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不同情景對鹽城海岸帶土地最佳化進行研究論文

基於不同情景對鹽城海岸帶土地最佳化進行研究論文

  土地資源調控與最佳化歷來是土地科學的核心研究問題。國外該領域研究人員大多利用數理模型( 如系統動力學、多目標線性規劃等) 對土地資源數量和結構進行調控配置。Bammi提出了多目標規劃模型在土地利用最佳化配置中的應用;Chmarnes 等、Killen應用線性規劃進行土地利用數量結構的最佳化;Olvera 等以 13個 PM2. 5 監測網點為基礎資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迴歸模型對美國德克薩斯州 ElPaso 區域進行了最佳化研究; Domptail 等結合土地最佳化時空變化模型,充分考慮土地利用決策過程的不確定性,對奈米比亞農場土地的生態經濟的可持續使用提供了決策諮詢; Kuchma 等結合景觀矩陣( 景觀多樣性指數) ,聚焦土地利用調控最佳化。

  在國內,謝正峰等根據研究內容差異把我國土地最佳化配置分為三個研究時段,細化了土地最佳化配置效果; 唐瑩等從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探討和衡量了土地最佳化調控效果的若干標準。海岸帶是陸地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的過渡和互動地帶,具有生態脆弱性、資源豐富性、區位獨特性等特點。當前對海岸帶土地利用的最佳化研究並不多見,本文以鹽城海岸帶為研究物件,運用灰色線性規劃模型,對其土地利用結構進行最佳化研究,可為合理進行鹽城海岸帶土地利用規劃,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參考依據。

  1 研究區概況與研究方法

  1. 1 研究區概況

  鹽城海岸帶研究區域介於 32°34'—34°28' N,119°27'—121°16'E 之間,從行政區劃上屬於響水、濱海、射陽、大豐、東臺五縣市,2014 年面積達 4700km2。鹽城海岸帶除了具備海岸帶的一般特徵之外,還具有自身的一些特點: 鹽城海岸帶具有十分悠久的開發圍墾歷史,自公元 11 世紀范公堤修築以來,距今已有1000 多年的歷史,同時在興海煮鹽、墾荒植棉、沿海養殖等方面也具有自身特色; 從區位因素分析,鹽城海岸帶地處中國沿海地區的中間位置、江蘇沿海大發展戰略的中心地帶、長三角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北翼地帶、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南翼、“一路一帶”發展戰略的樞紐區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鹽城的潮上帶灘塗資源佔整個江蘇省灘塗資源的 86. 9%,開發利用前景廣闊,海岸帶豐富的後備土地資源可突破江蘇省土地資源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因素,是有效解決江蘇人多地少矛盾的有效途徑。

  1. 2 研究方法資料來源與處理:

  根據鹽城海岸帶的實際情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本文首先利用該研究區域的各種規劃文字和資料,透過 Markov 等定量預測方法對特定情景下土地利用數量的未來變化趨勢進行了分析; 利用灰色線性規劃模型設定目標函式、約束條件等對土地利用數量進行了總量控制; 利用 ArcGIS、Erdas等軟體對遙感影像進行了幾何精校正、影象鑲嵌和增強等方面的`預處理,透過目視解譯與計算機軟體處理相結合的技術,提取 2014 年 5 個時段的土地利用資料資訊,包括農田、林地、鹽蒿、蘆葦、養殖池、鹽田、米草、光灘和居民工礦用地資訊。由於鹽城海岸帶各土地利用型別和人口社會經濟各驅動因子的原始資料序列具有不同的量綱或數量級,因此本文對資料進行了統一化處理。

  2.建議與對策

  2. 1 積極實施土地利用最佳化方案在鹽城海岸帶土地利用最佳化程序中,可實施不同層次的最佳化方案,透過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有效結合實施土地利用最佳化。如可用宏觀方案指導整個鹽城海岸帶的土地利用最佳化,利用 GIS 強大的空間分析技術、適宜度分級、柵格影像的處理等定量分析方法,可實現村鎮級別的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和空間佈局。不同最佳化方案之間可進行優勢互補,更好地發揮不同層次最佳化方案的功能與作用,為區域的土地利用協調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在土地利用最佳化方案制定與實施過程中,要廣泛聽取公眾的意見,切實考慮當地居民的相關利益,建立完善研究區域的土地流轉機制和土地市場,改變以數量求效益的粗放式土地利用方式,凸顯土地利用的綜合效益,綜合運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綜合技術提高土地產出效率。從空間佈局角度要合理配置各種土地資源,按照景觀生態學能量流和物資流原理最佳化土地利用內部結構。

  2. 2 科學完善土地流轉市場機制在土地利用最佳化方案制定與實施過程中,要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切實考慮當地居民的相關利益,建立完善研究區域的土地流轉機制和土地市場,改變以數量求效益的粗放式土地利用方式,凸顯土地利用的綜合效益,綜合運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綜合技術提高土地產出效率。從空間佈局角度要合理配置各種土地資源,按照景觀生態學能量流和物資流原理最佳化土地利用內部結構。

  2. 3 合理規劃灘塗資源開發利用灘塗資源是鹽城海岸帶特有的一種土地資源型別,也是江蘇省寶貴的土地後備資源,是實現土地佔補平衡的重要途徑。對鹽城海岸帶的灘塗資源要進行同一規劃、開發與管理,在圍墾開發利用過程中遵循自然溼地的演變規律和生態功能正常發揮的基礎上科學、分步驟地實施,以政府推動和市場運作兩個手段合理規劃使用鹽城海岸帶的灘塗資源,在利用過程中要嚴格按照6∶ 2∶ 2的用地比例要求,農業用地主要以高效生態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為主,生態用地主要用於沿海防護林、溼地和重要水體、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建設用地以大型臨港產業、建設深水港口、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和環保產業、臨海城鎮建設和迴圈經濟產業園為主。在空間佈局上,要突出功能互補,發揮綜合效益和用地集聚效益,切實提高江蘇省灘塗利用開發的層次和開發水平。

  2. 4 積極實施土地生態功能區劃根據鹽城海岸帶土地開發利用的特色,按照發揮綜合效益的原則,合理配置各種土地資源。因地制宜地按空間佈局開發利用各種土地資源,如在生態環境惡劣的區域可以實時安排米草、鹽蒿等土地利用型別的佈局,在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區域進行居民工礦用地的用地規劃,在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之間可設定緩衝地帶如林地等,在交通區位優越的條件下多發展水產養殖業、園藝農業等附加值高的用地型別。

  根據土地利用程度和自身的自然社會經濟特性按照優先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等原則分門別類地進行開發利用,如丹頂鶴自然保護區、麋鹿保護區的核心區不僅不能開發利用為其他用地型別,還要進一步擴大其生態保護的範圍,維護區域的生態環境。在最佳化鹽城市海岸帶土地利用結構過程中,儘量考慮原有土地利用的空間佈局與結構,對於最佳化方案中需要調整的部分土地型別,在最佳化後使同一種土地利用型別連線成片,便於規模化經營與管理,同時注重各型別土地利用的功能互補,搭建立體化的複合生態系統,更好地發揮鹽城海岸帶作為江蘇省乃至中國最大土地資源後備庫的功能與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