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教學模式路徑研究論文

中職教學模式路徑研究論文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偏愛具體形象思維,提煉和轉化資訊所需的時間較長,擅長意義學習以及重橫向學習遷移,輕縱向學習遷移。從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來看,“從做中學”是提高中職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為了進一步提高中職教學的有效性,需以“從做中學”為原則,從教師層面、教材層面和教學情境等方面進行探索。

  關鍵詞:中職;教學模式;有效途徑;“從做中學”

  一、“從做中學”的內涵

  “從做中學”是美國現代實用主義教育學家杜威以“教育即生活”為依據所提出的舉世聞名的理論。杜威認為,行和知是良好的伴侶,是攜手共進的,而“從做中學”恰恰能發揮這種效能。他主張學生應作為一個積極的實踐者,透過在生活體驗中的探索,逐步形成對世界的認識,從而充分體現做和學的結合。[1]他也認為,“從做中學並不是指用手工來代替課本的學習”,這些只是為了對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提供了一個幫助。換而言之,“從做中學”只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進行學習的正確途徑,而不能用之來取代學習本身。[2]因此,“從做中學”被認為只是適合某類學生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認知特點分析

  中等職業學校(以下簡稱“中職學校”)學生多數都是在普教中學習上遭遇挫折、被中考淘汰下來的學生,可以把他們歸為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他們入校的分數與普通高中學生的分數,呈現兩極化,基礎好一點的相差幾十分,基礎差一點的甚至相差幾百分。在同一專業內,學生的學習水平之間的差距明顯。以前對於這些學生的分析多是從他們的學習習慣來分析,得出來的結論多是覺得學生的自信心較差,學習缺乏主動性。或是單純分析他們的學習行為,如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缺乏目標等。對於這些學生,只有從認知特點上對他們進行把握,才會對個體學習的過程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總體來說,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偏愛具體形象思維

  對於他們能具體感知的事物,他們均能理解透徹,並且偏愛從圖形、聲音以及觸覺來認知事物。他們在此方面的能力,可能比同年齡段的普通高中學生要強。他們經常用此種方式來感知世界。對於賦予符號抽象意義的東西,他們往往較難把握,這就是為什麼中職學校學生的數學、物理和化學的成績較差。這幾門學科由於現實教材中偏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多脫離生活實際,而老師對於學生的教授就是不斷地進行這種抽象符號的練習,因此,學生對於這種他們並不擅長的認知方式,本能上就對它們有牴觸。這樣一來,就導致了惡性迴圈,這幾門功課他們越學越差。而對於文科類的語文、地理和歷史等知識,他們可以透過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或能在影像資料中形象地體驗到,因此,他們這幾門功課的成績普遍較好。

  (二)提煉和轉化資訊所需的時間較長

  按照布魯納的學習過程理論,學習的過程就是進行認知操作活動、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過程。新知識的學習往往需要學習者對先前的知識重新提煉或要超出先前的知識,從而學到更多的知識。中職學生在此方面偏弱,他們對於新知識的學習進度無法與普通高中生相提並論。中職生往往只能在先前知識的基礎上,略微提升一點新的知識,並且讓他們感到舊知識和新知識是有關聯的,新知識仍是“舊知識”,無非只是進行了稍微的拓展,這樣他們才能夠真正學習到新的知識。中職學生在學習一門全然未接觸或根本沒有任何體驗的學科知識時,是非常困難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的專業課教師在教授學生艱深的專業理論知識時,學生們恍若感覺在聽天書。

  (三)擅長意義學習

  當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羅傑斯認為,學習不是機械的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的總和。個人的學習是一個心理過程,是個人對直覺的解釋。兩個不同的人,由於他們具有不同的經驗,因此,他們在對同一事物的感知是會出現不一致的反應的。所謂的意義學習,就是指一種使得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以及在未來選擇行動方針時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這不僅僅是一種增長知識的學習,而且是一種與每個人各部分經驗都融合在一起的學習。[3]當中職學生用一種對自己有意義的方式學習時,他們的學習速度就極快。中職學生比較注重此種意義學習,一旦所學知識進入到他們所熟知的和對他有具體意義的認知範圍,並且這些知識都是與他的直接的經驗體驗相關的話,學習效果就非常明顯。

  (四)重橫向學習遷移,輕縱向學習遷移

  學習遷移廣泛存在於一切知識、技能和行為規範的學習中,它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只要有學習,就有遷移。遷移就是學習的繼續和鞏固。橫向學習遷移是指相似內容和難度之間的學習,而縱向遷移指的是不同難度和不同概括性的兩種學習之間的影響。中職學生在對待同一層次的學習內容時,表現出較強的橫向遷移,換句話說,只要是同一難度的知識,只要他們真正掌握了,相似的內容他們基本上都能理解。而且他們所說的懂了某種知識,多是指橫向遷移。如在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基礎上稍作拔高,做縱向遷移,他們的領悟和理解就較為困難。他們通常認為自己聽不懂的知識,多是指縱向遷移。但是,布魯姆強調知識的學習恰恰就是重視這種縱向遷移。中職學生學習差,就是指他們這種縱向遷移能力較弱。

  三、“從做中學”是提高中職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從做中學”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

