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身位電動摩托車造型設計研究論文

低身位電動摩托車造型設計研究論文

  1低身位電動摩托車的人機工程學分析

  1.1人機工程學的分析

  根據國家標準GB10000-88《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資料,我們可以分析低身位電動摩托車的人機尺寸:

  (1)根據人體手臂的均值就可以設計出適合駕駛員駕乘過程中,身體與車把手之間的適合手臂運動的距離。

  (2)人力推電動摩托車前進時,一般都是從手功能高到肘高的尺度範圍內進行活動的,我們在設計車把手的時候,要根據手功能高這個均值,設計出適合人在推電動車時,車把手距離地面之間的垂直距離高度。

  (3)設計車座椅時要根據坐姿肩高的資料設計出靠背的高度。

  (4)設計車座椅時要根據人的大腿和小腿長度來設計出座椅距地面的高度和長度。

  (5)根據人的肩寬比例圖,能設計出適合車兩個把手之間的最佳距離。

  1.2確定低身位電動摩托車人機尺寸

  (1)研究中國六個區域人體尺寸的均值和標準差中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間人體尺寸差異較大,故按人體測量尺寸資料將全國分為六個區域,各區域的名稱人體尺寸的均值和標準差如下:(如圖-1所示)各個城市身高體重的平均資料都不同,根據這些資料,我們既要設計出符合大眾又可以符合偏離均值比較多的某城市。針對這一現象有一個設計思路,電動摩托車可以像人的衣服一樣,分款式和大小兩個型號,大號適合百分位比較高的群體,小號則適合百分位比較低的群體,這樣的設計更加符合人機工程學當中“以人為本”的設計標準。

  (2)人體引數計算方法根據人體引數計算方法,人體體積和表面積雖然因為人的體形和胖瘦的不同而不同,但作為社會人群來考慮,可以以體重、身高為基本依據,用經驗公式進行計算,根據這些人的體積來設計出適合低身位電動車的空間大小。

  (3)確定低身位座椅高度根據我國男性平均身高定,並經過測量得出男裝摩托車座包到地面的高度為700mm,當人坐在車上時兩腿微微分開其下陰到地面也就是座包到地面的高度700mm。由於我們所設計的屬於低身位的車型,那麼座椅及其人的身位都將要比其他普通電動摩托車的資料要低,所以座椅距離地面高度大概在400mm至500mm之間,這樣才能既符合人機尺寸,又能突出低身位的設計理念。

  (4)整個車身比例根據調查顯示,電動摩托車的外形尺寸一般是:長是1840mm,寬是460mm,高是1100mm左右,我們要根據這個尺寸來設計低身位的電動摩托車的外形尺寸,這款電動摩托車的外形是大小兩個型號來設計,根據我國成年人人體尺寸的資料把電動車設計成兩個大小的型號,①長是1750mm,寬是400mm,高是900mm②長是1900mm,寬是500mm,高是1150mm

  2低身位電動摩托車的功能需求和造型設計分析

  在功能上,加入了以下設計:①座椅可拉伸調節結構,適合大多數人駕乘。座椅的調節機構有前後、高度、角度等調節,前後調節採用滑軌機構。②把手兩端下方增設定物箱,方便擱置車鑰匙或者貴重物品。由於此款電動摩托車是一種不同於傳統摩托車的全新駕乘姿態,該車架乘身位較低,前部有較大的設計空間,可將置物箱放在前部把手下方的。③車尾增加一個體積較大的置物箱,較好地利用座椅後面的容量。④前後輪的距離與車身的比例完美,整體功能分割槽造型的形式和尺寸應該適應人的習慣和需要,從而增加整體造型的流線型和曲線美。⑤良好的減震特性,增強了低身位的舒適感和安全感。如圖-3的電動摩托車在設計上符合人機工程學的概念,良好地利用了車尾面積,增加了大面積的後置置物櫃;在前擋風的造型上,突破了以往的設計理念,增強了低身位電動摩托車減震特性,唯一的缺點就是在設計外形上應增強流線型特點,給人以更加舒適的曲線美感。

  3低身位電動車摩托的設計方法

  從產品設計的本質來說,追求人性化的設計理念,設計符合技術和審美要求的低身位流線型概念,應遵從以下設計方法:

  (1)在造型上,將原先複雜的結構簡潔化,儘量避免銳利僵硬的細節,採用流暢的線條,低身位的結構。

  (2)在顏色上,應該具有城市氣息的時尚感和與眾不同的個性特點,適合年輕人熱情奔放的活力,色彩基本趨於暖色調為主。

  (3)使用人群:設計出的兩款不同尺寸的低身位電動摩托車,一款適合嬌小的女性或者身材矮小的群體,一款適合身材龐大的群體,使其更加貼合人性化設計和人機需求。

  (4)風格定位:低身位的簡約風格,設計中以低身位流線型為主要設計元素,內建空間設計和外形設計都要遵循“形式追隨功能”的設計理念。

  4低身位電動摩托車的造型設計準則

  4.1安全準則

  (1)安全措施:現如今安全成為人們在駕駛交通工具時最重視的問題,人們在駕乘汽車出事故時,因系安全帶保住了駕駛者的生命高達70%,因此低身位電動車設計安裝了安全帶,在駕乘中人們應提高佩戴安全帶的意識,加強在行進中的自我防範的安全措施。如圖-4為C1-E2009年電動概念摩托車,此款電動摩托車在設計上加入了安全帶措施,增強了駕駛者在駕乘中的安全保障。

