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媒介素養提升對策研究論文

大學生媒介素養提升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媒體應運而生。新媒體是大學生獲取資訊、融入社會、瞭解世界的重要渠道,良好的媒介素養是當代大學生資訊化生存的必備能力。媒介素養影響著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理性思辨能力以及學習和生活方式。要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以科學的方法和豐富的手段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新聞觀。同時要發揮好高校學生社團的凝聚力和影響力,發揮校園文化的強大功能,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增強育人工作實效。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媒介素養

  一、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

  1.新媒體視域下意識形態話語權挑戰著大學生的理想信念

  網際網路的發展使中國進入到一個平民話語時代,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媒體在意識形態宣傳上的天然優勢,“去中心化”現象由此突顯,普通民眾可以透過新媒體的多種路徑發表個人言論,表達個人的思想政治觀點以及各種情緒。每一種觀點和情緒都有可能逐步演化為意識形態範疇的思辨和鬥爭。青年學生正值青春期,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對外界的新資訊比較敏感。在形式上,新媒體呈現的思想、語言、行動、情緒上的“自由”表達,往往給學生造成話語權上的錯覺,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放大了“無所不能的自我”,縮小甚至無視了輿論傳播的要求和邊界,降低了學生對意識形態領域傳播資訊的篩查和辨析能力;在內容上,多元思潮不斷衝擊著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傳播工具從書刊、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傳播媒介到網際網路、“兩微一端”等新媒體,無處不在,傳播手段無孔不入,傳播內容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國防、黨建、生活方式、工作態度、政治信仰等方方面面;沖淡了大學生的政治意識,迷醉著大學生的心靈,其理想信念面臨嚴峻挑戰。

  2.新媒體視域下良莠不齊的海量資訊考驗著大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與傳統媒體相比,網路資訊作為一種自媒體,傳播主體具有大眾化、自由化、獨立化的特點。網際網路與行動網路無線終端的無障礙嫁接,使海量的微資訊、微影片得以隨時、隨地、隨人無障礙地遊走與傳播,傳播者的獨立話語權和個體影響力顯著增強。在良莠不齊的海量資訊面前,青年學生沒有時間去識別和思考,“快餐文化”和“標題文化”成為青年學生學習、閱讀的主流形式,不求甚解的碎片化思維在不知不覺中逐步取代了完整的、立體的、多維度的知識體系學習,嚴謹的理論架構逐步被肢解,嚴密的邏輯思維逐步被打亂,年輕一代在鋪天蓋地的資訊裡逐步變得被動、遲鈍、懶散和懈怠,理性思維能力面臨退化的危險。

  3.新媒體視域下虛擬資訊的飛速傳播衝擊著大學生到學習生活方式

  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帶來科學進步的同時,也改變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使用率為100%的“貼身依賴物品”。移動通訊技術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青年大學生長期以來形成的學習生活習慣,衝擊著社會原有的井然秩序: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正在被“微交往”替代;溝通親情和友情的會面正在被“微影片”替代;表達意見或建議的意見箱正在被“微申訴”替代;學校裡,教學任務的下達、學習要求的提出、作業的佈置與批改、課堂教學效果評價等流程正在被“微迴圈”所替代。高校校園裡“外賣控”“頸椎凸”們正在增多,青年大學生的健康狀況和學習狀態令人堪憂。

  二、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對策

  大學教育,貴在自立。作為現代科技的產物,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它是目前整合度最高的學習工具,能提供海量的知識資訊,是多維立體的開放、互動、共享學習平臺,能實現自我主導的個性化學習。因此,高校必須掌握好網路輿論場的主動權,重疏忌堵,從提高大學生的新媒介素養入手,對大學生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教育引導,鼓勵幫助大學生在運用新媒體的過程中自我成長,不斷完善。

  1.更新教育理念,把第一課堂的思政課講“新”

  第一課堂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當代大學生已經是“95後”,甚至是“00後”,網路接觸率基本達到100%。高校必須正視新媒體對學生的影響,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思政課教師要從課堂教學的“主體”角色向“主導”角色轉變,要從“同質化教育”向“個性化培養”轉變,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功能和優勢,強化思政課堂教學在思想教育和意識形態領域教育的話語權和主動權,正面教育引導學生,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媒介素養,提高正向思辨能力,確保第一課堂發揮出第一位的教育影響力。

  2.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新聞觀,把形勢政策和輿論宣傳課講“透”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要旗幟鮮明地講政治、講馬列,理直氣壯地講好中國故事,深入淺出地講清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觀點和方法,準確解讀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尤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要高屋建瓴地剖析當今國際社會的形勢、政策和的本質,大張旗鼓地傳播正能量,展示新聞媒體敢於直面矛盾、正視問題的洞察力和氣魄,對大學生進行正面引導,精細剖析多元化思潮的利弊,客觀真實地比較東西方價值觀念差異,教育學生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將解決學生思想認識上的困惑與學習生活上的困難有機結合,增強青年大學生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發揮政策宣講工作的感召力。

  3.採用豐富多彩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把主題教育班會課講“活”

  意識形態的教育內容是嚴肅的,但教育形式應當豐富多彩、新穎活潑、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實施者。主題班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輔導員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和陣地。要運用網路資源優勢、資訊資源優勢、影象傳播技術優勢,積極探索“慕課”“微課”等新型課程形式,發揮其覆蓋面廣、開放性強、無邊界、低成本、知識容量大、傳播路徑寬的特點,把主題教育的形式辦“活”;透過“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等多種模式,突出學生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拓展學生的自我教育空間,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班會課程生動化、形象化、立體化,把教育內容教“活”。高質量的主題班會課,能深化師生感情交流,增強班級凝聚力,傳遞班級同學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團隊正能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媒介素養,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4.多措並舉,突出文化育人功效,把教育陣地做“大”

  大學生第二課堂具有內容豐富、平臺多樣、形式新穎、陣地眾多等特點,學生參與面廣,活動影響力大。要高度重視高校第二課堂的四大主流育人陣地:“青馬工程”陣地、學生社團陣地、校園文化陣地、班團活動陣地,重構高校的媒介平臺,將新媒體主動運用於思想政治教育的輿論宣傳陣地、學習陣地、活動陣地,搭建新媒體服務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新陣地。在抓黨建、團建、“青馬工程”、網上黨校(團校)等工作時,將現實課堂與虛擬課堂有機結合,寓思想政治教育於“兩微一端”。要針對各類社團的不同特點,把社團活動的教育陣地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校內延伸到校外,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蓋到每一個育人陣地、延伸到育人工作的每一根末梢。要突出校園文化的影響力,營造育人環境。利用新媒體,找準切入點,精心設計,打造校園文化活動精品,形成有持續影響力的校園育人品牌,使學生在科技、文化、藝術、體育等各類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主流價值觀教育,提高綜合素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