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生綜合訓練與實踐創新型課程設計探討論文

高職生綜合訓練與實踐創新型課程設計探討論文

  摘要:三年制高職生專業技術課程學習在第五學期就基本結束,即將頂崗實習而進入就業準備階段。針對就業前學生實際的知識掌握、技術綜合應用能力、技能狀況,應該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使之全面提高技術技能水平,達到用人單位和企業的基本要求。透過多年教學實踐,提出專業技術課程結束後、頂崗實習前,在畢業班學生開設“綜合訓練與實踐”創新型課程;並在總結課程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該課程的理念、目標和實施方法等進行了設計與研究。

  關鍵詞:高職生;就業準備;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設計;創新

  一、引言

  課程的設計和開發是職業院校的基礎工作。以課程為基礎單元,按照職業教育規律科學有序排列而構建起的課程體系及實施,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內容[1-3]。鑑於就業單位和企業的多樣性,潛在就業崗位的複雜性,為追求和發揮學校最大的育才職能,對適合的專業,開設“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使學生接受一次綜合的能力強化訓練和工程實踐,才能充分地做好就業準備。鑑於創新特和實用要求,需要對“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設定的必要性、設計理念、深度開發、教學實施、資源條件配置等等,進行認真探索和研究。

  二、設定“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的必要性

  “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是基於對現實的學生學業進度安排、就業前實際專業能力、畢業前簽訂就業協議的程序、學生頂崗實習所反映出來的問題等實際情況的分析,針對學生就業前的準備和企業的實際需求而提出來的。

  (一)學生就業市場的新要求

  學生往往在畢業前就確定了就業單位甚至是具體崗位。但是,學生是否為此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呢?從現行的教育程序和計劃看,學校並沒有專門的安排。畢業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在校期間的學習任務,按照學校規定和企業預計的時間表進入企業。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真實的狀況任何,是否達到企業的要求,在企業二次培訓時間長短等重要問題被忽略。而企業更看重的卻是學生是否滿足自身特定的要求,實際能力是否與需求匹配。因此,學校的培養目標和方法需要進行一定的動態調整,與時俱進,設定針對性實踐課程,以滿足企業不斷變化的也可能是特殊的需求。

  (二)學生畢業前的現狀說明需要對課程體系補充和改革

  三年制職業教育一般在第三年就進入就業準備階段,最後一期往往實行頂崗實習。之前,經過相同的理論知識、基礎能力的訓練、專業能力訓練,而在進入第三學年後,學生情況則各自不同:一般在第三年上半期進行專業課學習的同時,學生開始就業擇業,部分學生在此期間經雙向選擇選定就業單位,就業崗位大體明確,學生的學習、訓練需求發生分化各不相同;而最後一期,學校更多安排學生進行不同的頂崗實習[4]。這樣的過程,使得學校往往調整教學計劃或整合課程,在時間上以適應就業程序。對此,在教學安排上需要隨之應對,改革教學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實行新的措施。

  (三)學生就業前需要全面準備

  頂崗實習是學生接觸企業和崗位,儘早成為合格員工的措施,在職業院校中大力推行[5]。一方面,企業需要能和崗位無縫對接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由於受到實際用工需求影響,潛在就業崗位即頂崗實習崗位並不和學生就讀專業關鍵技術和技能緊密關聯,甚至出現學生頂崗與專業無關的情形,造成就業後學生提高技術技能的目的不易實現,持續發展的空間受到限制。這兩方面都要求學生在頂崗實習前必須有針對性訓練和實踐,進行技術技能和職業素養等全面準備,以適應企業基本要求及崗位的特殊需求。

  三、“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的含義及作用

  “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是一門專為學生專業能力強化訓練和全面就業準備的課程,是一種在新的就業新形勢下創新性課程設定,不同於一般性的課程或教學方式,對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的含義

  1.“綜合訓練和實踐”課程的含義“綜合訓練和實踐”課程是指,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指導,在學生專業技術課程學習基本結束和進行頂崗實習前,按照專業邊界範圍,以全面強化和提升學生能力為目標、實現就業前的針對性準備為出發點,圍繞專業技術綜合應用和關鍵技能訓練中心,以實訓實作為特色,經過合理選擇和組合一系列以實踐操作和技術應用、技能強化訓練為主要教與學內容的實踐專案或工程任務作為課程主要內容,按照任務導向模式而設計和實施的一門新型綜合性實踐性課程。2.“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的形式和地位“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是一門增設的全新課程,基本內容是一系列有專業實用性和就業針對性的實踐專案或工程任務的有機集合,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專案任務全過程實訓和實作。該課程的設定和實施符合職業教育規律,對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起到強化、提升的獨特作用,是溝通學校與企業的便捷橋樑,是學生轉變成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在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中處在重要地位。根據學生在三年級上期開始就大面積簽約企業、下期進入頂崗實習的現實情況,從學業時間段上看,“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應該安排在第三學年上半期;從人才培養階段性上看,可安排在學生全部專業技術課程學習基本結束之後、頂崗實習之前;從技術技能養成階段上看,應該設定在學生訓練和掌握技術技能的鞏固階段。

