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砼路面中農村油路病害防治的作用論文

瀝青砼路面中農村油路病害防治的作用論文

  摘要:從農村公路的使用現狀、出現病害的主要原因及病害的具體表現幾方面,對當前在農村道路維修中使用較多的單層結構瀝青路面施工技術進行分析。

  關鍵詞:單層瀝青路面;油路病害防治;分析

  1農村油路病害介紹

  1.1病害定義

  農村公路作為國家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縣道、鄉道和村道等部分,在使用過程中農村公路連結著周邊的鄉鎮和旅遊景點,直接提升了農村居民的生活條件和經濟發展情況,是提高農村人民出行以及物流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但是,農村一旦地理條件較為偏僻,鄉村公路作為直接裸露的設施,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受到周邊環境和氣候的影響,且公路的結構設計情況以及交通情況會影響路面的實際使用壽命,導致路面出現多種病害,極大影響了路面的使用質量。當前在道路使用中存在的病害主要包括:坑槽、搓板、網裂、龜裂、鬆散等多種病害的形式。網裂是指在路面上存在不小於1mm的裂縫,其面積不小於1m2。龜裂是指路面上出現多條不小於3mm的塊狀不規則裂縫。鬆散是指路面結合料和集料等存在質量問題,導致使用中失去黏結力進而造成路面的結構鬆散。坑槽是指在路面使用的出現坑窪破壞。翻漿指路面的硬度不足,在溼軟之後出現泥漿冒出的現象。

  1.2病害的形成原因

  在農村公路的施工過程中由於工程資金限制和施工環境的影響導致道路施工的設計質量不高、設計標準較低以及施工管理不嚴格的問題,導致最終的路面建設質量受到影響。同時,在工程完工之後由於氣候環境等的影響使得後續的養護工作進行質量不佳,導致在路面的使用中出現多種病害。在農村公路的使用中,產生路面病害的原因各有不同。首先,路面裂縫出現的原因主要是道路的的路基和基層結構在氣溫較低時會發生凍脹,使得路面出現裂縫和網裂病害,隨著氣溫的下降,裂縫範圍會逐漸擴大,逐漸影響路面的使用。其次,坑槽病害出現的原因包括三點:第一,施工中路基的處理質量不佳,道路排水系統設計質量不高,使得在降雨天氣路面積水嚴重,引起路面開裂。第二,在施工中路面層的厚度不足,導致使用中負載對於路基有較大的壓力,造成路面開裂。第三,在道路使用出現病害時未進行及時的養護,導致病害逐漸擴大,影響路面的使用。

  2單層結構瀝青砼路面施工在道路病害控制中的作用

  2.1舊水泥砼路面的處理

  在進行瀝青混凝土的加鋪之前首先要進行的是對原先舊路面的處理。在舊路面的修復中,施工人員先要對原有路面進行損壞情況的評估,以確定修復工程技術和材料使用量。在路面損毀情況的評估中,評估人員主要是針對路面的混凝土板的斷板率和平均錯臺兩個指標,將路面劃分為不同的等級。根據道路等級的評定來確定施工加鋪中瀝青層的施工工藝和加鋪層的厚度。由於路面病害的存在,農村水泥路面的平整度等性質都受到較大的影響。舊的水泥砼路面作為加鋪單層瀝青砼的基礎,在施工之前需要對其結構強度進行加強,保障加鋪層具有穩定的基層結構,提升穩定性。一般施工過程中常透過如下的技術來對舊有路面進行處理:第一,更換出現病害的路面水泥砼板,保證路面平整性。第二,對於路面上錯位的水泥板塊和唧泥,技術人員需要對其進行壓漿處理,保證其穩定性,並對錯位的板塊進行磨平處理,提升平整度。第三,在多唧泥路段增設多孔砼盲溝,保證加鋪施工可以正常進行。

