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化的工業技術論文

軟體化的工業技術論文

  2017年12月15日,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見證並揭牌由工信部指導,工信部第五研究所、北京索為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牽頭主辦的中國工業技術軟體化產業聯盟成立儀式,“工業技術軟體化”第一次有了以此命名的產業聯盟。

  “工業技術軟體化”即將工程師大腦中的關鍵技術和關鍵知識以“工業APP”的形式展現在類似iOS和Android的工業生產平臺上,以軟體部分地取代人類工程師的重複性和非決策性勞動,相當於工程師的“數字替身”。

  “工業技術軟體化的結果就是波音公司的員工攜帶一個皮包就能裝下的軟體,無論走到哪裡都可以設計出一架新飛機,而不用在乎哪位關鍵工程師是否離職。”北京索為系統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義章說。

  2017年10月,工信部發布的《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將建立30萬個工業APP,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百萬級。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關乎國家安全

  有了軟體,搭載軟體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也必不可少。

  “與民用網際網路不同,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獨立自主性涉及國家的產業安全和生產安全,如果系統底層掌握在外商手中,是一個比較危險的事情。”東土科技董事長李平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

  目前,GE和西門子兩大國際巨頭正在推動其旗下平臺Predix和MindSphere在世界範圍內的推廣。Predix對我國工業的滲透已經開始:深耕智慧工廠的海爾於2016年初與GE簽署了深度合作協議,中國電信、濰柴等公司也已對接Predix平臺。

  隨著我國通訊、製造、能源等領域企業接入外商主導的平臺,李義章曾表達過這樣的擔憂:“我們的‘軀體’連線國外的‘大腦’,工業技術和資料將會沉澱在別人的平臺上,我國企業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將有賴於外商對其平臺的升級。”

  百萬級“工業APP”進行時

  要擺脫外商控制,自主百萬級“工業APP”從何而來?中國工業技術軟體化產業聯盟的策略是將其分為“基”“通”“專”三類。李義章介紹說:“與細分行業無關的基礎性APP,考慮到其公益屬性,由國家支援建設,該類APP佔比為30%~40%;各行業內部通用的APP,如航空航天、導彈技術等工業APP,則由行業組織或行業內部龍頭企業牽頭建設;包含企業核心技術的APP由企業自行建設。”

  自主建設百萬級“工業APP”的原因在於,關鍵技術和知識無法從外部獲取。李義章稱,核心的工業知識和技術十分關鍵,我們從發達國家手中只能得到工具,得不到“配方”。“德國的‘工業4.0’和美國的‘工業網際網路’都未講到工業知識共有技術問題。工業軟體和裝置相當於生產線,工業知識和技術就是配方。發達國家可以賣給我們生產線,但就是不給‘配方’,我們如果按這個邏輯去走就會誤入歧途。”

  目前我國工程師的數量已達百萬級,“工業APP”的'“配方”來源十分充足,百萬工程師腦中的關鍵知識和技術都可以“封裝”成APP。李義章舉例說:“中船重工有一位高工,退休以後主動學習Cysware軟體,把原來工作中積累的知識和技能封裝成模組,大概封裝了150多個模組,形成150多個APP,目前在職的中船重工企業其他工程師已開始使用。”

  群雄並起還是一統天下?

  2017年2月,海爾在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峰會上釋出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COSMO,同時開始提供社會化服務。

  工業網際網路的平臺化與移動網際網路類似,一旦某一家或幾家平臺形成類似微軟在PC、蘋果和安卓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壟斷或寡頭壟斷地位,其提供的標準將被所有開發者接受,“工業APP”的開發者無需考慮平臺已為其搭建的技術底層框架和一系列標準,其只需要考慮APP本身的創新和開發。

  《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將初步形成,支援建設10個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平臺;到2025年,重點工業行業實現網路化製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基本完善,形成3~5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平臺的搭建離不開軟體的帶動,中國工業技術軟體化產業聯盟秘書長楊春暉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說:“軟體與平臺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有了更多優秀的軟體才能推動相關平臺標準的產生。反之,平臺有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才會吸引軟體前來。”她認為,工業技術的軟體化對中國的“工業安卓”必然會有促進作用。

  工業網際網路是否會沿襲PC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寡頭壟斷或獨家壟斷格局?業界尚未對此達成一致。“工業生產的複雜程度決定了幾無可能一家平臺統一天下,最終會形成多個平臺,特別是不同行業內的垂直平臺。”楊春暉說。東土科技董事長李平則認為,平臺統一化的趨勢不可避免:“Windows作業系統的故事將來在工業網際網路肯定還會上演。”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