  (2)安全顏色:據統計,在霧天、雨天或每天清晨、傍晚時分,黃色汽車和淺綠色駕乘車時最容易被人發現,發現的距離比發現一般深色汽車要遠3倍左右。淺淡且顏色鮮豔不僅使低身位電動摩托車的外形輪廓看上去增大了,使駕乘者有較好的`可視性,而且使反向開來的駕駛員精神振奮,精力集中,有利於行車安全。因此,低身位電動摩托車在設計上採用明亮醒目的顏色。

  (3)功能安全:很多人都認為四輪的車身是最穩定的,事實上這不是絕對的。初中的時候我們學到,三角形的結構是最穩定的,但三個輪子的車身也是存在安全問題,在轉彎的時候搖擺動作更大,因此我們在要遵循三角最穩定原理的基礎上,總結適合低身位電動摩托車車輪的位置。

  4.2造型準則

  (1)電動摩托車的上下造型面的輕重關係,反映出它的穩定性。穩定性有基本條件,重心越低,越靠近地面,其穩定性就越高。在造型設計上多用正方形和梯形,顏色上多采用漸變的色彩,給人以輕巧靈動的美感。

  (2)由於此款車身位較低,尺寸較小巧,要將尾部與中部結合起來。車尾向後延伸,後排座位可疊起來以便放置較多或較長的物品。因為這種車型的尾部造型較呆板,所以在置物箱的設計上要新穎大膽。

  (3)根據流線型的設計,車前端應儘量低矮,尾部需要加厚加高且斜度趨於平緩,腰線前低後高,形成所謂的“半斜背式”形狀。

  4.3結構準則

  (1)低身位電動摩托車的車身前、中、後結構三段比例設計中,整體車身的高與寬的比例應為1:3左右。在處理區域性結構時,往往利用對比去襯托主要的成分為主,從而達到造型主調所需要的效果。

  (2)設計中三角形的設計結構最為穩定,在車架結構設計中,以三角結構拼接為主,利用多個三腳結構理念堆積出一個最穩定的車身結構。

  (3)低車位電動摩托車的設計中駕乘者的整體身位降低,這要求我們在設計車外形結構時要掌控好適合低身位的各個角度,加強駕乘者駕駛的舒適度。據測定,膝部伸展角度在130°至150°之間腳的蹬力最大且最為舒適,實際設計中是我們要根據這個資料進行結構研究與改造。

  4.4人機準則

  (1)在設計中要以改善駕駛員的舒適性為核心,以人的安全、健康、舒適為目標,力求使整個電動摩托車的總體造型和結構達到最優。對人體結構特徵和機能特徵進行研究,提供人體各部分的尺寸、體表面積等引數,根據特徵殘數的均值來設計出最適合駕駛員乘坐的低身位電動摩托車。

  (2)對於低身位車座椅的設計,採用桶形設計,對人體進行全方位有效的支撐,可以調節來以適應不同人群。座椅採用近似弧面設計,當人坐下時對全身進行有效支撐,尤其是大腿及身體兩側,頭枕設計確保頸椎自然,防止長時間駕駛帶來頸部不適。電動摩托車的低身位設計可以減少靜態疲勞,有利於身體健康和工作質量和勞動效率的提高。此款低身位電動摩托車在裝飾效果上才用了多顏色的設計,在造型上以流線型為主,座椅重心較低並採用人機的弧面設計,設計新穎大膽。但其在顏色設計上多采用黑白灰等顏色,其顏色選擇不夠鮮豔醒目,不能增強駕駛者、反向開來的駕駛員和行人的視覺效果力和注意力;在座椅設計上未採用靠背式造型,未在設計上增加安全帶的裝置,大大提高了駕駛員在駕乘中的危險係數。

  5結論

  根據以上的人體引數資料和人機尺寸,透過分別整理設計和對比普通電動摩托車和低身位電動摩托車的區別和聯絡,根據國家標準的人體尺寸,研究並確定了適合低身位電動摩托車的尺寸。在突出表現低身位形態的基礎上,將低身位電動車的功能佈局和造型進行合理的設計和劃分,增強電動車的審美外觀。對一系列設計方法和例子進行探討研究、為這一類電動摩托車的造型設計提出一系列的相關設計準則,為今後在設計低身位電動摩托車中,提出了理論和資料基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