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水利工程建設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與實證論文

研究水利工程建設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與實證論文

  現階段,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的缺陷主要有兩方面,即: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公眾參與積極性、公共對其風險的認知度。水利工程建設社會的風險等級透過測試系統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加以反映,風險水平越低、水利工程建設系統越弱、社會穩定風險水平越高。基於系統脆弱性視角,引入工程建設的公眾風險認知,從社會風險暴露、公眾風險認知、敏感性和應對能力四個維度構建水利工程建設社會系統脆弱性評價體系和模型,並對水利工程建設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進行了實證研究。社會系統的脆弱效能夠反映社會穩定風險水平,社會系統越脆弱,應對外界干擾的能力就越弱,社會風險水平就越高。

  1、水利工程建設的社會系統脆弱性

  1.1 水利工程建設的社會風險分析水利工程建設社會風險是由三部分組成的,分別是工程建設的風險暴露,公眾風險認知與社會敏感性。能夠引發水利工程建設的最直接風險就是社會風險暴露。非自願移民的拆遷安置與補償都是水利工程建設的一部分,從而降低了該區域人民群眾的收入,增加了他們的生活成本,並且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能夠形成風險暴露的就是專案施工的安全,或者是衛生的問題。不是工程建設所引發的社會風險即社會敏感性與公眾風險認知。能夠使區域社會原本的社會狀態得到改變就是依靠水利工程建設。與此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問題,例如會引發產業的結構被調整,增加人口失業的風險,並且社會環境也會出現秩序混亂的現象。區域社會系統如何影響工程建設,並且影響工程建設的程度如何,都是透過社會敏感性來體現的。

  能夠體現公眾對社會中各種事件的認識和判斷就是公眾風險認知。在水利工程建設的前期,公眾對於水利工程建設的認識與支援程度就決定了工程建設的社會風險。公眾會判斷這項水利工程建設會帶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例如,環境損壞與基礎設施損壞。同時也會權衡考慮工程建設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在以上基礎上,才會對水利工程建設所造成的社會影響作出相應的判斷。

  1.2 水利工程建設的社會風險應對能力分析

  水利工程建設的移民安置補償。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是社會風險應對能力的關鍵性因素。只有越來越強的社會風險應對能力,才會有越來越強的系統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從而社會系統的脆弱性與社會穩定風險水平就會越來越小。為了使水利工程建設的社會風險得到有效的緩解,移民安置補償與投資是十分重要的。風險應對的最基礎的環境,就是區域社會能夠更好的發展。在水利工程建設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就是社會的保障能力與社會的控制力。

  2、社會系統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

  在水利工程建設之前,社會風險就產生了。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設之前,就應該對它的風險進行識別與判斷。由以上分析可知,社會經濟的影響,生態環境與工程建設的安全與衛生是最直接的特徵,都會引發水利工程建設的風險暴露。水利工程建設的社會風險敏感性是由從業的人口與產業結構分佈決定的,是區域社會對水利工程建設的反應。所謂公眾風險認知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公眾對於工程建設所做出的認識與判斷。包括了生態風險與社會經濟風險等。除此之外,公眾對於水利工程建設所作出的是否能促進區域發展的判斷決定著水利工程建設後期的社會風險水平。只有充分考慮到指標選擇的系統性和獨立性,選擇最合適的指標表達式,遵循具體的指標操作性與實用性原則,才能夠構建出良好的水利工程社會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

  3、結論及建議

  3.1 建立標準化風險識別體系

  建立健全的風險識別體系對於一個工程專案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正確的觀念對社會風險進行客觀準確的評估,從前至後,從“善後”到“預防”、“被動維穩”到“積極促穩”。對上述三點的管理理念進行升級轉變,實現“質”的飛躍,從而引導群眾能夠對水利工程建設影響產生正確的認知,避免由於個人價值觀錯位、社會心理失衡等導致的從眾、非理性等諸多不良行為的`發生。

  3.2 民眾利益的維護性

  “以民為主”是我國基礎設施興辦的主旨。水利工程隸屬於基礎設施中的一種,對其工作的態度和要求直接影響著周圍設施的環境,對周圍居民和植被建設也需謹慎的思考。工程建設的穩定性需要“因地制宜”,透過一系列的補貼手段和利益的補償,解決群眾的日常所需,消除利益帶來的心理差異,相容並濟,達到社會穩定的最最佳化。

  3.3 保證資金投入的持續性

  資金投入的數額能夠為水利工程建設提供基礎的物質保證,可持續性的投入也能夠從基礎上保證公正安全的持續性、社會的穩定性,進一步提升社會基礎設施的“軟實力”,並在此基礎上構建“硬實力”。大力倡導積極地社會風氣,引進社會公益性組織的加入,將社會正確性的輿論與水利工程的風險評估相結合,證明其實力,實現社會穩定的“零風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