  2.2處理路面裂縫

  裂縫的.預防和修補中,施工人員要保證原料的質量。原料在施工準備階段,如攪拌不均勻或是水泥的攪拌過程中未按順序進行均勻的攪拌,就會引起路面在硬化階段的收縮不均勻,內外應力的作用之下,極易造成路面產生斷裂,影響水泥砼路面的強度和質量。除此之外,水泥的配比中水分的含量太大,也會影響水泥砼配比的準確性,影響路面的硬化過程。同時,在設計策劃階段,建設部門就應當考慮多方面影響路面斷裂的因素,儘量完善設計內容,減少策劃上的遺漏,在滿足施工要求的同時兼顧路面質量。過多的大噸位車輛就要求路面設計的工程師注意公路的最大負載,並在滿足最大負載的前提之下,保證路面的質量。

  2.3路面接縫處理

  接縫包括舊板的縱橫結構縫都是水泥砼路面的薄弱環節,也是加鋪後易產生反射裂縫的位置,因此必須做好接縫的處治工作。部分路面可以採用玻纖格柵作為預防反射裂縫的處治措施。具體工藝為對水泥板接縫清縫後進行熱改性瀝青灌縫後,跨縫設定1m寬玻纖格柵。

  2.4層間粘結和表面處理

  罩面層與原水泥砼板的層間處理是影響罩面層耐久性的關鍵技術之一。一般常規層間處治採用熱改性瀝青碎石粘結層,病害路段白加黑罩面層間粘結采用高粘度改性瀝青防水粘結層進行處治,施工時使用全自動高智慧瀝青灑布車施工,灑布量按1.8kg/m2控制,再撒S12(篩除4.75mm以下部分)的預拌瀝青碎石,約為3.5kg/m2,覆蓋率佔60%,以施工不粘輪為宜,區域性撒佈過多的石料人工清除。

  2.5質量控制

  PG82-10改性瀝青是單層罩面所使用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其品質直接影響到瀝青混合料的罩面質量,是原材料質量控制的關鍵材料。因此必須對瀝青的出廠與封罐做好跟蹤工作,使用前按進場批次及數量進行檢測,並適當提高檢驗頻率,以確保其品質符合瀝青PG分級的質量要求。透過測試瀝青粘溫曲線及試驗路的檢驗總結,確定了PG82-10瀝青的施工溫度及攤鋪碾壓工藝如下:礦料的加熱溫度為190~210℃,改性瀝青的加熱溫度為165~170℃,成品料的生產溫度為175~185℃,攤鋪採用2臺ABG8620攤鋪機按4.75m+6.5m攤鋪寬度組合成梯隊同步攤鋪;混合料到場溫度175~185℃,攤鋪速度根據拌和樓的產量控制在3m/min。攤鋪過程中保持勻速、不間斷,混合料無離析現象,攤鋪係數為1.28,隨時檢查混合料松鋪厚度,攤鋪後採用鋼輪初壓1遍,復壓用鋼輪振動碾壓3遍,再用膠輪碾壓3遍,最後用鋼輪終壓1遍收面。

  2.6檢測

  施工完成後,對路面進行了壓實度、平整度、滲水及抗滑等主要技術指標檢測。壓實度。共取芯38個,路面壓實度均滿足設計要求,最大理論密度壓實度平均值為94.8%,合格率為100%。平整度。對加鋪瀝青混凝土路面行車道的平整度檢測採用多功能資料採集車所配備的鐳射平整度儀進行檢測,連續平整度檢測統計計算區間按照每100m為一個計算長度,計為一個實測點,共檢測495個測點,檢測IRI平均值為1.58,滿足小於2的規範要求滲水系數採用路面滲水儀進行檢測,在檢測路段行車道瀝青路面上進行,共檢測348處,滲水系數平均值為31.8ml/min,滿足小於80ml/min的設計要求。分析農村公路瀝青路面的病害產生原因,主要影響因素有交通量大、設計不足、地質環境等,表現出來的形態和特徵主要為:坑槽、搓板、壅包、網裂、龜裂、鬆散等。基層公路養護管理者要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認真分析不同季節、不同情況的養護病害問題,採取高效的措施。

  參考文獻

  [1]JTJ073-96,公路養護技術規範[S].

  [2]JTG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範[S].

  [3]JTJ073.1-2001,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養護技術規範[S].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