  (二)“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的兩個理念

  “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的“綜合”特質,決定課程包含的是整個專業技術技能、完善的是人才培養方案、針對的是市場需求,因此必須是實用的實踐過程以訓練動手能力。動手能力的訓練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需要一個穩定和持續的進階形式,而一些關鍵能力還必須考慮重複訓練以鞏固。“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在工程環境下,進行實際操作為主要形式的綜合能力強化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就業前就應當具備行業領域就業的能力和從業崗位特定能力。因此,“市場”、“能力”理念必須在“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的設定、內容組成、專案任務選擇、深度開發等全過程中都要得到是實實在在的貫徹。

  (三)實施“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的作用

  設定並實施“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是根據實際需要,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的重大補充和調整。1.專業能力綜合訓練作用在專業培養目標指導下,對學習狀況較好的學生,“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的實施可起到“查漏補齊”的作用,強化已經掌握的和提升欠缺的技術技能;對學習狀況相對較差的學生,則起到專業能力較全面的彌補、關鍵技術技能重複訓練進而掌握的作用,使得人人成才成為可能。2.就業前的技術技能強化訓練作用對學生進行綜合應用知識的練習,對操作技能強化和提高技能熟練程度的綜合訓練,可以實現就業前的全面的準備。面向行業領域就業的學生,可以做好多角度全方位的準備;對就業單位明確的學生,可以結合單位或企業實際情況,進行專項強化訓練,最大限度滿足企業需求。3.與崗位職能緊密對接的作用實施“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對明確就業崗位的學生進行的針對性訓練,將透過校企交流確定的實踐訓練課程內容及實施,有效提高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和操作能力,真正與崗位無縫對接。

  四、“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的設計

  “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具有自身的特點和理念,突破了一般意義上課程的概念。具體反映在跨課程的綜合性、行業領域的針對性、崗位能力的特定性等方面,體現的是就業導向原則。在課程設計上應該充分突出課程的全新理念和特點,發揮企業的作用,選擇合理和適用的實踐訓練專案任務以及學習內容,高效組織和最佳化配置已有教學資源,因地制宜地做好課程的設計和開發。

  (一)學生潛在就業情形與課程的關係

  學生經過頂崗實習或畢業設計後即將就業,從潛在的就業的情形上可以分成三種類型:第一類是還未簽約就業單位,將在行業領域內就業的學生,面臨潛在就業企業和崗位可能會很多;第二類是已經簽訂就業協議,就業的企業已經明確,但具體崗位還未確定的學生;第三類是已經簽訂就業協議且工作崗位已經確定。對學生就業情形進行分類的目的在於能夠精確地制定課程目標,設計課程結構、內容、教學方法等,使不同型別的學生都能在“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的學習訓練等教學活動中,有目的地選擇專案任務,得到相應綜合訓練、強化訓練和針對性訓練,進一步從實踐中得到鍛鍊,獲得相應的收穫。

  (二)課程總體目標

  “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補充,其本質是落實專業目標及提升職業能力,落實就業前的全面準備,課程目標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總體上,學生透過綜合實訓,初步達成綜合運用所學專業全部課程知識和技能的能力,關鍵專業能力得到重複性強化訓練。2.對於面向行業領域內就業的學生,實現就業前的知識和技能的準備,包括職業態度和素養的養成,提高職業能力,達到行業領域內就業的要求。3.針對學生就業崗位的具體要求,進行特定的知識準備和技能訓練,加深理解和熟悉工作場景,實現與就業崗位的對接。4.對已經簽訂就業協議而在專業技術範圍以外其他行業就業的學生,旨在從實際出發,進行必要的教與學內容上的拓展,培養從事行業就業的能力,做好相應準備。