  “從做中學”給予中職學生大量的具體形象的實物。在實訓教室中,中職學生的身邊全是可供他們認知的實物,他們對這些實物伸手可觸,不像以前的初中課堂中,老師多是進行抽象教學。中職學生動手觸控並且使用周邊的實物進行任務的完成,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具體形象思維,從而更加立體地認識了實物。在“從做中學”的中職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多是圍繞生活中的經驗來完成,如打磨出一件工具,烹製出一道菜餚或是砌好一面牆,等等。中職學生在完成此類任務時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以前枯燥的化學、物理和數學知識變得生動起來。在“做”當中,他們受到了一切必要的訓練,對於原本枯燥的知識,他們開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他們在“做”中,有各種體驗的融合,符合他們擅長意義學習的特點。他們在不斷的動手實踐中,慢慢地將各種體驗融進了他們的認知體系當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技能。

  (二)“從做中學”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規律

  中職學生大多數是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了自己的專業。中職學校的職業技能學習不僅讓學生掌握職業所需的.技能和技巧,而且也會讓學生的智力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從做中學”是唯一有效的辦法。作為受教育主體,中職學生在接受了初中的基礎文化知識後,進入了中職階段的學習,進一步瞭解了其職業的屬性和特點,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了此種專業,最後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其對該專業的認識,最為重要的是將他們所學的知識應用於實踐活動當中。從整個學習過程來看,“從做中學”是以學生獲得良好的職業技能為目標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積極性,這樣的教育過程必然帶來他們職業能力的提高。

  (三)“從做中學”能真正促進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

  杜威認為,“從做中學”比其他任何方法更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為“從做中學”將個體和生活緊密地連線在了一起,使得人變得真正有生氣和現實感。以往不少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認為,中職學生要先學會做人,至於如何做人,大家都語焉不詳。其實做人就是從做每一件事中去體會做人,就是讓每個學生在學會做每件事情當中去學做人。而且只有做好每件事後,才能做好一個人。中職學生只有透過“從做中學”,才能從一個抽象的人,變成一個鮮活的人和真實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從做中學”的教育模式,恰恰就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現實途徑。

  四、基於“從做中學”的中職教學模式探索

  中職的教學模式不能像以往一樣,繼續沿用初中教學的模式,採取簡單的“填鴨式”教學來給學生們灌輸知識,也不能像大學教學一樣,採取“放羊式”的教學模式,它必須有自己的獨特的教學模式。“從做中學”既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又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多數人都會贊同“從做中學”應是中職教學的主要教學模式。根據“從做中學”的原則,可以將企業的實際工作過程作為學習的核心,並與職業資格標準相連線,由學生獨立或以小組形式自主地完成整個學習任務,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獲得綜合的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為此,有效的中職教學應以“從做中學”為原則,從以下三個層面進行探索。

  (一)教師層面

  “從做中學”的教學模式並不是讓教師偷懶,讓學生自己胡亂摸索,讓教師處於一個可有可無的位置。這種教學模式的前提是教師必須善於把握要點,瞭解教學難點。教師必須讓整個教學過程處於完全地監控狀態,並且教師要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處於一個主導地位。此種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去做,而不是讓他們去亂作,要有耐心地具體指導每個學生,在需要防止出錯時,給予建議和幫助;另一方面,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從自己具體的“做”中,提煉出抽象的知識出來。如果學生只是“做”完,不去提煉,那麼學習就並未真正發生。真正的學習就應是經過理論——實踐——理論的過程。另外更為關鍵的是,根據教學要求,教師需要創造性的創設出各種各樣鮮活和真實生活的教學情境。教師需精心設計每個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事物,從而實現所設定的教學目標。

  (二)教材層面

  按照杜威的觀點,“從做中學”並不是要把教材和課本給剔除掉,而是要在教材指導下,來進行“從做中學”。由此觀之,教材的作用是重要的。現在中職教材普遍的問題是:教材內容陳舊,與現實生活脫節,內容的結構上多是借鑑普高教材或是高校教材,教材的編寫形式枯燥,不受學生歡迎。要更好地推行“從做中學”的教學模式,中職教材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嘗試和改革:(1)讓教材與現實生活更加接近。只有使用此類教材,學生才能真正從生活體驗中進行學習。(2)教材可以嘗試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以前的教材講求系統性和理論性,但是對於中職學生來說,是不符合他們的認知特點的。教材可以以任務為中心,融合多門學科,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不知不覺地對各門學科進行適當的學習。(3)教材應重實踐性,輕理論性。以往的中職教材偏理論性,重知識的系統性學習。中職教材應該將職業的技能和職業知識融入教材中,將理論性知識進行淡化處理,讓學生感到學完教材後,知識就能運用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而不是抽象的理論學習。

  (三)教學情境層面

  “從做中學”強調就是要從生活中學,要在實踐中學。以前的義務階段教學的課堂中,學生多是處在封閉的教室中進行學習,只有那些抽像思維強的學生才能適應。對於中職學生來說,他們擅長的是形象思維,那麼“從做中學”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能創設出這種真實的教學情境。如今,很多的中職專業課就是在實訓實驗室中進行的,這樣學生可以真實進入職業場景中,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得到教師的及時指導,也可以與其他同學探討如何完成實訓任務。在實訓實驗室中學習,學生普遍感到既學到了專業知識,又學到了職業技能。因此,實訓實驗室是值得大力推廣的,而且應該讓每個專業都根據本專業的特點打造規範和標準的實訓實驗室,從而讓學生能從這種較真實的教學情境中真正體會“從做中學”。

  參考文獻:

  [1]梁文.杜威的職業教育思想理論性探析——基於高等職業教育視角[D].西安:西北大學,2010.

  [2]呂達,劉立德,鄒海燕.杜威教育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劉曉明.學習理論與有效教學[M].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