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紀念館B區導遊詞

林則徐紀念館B區導遊詞

  (指為官表)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林則徐歷官三十多年的職官表,林則徐從1820年開始任地方官,他第一次擔任的是"江南道監察御史",此後1832年7月任江蘇巡撫,這是林則徐為官最長的省份,前後長達14年之久。1842年林則徐被髮配新疆,在新疆整整呆了三年,之後朝廷又重新啟用了他,擔任陝甘總督、陝西巡撫,最後一任是雲貴總督。1849年,因病回到福州。1850年,奉旨赴廣西途中,於11月22日病逝廣東省潮州普寧縣,終年66歲。林則徐一生中曾經兩次任欽差大臣,這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

  林則徐一生從政,在治水方面政績尤為突出,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幅圖就是林則徐在江蘇新修水利示意圖:林則徐任江蘇巡撫長達五年之久,他以卓越的才能和強烈的責任感,防災、抗災、賑災,興修水利。1832年,太湖流域的劉河和白茆河由於常年失修,引起災害,林則徐到任後想方設法,解決了困擾近10年的治水經費問題,不到3個月全部完工。1835年7月,蘇松一帶大雨傾盆,由於河道暢通,原來每年都被淹的河段,現在安然無恙。在林則徐的帶領下,江南各州縣很快掀起興修水利的熱潮,大大改善了當地的水利條件和抗災能力。

  林則徐一生,始終關注水利的興修。從江南海塘、黃河、運河、到長江流域等等,到處都留下了他治水的業績。治水成了他一生的主要業績之一,大家現在所看到的就是林則徐治理的`幾處河道遺址 :有瀏河大閘、 荊江大堤、河南祥符黃河、高家堰、淮河(指各圖)。

  林則徐興修水利的足跡遍佈南濱北疆。這就是他在新疆改造的“林公渠”和“坎兒井”。在吐魯番,他發現一種被當地人稱為“卡井”(坎兒井)的水利設施,看到水在土中穿穴而流,驚歎不已。詢問當地群眾,才知道這是一種因地制宜、可長期採用、效果良好的地下水利工程。他很快就把這一灌溉方法加以改進,並推廣到新疆各地。他還自己出資,承修龍口水渠,新疆百姓就把“坎兒井”稱為“林公井”。把水渠稱為“林公渠”,以表示對林則徐造福邊陲的深切懷念和感激。

  西湖是福州的遊覽勝地之一,也是一個水利設施。當年林則徐常到西湖讀書,這是林則徐曾經的讀書處——“西湖桂齋”。

  (指漆畫)1828年,林則徐父親去世, 回到福州守孝,看到西湖因長年失修,湖面縮小,林則徐提出重浚西湖的倡議,第二年9月完工。完工後,林則徐又組織了人力,物力栽種了千株梅樹,精製兩艘遊艇供人遊玩。在林則徐的一生中,修西湖只不過是一個小插曲,但是林則徐責無旁貸地修了西湖,並提供遊覽環境,也足見他的感情世界五彩斑斕,雅興盎然。

  (指漆畫)林則徐愛民治水的情結實在令人欽敬。早在1824年林則徐任江蘇布政使時,母親病故,林則徐回到福州為母親守孝。按照封建禮制,在家鄉丁憂要三年。當時江南10多個州縣被水淹,道光帝特下旨,派林則徐趕到那裡督工。但是林則徐為了千萬災民的安危,身著素服,不加頂戴,終日奔走在泥濘的工地上,真正做到了忠孝兩全。

  (指漆畫)1837年林則徐在湖廣總督任上,當地又出現災情,林則徐感到形勢嚴重,採取很多防禦和搶救措施。

  (指漆畫)林則徐曾兩度治理黃河,功績顯著。第一次是1831年10月,林則徐升為東河河道總督,專心學習研究河務工程,注重實地考察,在冰天雪地中親自勘查。第二次參與黃河治理,情況和第一次大為不同,他是以“戴罪”之身來到黃河,將功贖罪的。那是在1841年4月,林則徐革職遣戍新疆伊犁。當時黃河決口,周邊州、縣直接受災。道光帝令林則徐折回開封災區“效力贖罪”。朝廷並派大學士王鼎,前往開封主持堵口工程,王鼎十分器重林則徐,希望林則徐能夠戴罪立功,以免予發配新疆。林則徐起早貪黑,全力以赴,到年底就完成了堵口工程,但道光帝還是下旨“林則徐仍往伊利”, 王鼎含淚和林則徐告別,林則徐青衣小帽,踏上了遣戍伊犁的漫漫征途。王鼎回到府內,悲憤交加,自縊身亡,終以“尸諫”朝廷,希望皇帝有所悔悟。林則徐兩度治理黃河,不管個人處境如何不同,他都抱定“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一信念,知難而進,毫不退避,也理所當然地被後人瞻仰。

  在治水利民的同時,他積極採取多種措施賑災。首先,提出救災和恢復農業生產辦法;其次,主張富人和官吏捐財、捐糧食,捐物資;同時還擴建了蘇州育嬰堂。

  這是用於賑濟災荒的糧倉——江蘇豐備義倉遺址。林則徐為了促進農業發展,提倡種植雙季稻提高農作物產量。他任江蘇巡撫時,還提倡各地充實糧食儲備,作為有備無患的長計。他把衙門後的房間改造成"豐備義倉",儲備了糧食八千多擔,這是一座具有規模的儲存糧食的倉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