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後移栽棉花高效栽培技術論文

麥後移栽棉花高效栽培技術論文

  1播前準備

  1.1選用優良品種

  優良品種是棉花高產的基礎,本地區麥後移栽棉宜選用優質、高產、抗病蟲、適應性強的中早熟棉花品種,如:中ZM1514、百棉1號、宛棉10號、宛198等。

  1.2種子準備

  選用籽粒飽滿,大小均勻,脫絨包衣良種。在播種前曬種3~5天,注意不能直接在水泥地上暴曬。

  2育苗

  2.1選床

  選擇土壤肥沃,背風向陽,高燥近水、排水較好,管理方便的無病田作苗床。

  2.2苗床形成規格

  採用方塊育苗。標準苗床長13m,寬1.3m為宜。劃線後從地面下挖10cm,四周沿邊緣培成寬17cm,高10cm的實埂。床底要剷平,拍實,鋪一層沙或草木灰。

  2.3營養土備制

  耕層熟土和腐熟土糞按3∶1的比例翻打細碎,每苗床再加1.5kg三元複合肥混勻即可,切忌單純使用碳銨或尿素。

  2.4和池劃格

  將準備好的營養土裝入苗床使虛土厚度達12cm,用水澆透後再用耙子耙平。待土面收漿後,按5cm見方,用劃格器劃格,格線深至床底。

  2.5適時播種

  苗床播種時間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初育苗。播種過早,棉苗太大,移栽時易損傷根系,延長緩苗期,播種太晚,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生長季節。播種時每缽下種1~2粒擺在缽心,把過篩的細土勻撒於種子上達2cm厚攤平;覆土後每床按2.5ml床草淨加水1.5kg勻噴床面。

  2.6扎弓蓋膜

  按40~50cm距離扎弓,弓紮在床內緣稜上,弓脊高離床面60cm。弓長2m。按床長走向剷出2~5cm的溝,然後蓋上農膜,壓緊拍實。

  2.7煉苗

  未出苗前,不宜揭開薄膜,以高溫催芽為主,齊苗後床溫控制在20℃~25℃,晴天塑膜溫度超過30℃時,需通風調溫,防止燒苗和出現高腳苗,開始小通風,通風口先小後大,溫度超過35℃時,兩端敞開,大通風。當棉苗出現真葉後,晴天早晨和傍晚可揭膜煉苗。如天氣正常,氣溫較高,晚上可以不蓋,放露煉苗。

  2.8蹲苗

  苗床進行搬缽蹲苗,使長出缽體的部分根系損傷,能保證在一段時間內根系吸收範圍侷限於缽體內,以減少輸向地上部的養分和水分的數量,抑制棉苗枝葉的生長,保持長勢穩健,地下部根系則因主根被折斷而促使側根加速生長。苗齡20天時,搬動缽體,結合間苗,去病苗、弱苗,一缽留一棵苗,並酌情控制肥水,防止肥水短缺形成僵苗。

  2.9防治病蟲害

  在棉花齊苗後,應注意預防棉苗病蟲害,在齊苗3~4天后噴施殺菌劑和殺蟲劑,可用甲基立枯磷、多菌靈等農藥,一般每7~8天施用1次。

  3移栽

  3.1整地

  麥收後及時滅茬、耕翻,耕翻深度25~30cm為宜。鐵茬移栽,返苗後再滅茬、深松。

  3.2移栽時間

  麥收後氣溫高、棉苗生長快,要及時移栽,一般採用免耕板土搶早移栽。

  3.3移栽方法

  為了縮短緩苗期促早發,移栽前1~2天要在苗床上潑澆1次肥水和生長促進劑,同時噴施殺蟲、殺菌劑防治病蟲害。移栽時大小苗分開,開溝擺缽,移栽深度10cm左右,施足底肥、澆足安缽水,四周壓緊壓實,確保移栽質量。

  3.4移栽密度

  麥後移栽棉比麥棉套種播種晚,現蕾、開花推遲,適當增加密度使棉花在有效開花結鈴期增加內圍鈴。一般密度37500~45000株/hm2。等行距種植時行距90~120cm,大小行種植時行距分別是100~120cm和50~60cm。