  (三)專案任務選擇的依據和來源

  綜合實踐能力訓練的專案或任務選擇構成課程基本內容,是課程實施決定性因素,其來源比較廣泛。但是,專案任務選擇和設定的前提必然是專業培養目標和企業的實際需要及崗位的要求,使得專案任務的實施能達到綜合實踐能力有效提升的目的,做好就業前準備,起到實實在在的作用[6]。1.專業性和針對性專案任務專案和任務可以按照凸顯專業性和針對性兩種情況選擇和設定,前者以重複性強化性訓練為主,後者以針對性訓練為特色。專業性專案或任務是指學生在就業企業不明確情況下,面對行業領域就業所選擇的專業範圍內的專案或任務,其教學實施將為學生面臨行業領域內眾多企業就業而夯實基礎、創造條件。針對性專案或任務是為就業單位確定或崗位明確的學生設定的訓練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的實施可使學生與企業和崗位緊密對接。2.專案任務選擇的依據專業性專案或任務選擇和設定的主要依據是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培養目標及其分解的各層級目標,專案和任務的選擇須注重專業內關鍵能力強化訓練,包含必要的重複性和深化訓練內容,並能夠調集專業內外的教學資源予以支撐;針對性課題專案選擇和設定的依據應該著眼於學生就業需求、已經簽約的企業和崗位情況,在企業參與下設定和選擇專案任務。3.專案任務的來源“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專案或任務大體上可以來自這幾個方面: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需要強化訓練關鍵能力的專案或任務;按照學生簽約的企業實際情況,在與企業溝通合作的基礎上而設定的專案任務;根據學生已經簽約的就業崗位,梳理崗位能力,選定的具體針對性專案或任務;根據學眩現有實驗實訓條件,設定具有符合專業性專案任務特點的工程實踐內容;指導教師按因材施教原則,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訓練情況、實際能力狀況而指定的實訓專案或工程任務;學生自主創新設計製作或各級職業技能大賽的專案等等。

  (四)“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內容設計

  “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含有三個方面的內容———知識學習、技術應用、技能訓練,三方面的內容將融合在具體的課題、任務或專案之中。課題、任務或專案數量較多,形成系列,基本涵蓋專業關鍵能力和崗位主要技能。學生針對這些專案,根據自己就業狀況,有自主選擇的便利條件。教學雙方在這一系列專案任務選擇、執行、完成、考核的過程就是課程的教學活動。1.系列化專案任務的設計經過認真篩選和歸納,可以編制出系列化的專案任務,並分類實施。表1中,必選項以專業性專案任務為主,起到強化專業能力的訓練和素質養成作用而達成課程目標。在此基礎上,按照針對性專案任務作為可選項,供已經簽約的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直接針對就業準備。選擇不同,使得每個學生的課程計劃、執行和教學程序不同,即在課程具體實施上,每個教與學的過程都有特別之處。至於專案任務選擇的多少,以達成課程目標為依據,不拘泥於數量等問題。課程任務可以多樣化,只要是為就業準備的且符合學校實際條件都可以,因此專業課程需要的補充學習、潛在就業行業領域的執業準備、自主創新設計或製作等內容,均可列入課程之中,與專業性和針對性等專案任務一起構成系列。2.課程內容專案任務設定後,應該編制各單項任務翔實的任務書,明確工程任務內容、技術技能目標、任務考核方式和要求、完成任務的條件和資源、教與學的基本方式、參考資料目錄等內容。一個單項任務就是一個工作情境,都基於學生已經完成的專業課基礎之上的學習或進行技術技能的拓展,真實地實現專業知識和技術綜合應用、技能訓練的`功能和作用。表2是課程內容設計樣表。在具體實施中,除必選項外,原則上每個學生的自選項可以是不同的,但兩者權重加起來達到100%,以利考核。

  (五)課程教學基本步驟

  “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實施步驟靈活機動,尤其要適應學生陸陸續續簽約的動態變化,應根據課程進度與學生情況滾動調整。課程教學原則上可按照以下主要步驟組織實施:1.根據指導教師建議,學生根據自身就業情況初步選擇專案任務和學習內容,或者提出自選專案。2.教師稽核學生的選項,提出專案任務要求、能力目標、工作量和進度安排建議、考核標準、考評權重等,進而教與學雙方確認。這些事項都是互動的並極力體現出學生更加主動特色,做到教與學雙方協商一致。3.學生領取專案任務書或工單,制定專案或任務實施計劃,交由指導教師審批,並作為考核依據之一。4.學生單獨或分組執行任務,在教師指導和幫助下,進行工程實踐活動。對組隊形式,須要求每個成員均有獨立完成的具體事項,並做到團隊合作、共同進步。5.學生單項完成後先進行自檢自查、交叉檢查,然後教師檢查驗收並階段性評分定級。各單項及總評都以學生實作、實踐結果為主要考評項次。6.課程結束時,須進行專案實施總結,演示實踐結果,撰寫技術報告。

