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型央企生態效率提升模型的建立論文

資源型央企生態效率提升模型的建立論文

  摘要:

  資源型央企是以地理空間上特定的自然資源為勞動物件,生產製造人們生活所需的基礎原材料,且由中央政府直接監督管理的國有企業。透過分析企業、產業和區域生態效率的基本內涵及3者之間的層次性關係,研究資源型央企生態效率提升機制,構建資源型央企生態效率提升的一體化模型。

  關鍵詞:資源型央企;區域生態效率;產業生態效率;企業生態效率

  一、生態效率理論。

  生態效率是指為了符合人類需求而使用生態資源的效率。它可表示為:生態效率=產品或服務的價值/環境影響。環境影響指的是原材料、能源的使用和廢棄物的排放。目前,生態效率逐漸應用於區域和國家層面,產生了迴圈系統和區域生態效率指標〔1〕。生態效率與迴圈經濟的主要目標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降低資源消耗、減少對自然界的影響和提高產品或服務價值。把經濟效率和環境效率進行有效整合,強調經濟上的效率,同時兼顧考慮環境效益,透過對產品或服務價值的提升,使生態效率值增大。

  二、3種生態效率的層次性關係。

  區域生態效率是在一定的地域範圍內,經濟要素及其分佈密切結合的區域發展實體,共同產生的生態效率。產業生態效率是在整個國民經濟的背景下,具有某種同一屬性而組合到一起的企業集合的產出與投入的比值。企業生態效率著重考慮單位生產與消費對環境的影響。較高的企業生態效率意味著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協同發展,從而影響從資源開發到分解處理的企業運作全過程。這樣,企業便可以利用較少的能源和原材料,製造數量更多、品質更好的商品和服務,同時,把廢棄物與汙染能降至最低。企業生態效率的提升會直接關係到企業所屬區域的區域生態效率以及其所屬產業的產業生態效率。只有企業生態效率提高了,才能服務於區域生態效率和產業生態效率,最終促使兩者的有效提高。反映出了三者之間的層次性關係。

  3種生態效率的層次關係圖可看出企業生態效率、區域生態效率和產業生態效率之間存在著“一主二輔”的層次關係,即:企業生態效率是主要核心,區域生態效率和產業生態效率輔助提升企業生態效率。在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保證下,企業透過資源、資金、技術、人才、外界支援等使企業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得以最佳化,這就造成了2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會促進作為企業集合所構成的產業中的一分子的企業生態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會促進作為區域集合所構成的區域中的一分子的企業生態效率的提升。與此同時,產業生態效率和區域生態效率相互滲透,產業生態效率和區域生態效率共同作用於企業生態效率,較高的產業生態效率和區域生態效率能保障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而帶動企業生態效益的提升。

  三、資源型央企生態效率提升機制。

  資源型央企對自然資源使用強度比較高,主要依靠資源的消耗來實現企業增長,以資源佔有優勢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2〕。依據企業生態效率、區域生態效率和產業生態效率的層次關係,要提高資源型央企的生態效率,必須注重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以及政府的主導作用,促使區域生態效率和產業生態效率相互滲透融合,兼顧三者的同步提升。

  資源型央企生態效率提升機制該機制反應出資源型央企與外部資源、資源型企業、政府、競爭者、其他利益相關者發生聯絡,同時,還需要有基礎設施、技術、人才和資金作為保證,在此環境中,從資源型央企內部、企業間以及企業外部 3個層面分析了資源型央企生態效率提升機制,其目的是保證企業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提升。在企業內部,透過標準化生產、流水線生產、價值工程等方法有效地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透過統計過程控制(SPC)與質量功能展開(QFD)等方法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透過柔性製造與敏捷製造提升企業自身對市場需求響應的速度;透過智慧化和ERP 系統促進企業的有效管理;透過清潔生產(CP)與綠色製造(GM)技術,使企業的環境友好水平得以提升〔3〕。在企業間運用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係管理(CRM)虛擬企業(VE)等企業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實現企業之間的協同運作管理。在企業外部,透過生態工業系統規劃、迴圈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能夠實現企業與外部環境的協同發展。

  四、資源型央企。

  生態效率提升的一體化模型資源型央企生態效率的提升不是一種個體的行為,在其生態效率的不斷提升過程中,必然存在著與資源型央企有共同目的並且相互作用的若干組成部分,即:區域生態效率和產業生態效率。資源型央企生態效率提升的一體化,就是在實現資源型央企生態效率最大化的同時,保證區域生態效率和產業生態效率的最大化,即三方同時兼顧,並實現獲益。