  4大田管理

  4.1查苗補缺

  在移栽後2~3天發現有死傷缺苗處,要及時用該品種的預備苗補栽。

  4.2中耕

  移栽後要及時中耕鬆土,破除板結、提高地溫,促進新根生長,縮短緩苗期,促早發。初蕾期和盛蕾期正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時期,也是發棵搭架的關鍵時期,既要棉株長得穩又要根系扎的.深,深中耕能促使根系向深度和廣度擴充套件,吸收耕層內更多的養分和水分,使棉株健壯穩長,後勁足。在棉花封行前結合中耕進行封根培土,深開溝15~20cm,高培梗15~20cm,培土要緊圍棉根,防止倒伏,排灌方便。也可根據降雨、雜草生長情況調整中耕時間和次數。

  4.3整枝

  當棉株出現第一個果枝後,及時抹去下部的營養枝,留下完整的葉子;同時抹去贅芽。7月底打頂,打頂過早,則不能充分利用生長季節,而且使上部果枝過分延長,增加廕庇,贅芽叢生,消耗養分;打頂過遲,則上部無效果枝增多,結些無效花蕾,消耗養分。

  4.4科學灌溉

  遇旱時及時澆水,每次的灌水量應以保證水分能充分溼潤根系層土壤,滿足棉花生育需要。蕾期澆水量不易過大,防止澆大水後遇雨導致棉花旺長,應開溝或隔行澆水,灌水300~450m3/hm2。花鈴期棉花生長旺盛,要增加灌水量,灌水450~600m3/hm2。吐絮期,小水溝灌或隔行溝灌,防止溼度過大,造成爛鈴,一般灌水300~450m3/hm2。

  4.5合理施肥

  麥後移栽棉播種晚,為了促其早發要增加肥料的投入。移栽時施氮、磷、鉀三元素複合肥520~750kg/hm2、鋅肥15kg/hm2、硼砂30kg/hm2。蕾期施肥做到發中求穩,盛蕾期施餅肥750kg/hm2(或複合肥375kg/hm2),氯化鉀450kg/hm2和適量的微肥。開溝或挖穴施入,深度13.3~16.8cm。棉株開花後,對養分的需求量激增,葉片內大量養分被消耗,亟需補償養分,花鈴肥以速效氮肥為主,以便迅速發揮肥效。當棉株平均結一個大桃後,施尿素300kg/hm2,深度15cm。棉花後期根系吸收能力逐漸減弱,為了彌補根系吸收養分的不足,採用葉面噴肥。8月中旬開始噴施1%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混合液2~3次,每7~10天1次,在無雨、無大風的天氣17時後噴灑,連續3次,可以增強葉片活力,增鈴重,防早衰。

  4.6化學調控

  苗期以促進生長為主,一般不化調,在盛蕾期或初花期對水肥充足,群體大,長勢旺盛的田塊用7.5~15g/hm2縮節安對水750kg葉面噴施,控制中上部果枝,塑造中壯株型。盛花期(打頂後3~4天),用60~75g/hm2縮節安對水750kg葉面噴施,控制上部果枝節間伸長,防治贅芽叢生,減少無效花蕾,使養分集中供給有效蕾鈴,以提早成熟,達到豐產優質。麥茬移栽棉花,後期生長旺、秋桃多。當70%的棉鈴長到40天以上,“霜降”前10~20天,一般在9月底到10月初,當日最高氣溫20℃以上,用40%的乙烯利2250-3000g/hm2對水750~900kg,選晴天無風的中午噴霧。

  4.7病蟲害防治

  主要防治棉蚜、紅蜘蛛、盲蝽蟓、棉粉蝨、枯萎病、黃萎病、紅葉莖枯病等病蟲害。

  5收穫儲存

  棉鈴成熟吐絮後要及時收摘,時間應在裂嘴後的5~7天,每7~10天集中收花1次,晴天快收、雨前搶收、雨天不收,露水不幹不收,棉鈴不開暢不收。雨澇溼熱天氣可早摘裂嘴桃、病桃和黃皮桃,並及時剝開晾曬,防黴防爛。棉花收摘後要及時在乾燥、陽光充足的地方晾曬。要將好花、僵瓣花、中噴花、霜後花、剝桃花按類分開,籽棉含水量低於12%時儲存在通風乾燥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