行部分業務的轉移。而我國很多國有企業因為具有較強的實力和深厚的基礎,能提供更好的配套支援,所以為很多外資公司青睞,他們早已開始透過收購國有資本的方式,紛紛將其成熟的高科技產品以及傳統產品的生產能力向我國國內轉移。

  ④獲取被收購國有企業成熟的營銷網路的動機。對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服務性行業(銀行,超市,商場)而言,店址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它往往決定著經營的成敗。而這些領域裡的國有企業往往已經建立起了成熟的營銷網路,佔據了最佳的營業網點,商業用地正日漸成為稀缺資源。

  ⑤穩定原料供應的動機。想進入中國市場的製造業外資公司,為獲得穩定的原料供應,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會進行縱向的收購,即收購它的上游資本。而我國具有較強實力的資本,還是以國有資本為主,因而對上游資本的收購,實際上也就是對國有資本的收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