  1、企業生態效率、

  在企業內部,透過生態文化建設來使企業的發展站在生態戰略高度,使全體員工對企業的生態型發展目標有一個基本認識,瞭解企業文化,從而促進產業生態效率和區域生態效率的提升,進而保證企業生態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企業生態效率要求企業從資源開採、運輸、製造、銷售、使用、回收、再利用到分解處理全過程內,將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以及廢棄物和汙染物的排放降至最低。 具體地,企業生態效率可從以下3個方面來提高。

  第一,減少企業資源的消耗。以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的消耗最小化為目的,增強產品的可回收性和耐久性原料的'封閉迴圈。

  第二,減少對自然的影響。主要包括減少氣體的排放、廢水的流出、廢物的處理、有毒物質的處理和培育可持續使用的再生資源。它強調生產過程中原料轉化率的最大化,可將副產品直接轉化成為有用的工業原料,而非把它們變成汙染物。

  第三,提高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透過提高產品功能性、靈活性、模組化來提供各種增值服務,按照消費者需求,提供消費者所需的功能。

  2、產業生態效率。

  在某一產業內,單個企業的生態效率的提升會影響到產業內的其他企業的生態效率,由於產業是由具備相同屬性而組合到一起的企業集合,所以必然會導致整個產業生態效率的提升。

  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首先,由政府參與干預和扶持產業發展,政府透過制定產業政策、行業規劃和行業管理,引導投資方向,指導產業中的各企業健康發展。

  第二,充分利用“規模經濟”,從行業的整體發展的角度出發,充分發展產業中各企業中的優勢企業,對其進行合併、重組,達到規模化、技術創新規模化的程度,圍繞一些核心企業,發展其相關產業,形成互補型產業叢集。

  第三,改善企業經營,以國家產業政策為指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資源、地理和企業的規模、資信、管理、技術等優勢,加快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大力發展新產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依靠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

  第四,努力提高技術,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工藝,健全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服務的社會服務體系〔4〕。

  第五,正確處理企業競爭,企業應該在協作互補中求共贏。透過學習模仿與試錯逐步尋優,藉助頻繁的交往和經常性的合作,實現較強的聯合行動效應〔5〕。產業生態效率的高低也會直接對政府以及產業中的各企業甚至是環境產生一定的反饋作用,影響政府和產業內所有企業的行為。

  3、區域生態效率。

  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單個企業的生態效率的提升會影響到區域範圍內其他企業的生態效率,區域中各企業的生態效率共同作用於區域生態效率,所以區域生態效率會因各企業的生態效率的提升而得到提升。

  首先,政府的正確引導和有力監管。政府必須確認環境資源的產權制度,並實行可交易的產權制度,產權交易包括排汙權、自然資源開發權的拍賣和交易等。同時,應該放鬆對原材料價格的政府控制,形成能反映資源價值的資源價格資訊。自然資源開發產品即原材料的價格要反映開發過程的完全成本,放鬆對原材料價格的政府控制後,價格能夠對資源開發者和利用者產生調節和刺激作用〔6〕。

  第二,區域中各企業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將自然資源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實現自然資源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合理分離,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有利於對自然資源進行資產化管理的經濟技術條件,對待不同的資源,進行分類管理和區別對待。

  第三,重視區域經濟。一方面,可以利用創意產業來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發展〔7〕。另一方面,可以透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來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五、結語。

  資源型央企生態效率提升需要同時兼顧企業生態效率、產業生態效率和區域生態效率,在3種生態效率的層次關係的基礎上建立起的資源型央企生態效率提升的一體化模型,能保障企業內部、企業間、企業外部的協同發展,最終促進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同提升。

  參考文獻:

  〔3〕桑金琰.環境友好型製造企業的協同運作與最佳化提升機制研究〔D〕.淄博:山東理工大學,2009。

  〔4〕康繼紅,陳愛祖. 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實踐與啟示〔J〕.河北企業,2010( 10)。

  〔5〕張忠德.產業叢集內企業競爭與合作的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 19)。

  〔6〕蔣滿元.我國自然資源開發管理制度安排的缺失與對策〔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7(10)。

  〔7〕孫東昇.創意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J〕.江東論壇,2008( 3)。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