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園林設計的植物搭配合理應用論文

生態園林設計的植物搭配合理應用論文

  摘要:生態園林的建設,不僅可以有效的協調工業程序加快所帶來的生態失調和環境汙染,還進一步的美化著城市的一角。因此,生態園林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根據園林設計以及生態植物學原理來對植物進行搭配設計,能夠顯著的提升生態園林給城市帶來的生態意義和效果。本文根據專業理論和一定的實踐操作對生態園林設計的植物搭配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生態園林;設計;植物搭配;合理應用

  1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也更加的和諧然。但是在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下,伴隨著的是社會工業化的崛起,在給國家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又給自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生態園林根據現代園林學、環境設計學、景觀生態學等原理,對園林生態進行設計規劃。因為植物種群及群落在不同環境中所呈現出來的生態效果是互不相同的,所以植物搭配的合理性對園林設計尤為重要。當今的生態園林是結合當前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態學原理,根據園林設計理念和生態建設方法,以生態效益為主的嶄新的生態園林系統。

  2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搭配的原則

  2.1多樣統一性原則

  對於生態園林設計的植物搭配,要嚴格的按照植物的多樣統一性原則。多樣同一性原則就是植物的樹形、色彩、線條、質地以及比例都具有一定的差異和變化,顯示多種多樣,具有一定的多樣性。植物的多樣性僅僅表現在它們種群和群落之間的差異,而在模式上它們又具有高度的統一性。因此在生態園林設計的植物搭配中,按照植物的多樣統一性原則,使植物的分佈搭配保持統一感,不僅能反應這一理念和原理,還能使人感受到生態園林“形散而神不散”的感覺。

  2.2生態性原則

  對於生態園林設計的植物搭配,要嚴格的按照植物的生態性原則。要根據合適的地方培育適當的植物的原則來選擇植物。隨著地球表面氣候、環境的變化,植物型別具有一定的地帶性,呈現出有規律的帶狀分佈,每個地方的植物都是對當地生態長期適應的結果。要合理的去選擇植物的種類,避免植物物種之間的互相競爭,形成相對穩定的健全生態植物系統,這樣才能使園林生態不僅能展現景觀的優美,還能使植物健康的生長。不僅如此,還要在意植物的物種組成,注意物種在空間上的排布方式,嚴格遵循植物群落的演替規律的原則,根據植物的喜光程度和耐水程度來合理的對植物進行搭配,使人工植物群落的佈局和栽植能夠順利進行。

  2.3景觀性原則

  對於生態園林設計的植物搭配,要嚴格的按照植物的景觀性原則。在公園園林中,要根據植物的藝術性和植物搭配的科學性使植物展現出一定的美感。在植物搭配的設計上要注意植物色彩、高度和形體之間的對比,不論是同種植物還是不同植物,不一樣的搭配載種有著不一樣的效果,給人不一樣的感覺。還要注意植物排布的重複性和層次性,使植物具有一定的節奏和韻律。透過熟練的掌握各種植物的特性和觀賞價值,結合人們對美的追求和看法來設計生態園林,可以使園林具有更高的觀賞性和生態價值。

  3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搭配的方式

  3.1觀花植物與觀葉植物的結合

  在生態園林設計的植物搭配時,利用植物的特性和相互配合所形成的對人們感官有所刺激的美感,合理的將觀花植物與觀葉植物結合起來,使生態園林的景觀以更和諧的美的形式展現出來。觀花植物中有一些植物葉子的形狀比較特殊,顏色也多彩多姿,比如楓樹、梧桐、銀杏、紅葉李等等,這些植物的葉子無論是形狀還是顏色都很獨特,也很漂亮,作為觀葉植物,它們可以與觀花植物組合在一起,不僅能形成以特別美感的景觀,還能延長它們的觀賞期。不僅如此,這些觀葉植物也可以自行獨立栽植,也是景觀中一條美麗的風景線。對於竹柏、樟樹、石楠、油松等一類四季常綠的植物,也可以把它們組合在一起進行栽培,在寒冷的冬天給人視覺上的溫暖,在生態園林設計的植物搭配中起到良好的視覺效果和搭配效果。

