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在中國園林設計中的應用論文

日本枯山水在中國園林設計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枯山水是日本庭院的瑰寶,是集我國禪宗文化與日本本土文化於一體的微縮式園林景觀,以小巧,精煉與靜謐聞名海內外。中國古典園林同樣博大精深,獨具特色,在傳統與現代共存的背景下,如何將中國園林的精髓發揚光大,同時吸取日式枯山水的養分,融入現代庭院的設計手法中去,從而提升景觀品味。

  關鍵詞:枯山水;微縮;吸取;設計;手法;提升

  1枯山水之感悟

  1.1枯山水要

  “見山、見水”自然界本來只存在有真山水,造園家小中見大,創造了假山水,中國造園家都以假山假水聞名,禪家以為真假不二,遂才有了枯山水之說。枯山水以假亂真,以真彰假,真假不二。如何審視枯山水,首先要見山,見水。地形凸凹成山水,禪家來說山水也是不二的,我們畫地形線如果不標明增減,其實畫水與畫山是一個道理,而且他們本身是一體的,只是因為有水面界開,只是枯山水把水界改為沙界、土界或者植物界。筆者以為枯山水有以下表達:海山海水,湖山湖水,池山池水、溪山溪水。依次概念,其沙石比重大小不同,植物比重也是不一樣:①海山海水來說,海水平而波浪無,海山低植物無,海島遠而漸漸無。海浪以直條紋和規律性的條紋表達,海島常以龜背狀,有若幾隻神龜浮游海上;②湖山湖水,湖水平而波浪直,一面去而一面聚,湖山高而兩相望。湖水要流入大海,所以表達時有側重,一面峰巒相聚,一面平湖入海;③池山池水,山水比例各一半,山環水抱林木多,土石相加駁岸奇。更側重山水邊界的營造,駁岸入水的方式等;④溪山溪水。水在其中有若無,山林駁岸橋相通,有如假山水抽乾。依假山營造法式,只是最後在溪道中鋪設河沙,其沙紋變化多樣。

  1.2枯山水之精神

  枯山水庭園,其形式沙石草木,以沙石為絕對多。其目的,澄養身心,悅人耳目。知其然者眾,知其所以然者少。山水之來源,萬法自然。枯山水也不例外,初為真山真水,中為假山假水,後為枯山枯水。禪宗曰:看山是山,豈非真山;看山非山,豈非假山;看山還山,遂作枯山。枯山水之精神,終落在一個枯字上。枯者,物之將死。死者,萬物恆靜。靜觀而知天地無常,世情煩擾,世之造園,雖有動靜不同,境界之上者,終落在一個靜字。息心求靜乃造園之根本也。枯山水之靜法,以枯化園。枯者,衰減之意。一則枯山,山枯則石出。真山木旺成林,假山土旺多石,枯山土去石殘。一則枯水,水聚沙沉,水枯沙出。真水可濯纓,假水可濯足,枯水但濯心。枯山水如何打造?先造山水,加以枯法。造山水,須知何為山,何為水。高者為山,低者為水,山低者亦水,水高者亦山,山水之態,盡乎高低。故石亦可水是為島,沙亦可山是為堤。山水無分,沙石合一。於此境前,掇山理水。山水成,何處以枯?枯者減也,減水之不平,減山之太繁,減波之太轉,減島之太浮,減色之太暗,減光之太明。終減幾近無,空無妙有出,一沙即世界,一石一菩提。

  1.3禪學與枯山水

  枯山水為什麼這麼玄密?因為是園林藝術與禪學結合在了一起。或者說它是禪學家造園,是有思想的園林。枯山水從園林世俗觀而言,枯山象天法地,沙為水,石為島,賦予了諸多象徵意義。這對於普通觀者來說是非常有趣的,給枯燥的園林增添了趣味。另一個是從禪修觀而言。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禪學,就是要破除人們的概念執著,不要以沙為水,不要以石為島。沙就是沙,石就是石。從起唸到無念,從而達到禪修的目的。從園林藝術來說,它以沙石為元素象天法地小中見大。從禪修來講,它從無相入有相,再從有相入無相,即心即禪。從這個意義來說,枯山水園林是禪的表相,禪是枯山水園林的深層結構。這是個連環套,牽引園林就引出了禪,說禪也離不了園林。

  2獨具中國特色的枯山水景觀構想

  隨著我們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於環境要求也逐年提高。但是狹小的住房條件成了民眾享有綠色空間的屏障。幸而日本枯山水的特點恰恰正是在狹小的.地域內營造大景觀。所以你不需要一個很大的庭院,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天井,都可以享受枯山水景觀帶來的視覺衝擊,從而緩解了住房與環境這對矛盾。要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枯山水景觀,可以不拘泥於中式造園手法,由於兩國在文化、氣候上的差異,對於選材和意境把握上都可以加以創新,從而體現中國特色。

  2.1砂、石就地取材,不必捨近求遠。日本枯山水的水其實就是用砂石代替,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謂的砂礫,是具有一定體量與重量的載體,過輕的材質往往容易被風吹散,影響整體。而中國地大物博,可供選取的砂礫品種餘地更多,如卵石、蛭石等,同樣可以達到似水的感覺;其次,日本枯山水的山基本以青石,石灰石居多,而反觀中國,亦是名山大川不計其數,可供選擇的山石品種眾多,就拿江南一帶而言,太湖石、黃石也是不錯的選擇。在枯山水中加入獨具中國特色的太湖石,何嘗不是一種新的嘗試與感覺;再次,江南一帶江河湖泊眾多,河網密集,水源豐富。枯山水景觀廣義上說是以枯水為基調,但在中國未必一定要墨守成規沿用枯水,在條件允許的地方完全可以引入真水,甚至可以將活水引入,形成貫通的景觀水系。在看慣了枯山水以砂代水的今天,真水元素無疑在觀感上要強於假水,甚至可以在水系中增加湧泉等元素,豐富水面景觀。

