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地輸油管線試漏方法及工藝流程分析論文

埋地輸油管線試漏方法及工藝流程分析論文

  摘要:現如今大部分埋地輸油管線還沒有一套完備的試漏方法和預防體系,不能保證管線內油氣的安全輸送。針對這一現狀,有必要探討一下常規的埋地輸油管線的試漏方法和其中存在的問題,並對試漏的原理加以分析,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科學、安全的埋地輸油管線試漏方法。

  關鍵詞:埋地輸油管線;試漏;預防;工藝流程改造

  1埋地輸油管線的常見檢查方法

  目前,大多數油庫埋地輸油管線還沒有完備試漏工藝流程,只能依靠取樣檢查的方法預防埋地輸油管線洩露。比如:對埋在地下五年以上的輸油管線進行低窪取樣檢查,主要流程是挖開地表土壤,並檢查管線是否有鏽層以及抗腐蝕層和抗酸蝕層是否完整,有無滲漏、脫落等情況,以此來判斷管線密封性是否良好。但由於是取樣開挖,所以檢查的範圍較小,而且費時費力,存在效率低或工作慢等問題。而在每年的春天會有相關檢維修人員對埋地輸油管線進行系統的檢測,可以迅速檢測出管線上抗蝕層的損壞點,對損壞點及時進行排查和核查,如存在問題會及時進行通知維修[1]。不過排查過程中往往存在疑似損壞點,這無疑加大了操作人員的工作量,無法及時判斷管線是否真正存在油氣洩露問題。除此之外,透過對收發油氣作業量的精密計算後,來判斷管線上是否存在洩漏問題,但這種檢查方法受到計量精度不準確的影響,對管線洩露較少的情況下不能及時判斷是否洩露,並且這種亡羊補牢式檢查方式的工作效率也可想而知。

  2埋地輸油管線的試漏方法

  簡要分析埋地輸油管線的試漏方法,該方法主要是在管線上的閥門之間安裝盲板,並對盲板上的壓力值做實時記錄,最後將左右壓力值進行計算分析,從而判斷管線是否洩漏。方法流程分為四步,第一步,在不加盲板的情況下對管線的油泵進行注油測壓,當內壓處於正常壓力時,關閉墊片左右兩端閥門,然後保持壓力30min,並做好資料記錄。第二步,進行輸油管線洩壓處理,即開啟墊片兩端閥門,並讓管線內壓維持正常內壓。第三步,進行加盲板操作,先關閉閥門並取下墊片,將盲板安裝到兩閥門之間,接著往輸油管線的油泵內加油,直到內壓維持在0.4MPa,然後關閉左右閥門並維持30min,緊接著做好資料記錄。第四步,在此過程中每隔5min便提高0.1MPa的壓力,並做好資料記錄,試漏過程中嚴格記錄各項資料,例如試漏工作的時間段、輸油管線的管徑、輸油管線的埋地長度、輸油管線的距地距離、油品的密度和體積、當日的氣溫和風力、壓力的變化趨勢、洩壓的排放量。最後一步,將盲板拆下並重新裝上墊片,開啟左右兩端閥門,確保輸油管線內壓力維持正常內壓,恢復輸油管線的作業狀態。

  3國內外埋地輸油管線的試漏檢測方法

  石油化工行業的埋地輸油管線一旦發生洩漏問題,將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和經濟損失,所以迅速發現埋地輸油管線洩漏,並正確判斷洩漏點成為管線試漏的主要工作。國外新研發了管道內部監測技術,透過對埋地管線清管器進行測壓、加磁等處理提高試漏監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國際管道協會IPLOCA聲稱,到現在為止已開發了三十多種智慧清管器。這些清管器應用了大量的新電氣技術和感測器技術,並且在軟體上應用了最新的資料分析的軟體包,能及時記錄管線內外的壓力和溫度、管線抗蝕層的密度和飽和通量,有利於檢維修人員正確判斷是否存在洩漏點。此外,還有埋地輸油管線外部動態檢測技術,其核心技術為壓力點分析法,這類技術可用於氣化、液化流體的互動多相流管線的試漏檢測。它的工作原理是,當管線處於穩定工作時,當壓縮機或油泵的能量發生變化時,流體壓力、速度以及密度也隨之連續變化,透過記錄不同時間段的資料變化情況,來判斷管線是否存在洩漏點。

  4埋地輸油管線的工藝改造

  傳統的埋地輸油管線採用的是單層鋼製埋地方式,管線呈現“五油四布”的排布方式,工程量極為複雜,需要施工單位對工藝細節要有很好的把控能力,若稍有失誤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4]。所以國內率先對埋地輸油管線進行了工藝改造,採取雙層複合管代替原來的單層輸油管,這種新的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線的物理效能、抗腐蝕效能以及抗壓效能,並且鋪設這種管線施工過程較之前更為簡單,所有的管線、閥門、接頭均在工廠即可完成,剩下步驟直接現場組裝即可。透過對埋地輸油管線的工藝流程改造,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輸油管線的防漏、防腐蝕、施工簡單高效等目標,為順利完成輸油工作保駕護航。

  5總結

  總體來看,埋地輸油管線的試漏方法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還有待提高,如何快速、有效、安全地進行管線試漏,仍然是檢維修人員需要不斷提高的工作目標之一。一定要做好預防措施,建立起完整的買地輸油管道應急措施,從根本上防止管線油氣洩露,達到保護生態環境和安全合理化生產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錢紅武,徐成裕,何仁洋,等.埋地輸油管道檢測、維修與評估的探討[J].化工裝置與管道,2009,46(6):51-55.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