  3.2要注重植物層次的搭配

  在生態園林設計的植物搭配中,要根據植物的喜光耐水程度,以及對植物的分層搭配和色彩搭配,來對植物的分佈層次進行搭配。從群落的演替規律來看,根據植物的喜光耐水來進行搭配是植物搭配的基本方式。上層的植物喜光,中層的植物半喜光或稍耐陰,下層的植物就比較耐陰,靠水耐水,離水遠則耐旱,根據這些植物群落演替的規律來進行空間上的排布和結構上的調控。從景觀美感的展現角度來說,分層搭配、色彩搭配是植物搭配的重要方式。不同顏色、形狀植物的葉子、花朵,不同高度、形體的植物搭配得如何,直接或間接的決定了植物搭配的'整體效果,一定要注重植物的物色彩搭配和植物層次的豐富性,無論是顏色上還是高度上都要達到良好的效果。根據植物的花期來對植物進行搭配,更能夠有效的延長景觀的觀賞期。

  3.3要注重植物季節性變化特徵

  在生態園林設計的植物搭配中,要注重植物的季節性變化特徵,避免單調、雷同、凌亂的搭配現象出現,有時簡單的重複會使景觀更具有特色,但一味的雷同會使景觀失去觀賞價值。通常園林藝術中所見的春季花開遍地、夏季茵茵綠草、秋季葉色多姿、冬季梅花獨秀雖然很好的展現了四季的景觀特色,但這些與自然搭配相近的展現不能體現出生態園林設計的獨到,也對景觀美感的展示起不到作用。因此,在生態園林設計的植物搭配中,可以充分利用植物季節性變化的特徵,將各種季節植物配合起來,形成不一樣的觀賞效果。在景觀設計中,可以透過對植物栽培簡單的重複而不是一味的雷同,來使得景觀更具有層次感。使搭配的效果不再是簡簡單單的自然性特徵,而是充分運用了各種植物的季節性變化特徵,營造出了春天開花不同時夏天鬱蔥不單調的局面。

  3.4充分利用植物的質感特徵

  園林植物的配置需要根據公園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性公園大都選用質感較為粗糙植物(例如銀杏、大葉樟、懸鈴木等)的重要景觀節點,例如:銀杏、懸鈴木、大葉樟等,而且還需要一些像:垂柳、天竺、琴絲竹等之地比較細膩的植物作為背景,這樣兩種質感樹種之間的結合,使用中等質感的植物作為中間的過渡。如果是比較狹小的油氣空間,就要避免過多的粗質感的植物,相反的,如果在比較開闊的空間裡,就可以適當的使用質感植物,這樣合理的使用植物,才可以拉近空間距離感。

  4生態園林設計中植物搭配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對於生態園林設計的植物搭配,我們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要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以及植物的生長規律來進行植物搭配,要注重保護植物的生長環境,不同的植物有著不同的生長環境,對於生長環境的調控要做好研究和計劃,必要時要進行良性的人為調控,以促進植物群落的不斷更新迴圈和可持續。要根據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特別是生態效益來進行植物搭配。在植物引進中,要避免因為種種原因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要考慮設計對群眾所帶來的良性影響,實現生態園林的生態價值。要結合實際開放開發一些耐踐踏的草坪,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人們更多時間願意去公園當中休息遊玩,大多數人對綠茵茵的草地具有新近情懷,合理的開放耐踐踏的草坪可以讓遊人可以解除草地,在生理上與心理上滿足對綠地的需求,使遊人更加親近大自然,實現生態園林的社會價值。對於園林中植物的保養和維護要選擇綠色健康科學的方法,避免化學藥劑對植物、土壤乃至遊人造成大的危害。

  5結束語

  在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生活節奏雜亂的今天,生態園林的建設給人們帶來不可估計的社會效益,也實現了生態園林所造成的生態價值。而生態園林設計是離不開植物搭配的,透過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根據植物搭配的原則和搭配方式,使植物搭配更加具有科學性、建設性和生態化。園林的設計不僅僅是為了讓環境綠起來,更重要的是美觀,有內涵,這就要求人們在園林設計中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合理配置植物,注重色彩搭配,把生態學、美學等知識運用到公園的空間設計和植物配置中。這樣才能設計出更好的公園,更好的為城市綠化做出貢獻。本文透過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內容對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植物搭配進行研究和探討,希望對相關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何美梅.生態園林設計中的植物搭配[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15):156~157.

  [2]趙淑欣.植物造景的藝術美[J].中國林業,2015(8):55~58.

  [3]陳濤.園林植物造景探究[J].魅力中國,2017(16):132~134.

  [4]陳經同,廖澤志.論城市生態園林設計的植物搭配[J].山西建築,2016(01):98~10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