  2.2意境把握上可吸取中國本土文化。日式枯山水講究對龜鶴的崇拜,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龜鶴的形象,但是反觀中國古典園林,一池三山是最著名的典型,講究巧妙佈局的中國園林在意境方面絲毫不會遜色於日本。在園林植物的選取方面,日式枯山水的植物較為單一,以楓樹和修剪成型的球類為主,體現了一種靜謐淡雅的格調。而中國園林在植物配置上講究意境,突出四季之美,松竹梅也是大家所熟知的經典組合,在枯山水植物選擇上,完全可以不照搬日式的風格,而是遵循中國古典園林的配置法則來營造。此外,由於日本是一個溫暖溼潤的島國,非常適宜苔蘚的生長,我們看到枯山水的山石往往都被苔蘚所覆蓋,而中國則不然,氣候條件不適宜苔蘚很好的生長,我們可以選用矮小色美的地被植物如扶芳藤、花葉絡石等加以代替,同樣可以達到覆蓋的效果。

  2.3增添適當的中國特色的景觀小品枯山水景觀元素基本上為我們所熟知的砂、石、樹等,而獨具中國特色的景觀小品若置於枯山水中,大家一定會喜聞樂見。將具有中國文化元素的小品如水車等結合日式枯山水的意境,必將引起國人的共鳴。

  3枯山水在我國園林公共空間的設計

  隨著國人對於環境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公園、綠地以及以景觀綠化為賣點的樓盤如雨後春筍般席捲而來,人們對於戶外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無論是決策者還是開放商都對環境景觀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獨具特色的枯山水就被搬上了舞臺。對於公共區域的居住小區、公園等環境,面對的是大眾的眼光和喜好,如果一味的把傳統的日式枯山水搬過來,那麼就與靜謐雅緻的枯山水的精髓相悖了。所以在公共空間佈置枯山水景觀,就必須迎合大眾的口味和考量。

  3.1增加園林小品,與枯山水融為一體總所周知,枯山水適合遠觀,享受的是一種意境,但是在公共空間,不可能像在日本寺廟那樣寧靜,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枯山水會顯得不搭,那麼就應該在砂礫中增添如小橋,汀步等小品橫跨砂礫,就等於穿過了河流,有一種飛越和進步的感覺,與原先駐足賞景,固步不前形成了反差。人們融入其中就有了和大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不是簡單的觀賞,同時增添了遊玩的樂趣。

  3.2加強植物比重,展現新的生命力。日本枯山水庭院的植物顯得比較精緻,或一株,或三株,是一種讓人靜心,平靜的氛圍。而中國的小區、公園則不同,講究的是四季分明的綠化景觀,所以枯山水在中國的公共空間則需要改變其本來的面貌,尤其是作為背景部分,可以透過植物的層次,色彩的變化來體現枯山水的新的活力,展現欣欣向榮的一面。此外,枯山水周邊可以透過燈光裝飾,使其在夜晚也能絢麗奪目,而不像在日本那樣顯得遲暮。

  4枯山水在我國私密空間的設計嘗試

  與在公共空間不同,私密空間如別墅、小庭院等枯山水景觀則與日式枯山水本來面貌顯得有些相近了。首先,枯山水在日本最早出現於寺廟中,隨著茶道的興起,枯山水景觀與茶文化一起走進了日本的民眾視野。但是枯山水畢竟是日本的產物,來到中國就必須賦予其新的特色,與中國的文化相結合。

  4.1採用新材料、新技術豐富枯山水內涵。相比日式庭院枯山水的元素,無非就是白砂,山石等自然材質。但是私家庭院不同於戶外空間,很多新材料可以在此應用,可以考慮嘗試新的材料或者是中國傳統材料,如塑膠製品,瓦片,青磚,陶瓷等材質代替抽象的山體,用藍色玻璃代替白砂表現大海,新式材料和中國傳統材料的結合,使得庭院內增添了幾分創意與新意。

  4.2功能性元素的新嘗試庭院的功能在景觀沒有介入的時代就是簡單的休憩、喝茶、聊天等功能。在引入枯山水的庭院內,可以佈置一些成品的木製或藤製的傘椅,營造一個既能賞景,又能飲茶聊天的私密空間。

  5結語

  枯山水作為日本傳統園林的代表,其意義已經遠遠超過其本身宗教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已經悄悄地將枯山水融合為具有本國特色的園林景觀。日本園林繼承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發明了枯山水並將其傳播海外,這是世界園林的遺產,如何巧妙的將枯山水的精髓再重新與博大精深的中國園林結合起來,創造出新的為人類所喜愛的園林景觀,正是我們這代人所要為之奮鬥與堅持的。

  參考文獻

  [1](日)大橋治三著.日本庭園———造型與源流[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張雲路,李雄,章俊華.日本枯山水的禪宗理念在現代日本園林中的表達方式———以日本科學未來館外環境設計為例[J].中國園林,2012(3).

  [3]劉庭風.中日古典園林設計[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