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研究論文

區域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研究論文

  區域經濟實力從根本上說是由其產業結構決定的,影響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的因素包括地理區位、生產力發展水平、消費水平、人力資本、貨幣資本、科學技術及創新、市場規模、國家或區域經濟政策等,但以上諸多因素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一般都是透過需求和供給發生作用。歸納起來,對其有決定作用的因素有以下幾個。

  一、需求因素

  生產滿足需求,需求促進生產。旺盛的消費需求為區域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為企業的做大做強提供了市場保證。此外,需求結構的變化還會引起產業結構的變化,從而為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奠定基礎。

  (一)中間需求和最終需求結構。中間需求是各個生產部門對用於再出售而供生產別種產品用的生產資料的需求,比如原材料等的需求。而最終需求就是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並由其最後使用者購買的產品和勞務的需求,如個人消費等。在一個經濟區域內,中間需求和最終需求結構決定了生產中間產品的產業和最終產品的產業的比例關係。兩者之間比例變動將會使區域產業結構發生相應變動。

  (二)個人消費結構。個人消費結構是個人的基本消費支出佔總消費支出的比重。恩格爾(1875)認為: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用來購買食物的費用所佔比例就越大。可見,不同的個人消費結構將直接影響區域內消費資料產業部門的發展,並間接影響為消費資料產業提供生產資料的生產部門的發展,從而也就影響區域產業結構的變動。在人均收入3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階段,恩格爾係數較大,人們的生活處於溫飽水平,基本生活需求占主導地位,此時居民儲蓄較少,無力發展資本集約型產業。隨著人均收入的增加,需求結構的重點從必需品轉向非必需品,特別是耐用消費品,這種變化拉動了產業結構的變化,要求資本物品的生產也迅速增加。因而,以農業和輕工業為中心的生產轉向以裝置、耐用消費品製造為中心的基礎工業和重加工業的生產。在這一階段,農業、輕工業的充分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提供了過剩資金和勞動力,使資源向非必需品生產的轉移成為可能。在高收入階段,物質產品已相當豐富,人們的消費選擇餘地大為擴充套件,人們對精神生活、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的要求大大提高,人們的需求趨向多樣化、個性化。為適應多變的市場需求,少品種、大批次的生產方式逐漸被多品種、少批次的生產方式取代。與此相適應,消費者對售前售後服務的要求大為提高,這就促使以資訊諮詢業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的空前發展,使產業結構迅速走向服務化。

  (三)投資和消費的結構。投資和消費的結構,實質上是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係。在區域經濟中,最終需求中的投資和消費的比例會直接引起區域內消費資料的產業同資本資料產業比例關係的變化。正如霍夫曼工業化經驗法則所指出的:在工業化的第一階段,消費品工業的生產在製造業中占主導地位,而資本品工業的生產在製造業中是不發達的;第二階段,資本品工業的生產增長快於消費品工業的生產增長,但消費品工業的生產規模仍然要比資本品工業的生產規模大得多;第三階段,資本品工業的生產繼續增長,規模迅速擴大,與消費品工業的生產處於平衡狀態;第四階段,資本品工業的生產占主導地位,其規模大於消費品的生產規模,基本上實現了工業化。由此可見,消費和投資比例的變化對產業結構變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四)區域投資結構。區域內不同方向的投資對改變區域產業結構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對創造新的需求投資,將形成新的產業而改變原有的產業結構;對部分產業投資,將推動這些產業比未投資的那部分產業以更快的速度擴大,而影響原有產業結構;對全部產業投資,因投資比例不同,會引起區域內各產業發展程度的差異,從而導致區域產業結構的相應變化。此外,區際投資因素對產業結構變動影響深遠。區際投資會促使區際進一步融合,區際融合增強更大區域範圍內宏觀一體化對微觀一體化的推動作用,使兩者互動頻率和互動力量增強,促進國民經濟整體性的系統協調發展。對外投資會導致本區域產業的對外轉移,外區域的`投資則促使區外產業的對內轉移。上述兩種情況的變化都會引起區域內產業結構的變化,這主要表現在:一是外資企業決定生產什麼,生產多少。產品品種和數量的變化會改變原有的產業結構。二是外資企業中間產品的供應結構和最終產品的銷售結構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國內產業結構的變化。三是外資企業的技術創新間接地影響一國(地區)的產業結構。由於投資是影響產業結構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往往採用一定的投資政策,透過調整投資結構,來達到調整產業結構的目的。

  二、供給因素

  不同的經濟區域,即使需求因素完全相同,在供給因素存在較大差異的情況下,產業結構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區域的資源供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區域內產業的發展與變化。供給因素不僅包括自然資源、勞動力、科學技術,也包括國內外政治、經濟、法律等環境,同時還包括體制和人的思想、觀念等因素。