  五、“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實施的幾個問題

  “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與畢業設計和頂崗實習有著本質的不同,不是取而代之。它與普通意義上專業課程或實訓課程雖有共通之處,但又有重大的不同,其意義在於培養學生成為真正的技術技能人才,是一種整體性的高效學習訓練手段,對學生就業或執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認真組織課程的實施。實踐經驗表明,在課程具體實施中,除專案任務設定和選擇特別重要外,還必須注意並解決好以下幾個重要問題。

  (一)課程實施的時間及彈性問題

  實施“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須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計劃,對某些專業課程還可以考慮與之整合,在整體學習時間和學分管理上協調一致,符合教學規則。課程學時及時間跨度,要根據各自專業的特點和人才培養實際需要設定,一般可以考慮4—8周,具有時間上的彈性。課程實施時間原則上安排在學生專業技術課程學習結束後,就業雙向選擇之際,學生面臨擇業和頂崗實習之前。對高職學生,課程實施時間大致上在第三學年上半期後半段。

  (二)學生主體地位問題

  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可以表現在根據就業實際情況、與就業崗位直接對接或與潛在就業崗位諧合等而進行的自我選擇專案任務上。同時,學生帶著一定目的性去完成任務,達成就業技術技能的針對性準備就有了良好的內在驅動和取得成效的基礎。在完成目標和任務驅動下,學生會根據對就業企業或崗位的瞭解,主動去理解任務、分析任務、執行任務。主體地位還表現在課程實施中的動態“響應”,即學生在課程實施期間實現簽約,其任務的重新選擇和內容調整上會隨之變化,即在課程內容的選擇性上也有“彈性”。

  (三)個性化教與學計劃與因材施教問題

  對一系列的專案和任務,因就業方向和崗位不同、專業課程學習的效果不同、先前所具有的基本功不同、技術技能應用能力高低不同等因素,學生選擇的專案任務就有不同,形成每個學生課程目標或執行計劃不同,使得課程執行中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色。這恰是實施“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的主要作用的表現。為達成學生的個體化收穫,每個學生需在指導教師幫助下制定適合於自己的學習訓練計劃,教師因材施教,學生有針對性地去實現。表3是一種學生學習訓練、工程實踐計劃樣表,以此來實現學生個性化需求。

  (四)教學方法問題

  “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以實訓實作等實踐活動為主,可採用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各種先進的手段均可實施,如PDCA迴圈、演示法、案例法、一體化教學、師徒傳授法等等。每個單元任務,都應當準備完善的教學檔案資料,如工單、單項指導書等。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形式將會是一對一的實際指導,扮演企業裡“師傅”的角色,要能激發和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和訓練的積極性。

  (五)教學資源準備問題

  實施“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需要的資源較多,如場地保障就是基礎條件之一。指導教師及團隊要有比較豐富的工程實際經驗和教學經歷,能從理論到實踐上指導學生學習和訓練,方法靈活機動,在使學生得到充分就業準備前提下,按需要即時應對學生因就業而發生的專案任務變動等“彈性”問題。為有效實現教學目標,教學上要加強組織和管理,提供教學裝置、配套物質,滿足專案任務完成的需求,必要時應調集專業外、學校範圍內甚至是企業的裝置或實施,配置資源,確保教學有序進行。教與學雙方都要主動溝通企業,進一步明確企業要求和崗位技能目標,選擇合理的實訓專案或實踐任務。在條件許可情況下,應當聘請企業教師直接參與相應教學工作。

  六、結束語

  設計開發和實施“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是本著“市場導向”、“能力本位”等職業教育理念進行的人才培養方法的創新和課程改革。經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在學生專業技術課程結束後就業之前,開設基於工程任務的以實訓實作為主要教學方式的“綜合訓練與實踐”課程,透過合理和精心選擇實訓和學習專案任務,能夠使學生在就業前的實際知識掌握、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全面技能等得到充分的強化、訓練,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有效對接就業單位和崗位。同時,在課程實施中,還有利於學生職業道德、工作作風和職業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於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Z].教職成〔2011〕12號.

  [2]徐國慶.學科課程、任務本位課程與專案課程[J].職教論壇,2008(20):4-15.

  [3]徐國慶.論職業教育專案課程體系的設計[J].職教論壇,2009(18):4-7.

  [4]申愛民.試析高職學歷教育人才培養的“崗位導向型”模式[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4-6.

  [5]夏英.關於職業教育頂崗實習課程的理性思考[J].職教論壇,2013(06):83-85.

  [6]李傑臣,申愛民,等.機電專業學生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培養方案研究[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36-3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