  (一)自然資源。資源稟賦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因素,其對一國的產業形成與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馬克思指出:“勞動生產率總是離不開各種自然條件……外界的自然條件,在經濟上可以分為兩大類:生活資料的自然富源,在文化初期,此類自然富源是有決定性的意義;在較高的發展階段,第二類自然富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一般而言,自然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國農業的發展;地下資源狀況,直接影響採掘工業、燃料動力工業及重工業的結構;經濟作物狀況則影響輕紡工業的結構。因此,自然資源豐富的區域其產業結構或多或少地具有資源開發型的特性,而資源匱乏的區域就不可能形成資源開發型的產業,最多隻能形成資源加工型的產業結構。

  (二)人口因素。勞動力是最主要的生產要素,勞動力的數量、素質和價格的狀況及其變化,影響著勞動力的供給程度和人均資源擁有量及可供給能力,從而影響產業結構形成和變動。人力資源包括投入和即將投入區域產業生產過程中的人力。一般來說,當區內勞動力資源供給充裕時,往往會吸引勞動密集型產業投資;反之,當區內勞動力資源供給稀缺,價格上升,則會傾向於將資金投向勞動力運用較少的資金密集型或技術密集型產業。可見,根據比較優勢的原則,勞動力豐富且價格低廉同時資金又缺乏的區域應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而勞動力不足、同時資金比較充裕的國家應大力發展資本密集型的產業。從這個角度來說,勞動力資源的豐裕程度和勞動力素質的高低也決定了一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產業的發展戰略。

  (三)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區域產業結構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錶現為一定的生產技術結構,生產技術結構的進步與變動都會引起產業結構的相應變動。科學技術的日益現代化使各產業部門發生變革,並透過主導產業的擴散效應推動相關產業部門不斷升級。從縱向來看,當區域內生產力和生產技術水平還比較低、手工勞動佔主要地位時,生產社會化程度就比較低,產業部門的數目就少,產業之間的聯絡也不密切。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分工協作進一步深化,促使產業結構高階化,一方面,科學技術進步使產品成本下降,使價格下降成為可能,市場需求擴大,促使技術進步快的產業迅速發展;另一方面,技術進步會促進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從而導致產業分工的加深和產業經濟的發展。從橫向來看,由於區域內不同的部門創新和技術進步速度不同,其生產率增長速度也不相同,那些研究與開發投入強度大、能夠最先吸收新技術的部門,往往也是生產率提高最快和產出增長最快的部門,而那些研究與開發投入強度不大、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的部門,往往也是生產效率低下的部門,在利益的驅動下,這必將促進生產要素從生產率較低的部門轉移到生產率較高的生產部門,從而改變各產業之間的要素配置,影響區域內產業結構的轉換和升級。

  (四)資金供應狀況。區域內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發展水平、儲蓄率、利率、資金回報率等的變化都會對區域內資金總量規模、增長速度、投資方向產生明顯的影響,從而導致資金向不同產業部門的配量與再配量,進而對產業結構的形成和變化產生明顯的影響。若區域內企業發展的資金供給充裕,其使用成本下降,則有利於資金流向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推動區域產業結構的演進和最佳化升級,反之則會阻礙區域產業結構的演進和最佳化升級。可以說,資金供應總量和資金供應結構的變化是產業結構改變的直接原因。

  (五)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包括區域內環境因素和區域外環境因素,或稱作政治、社會、法律、文化等環境因素。在政治環境方面,一國(區域)的國際政治環境對該國(地區)的產業結構變動有重大的影響。如,1972年的世界石油危機迫使美國石油工業快速發展。在文化環境方面,區域文化環境也會影響區域產業結構。如,日本文化受典型的東方儒家文化的影響,日本人的消費觀念屬於節儉型,比較偏向於滯後消費,這一文化取向影響了日本海外市場的發展,也刺激了日本產品向海外市場的快速發展,並形成了嚴重依賴海外市場的產業結構。在法律環境方面,良好的法律環境會促進投資的增加,加速產業結構的快速演進。良好的法律環境可以使智慧財產權得到很好的保護,這也必然促進科技進步,從而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化。

  三、產業政策

  產業政策是國家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促進各生產企業、部門均衡發展而採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總和。在一定時期內,區域產業結構的演進總是在具體的制度和與之相應的產業政策環境中進行的。因此,經濟體制模式決定了區域產業結構的調節或轉換機制,並透過區域與企業的關係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區域產業結構變動。各級政府要依據客觀實際,以不斷降低交易成本為目標,在不斷矯正市場失靈、建立使區域產業結構動態的適應市場需求的體制和機制基礎上,制定並實施積極有效的區域產業政策,誘導或直接使生產要素集中流向某些特定產業,對其進行扶持、保護,引導企業自覺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組織生產,促進其發展,才有利於實現最佳的結構效益,推動區域產業結構演進和發展。

  總之,上述各種決定和影響產業結構的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這些因素可能互相促進、互相制約,多方力量整合後可影響和決定著區域產業結構的現狀和演進與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