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淺析論文

最新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淺析論文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麼,怎麼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學前兒童語言教育淺析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摘要】如今國學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成為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將國學教育融入到學前語言教育中對促進素質化教育在幼兒園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學習國學不僅有利於將我國的傳統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還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意識,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學習國學中的經典內容,可以讓學前幼兒更瞭解我國的文明,掌握祖國的優雅語言,成為知識豐富的現代化中國人。本文在對國學教育對學前語言教育的意義、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建議來更好的開展國學教育。

  【關鍵詞】學前語言教育 國學教育

  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為了加強我國精神文明的建設,社會上逐漸掀起了一股學習國學的熱潮,很多國學內容被運用到了學前教育的語言領域中。國學承載著我國悠久的文化歷史,集中了我國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將國學融入到學前語言教育中有利於傳承我國的文明。學前幼兒思想比較簡單,具有很強的創造力,學習知識也比較快,透過學習國學,可以在感受我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時,還可以樹立良好的道德意識,養成好的行為習慣,讓幼兒更健康、更快樂的成長,成為我國文明的繼承者和傳承者。

  一、國學教育融入到學前語言教育中的意義

  俗話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對一個人來說,具備良好的個人修養是達到任何目標的基礎。要培養良好的個人修養需要從小開始,把握一切教育的機會。國學中融合了我國曆史文明中豐富的智慧、道德品質以及行為規範等內容,學習這些內容有助於提高幼兒的道德水平,促進幼兒更好的成長。

  (一)有利於培養幼兒的社會性

  目前很多家庭中都只有一個子女,父母的呵護,爺爺奶奶的溺愛,導致很多幼兒往往習慣將自己作為世界的中心,還有不少幼兒出現自私、孤僻的性格特徵,缺乏集體意識,不知道如何關愛他人。國學教育中有很多關於行為教育的'內容,讓幼兒學習這部分內容可以讓他們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集體意識,願意與他人分享。《三字經》中的一句話中提到了“黃香溫席”、“孔融讓梨”兩個故事,透過讓幼兒學習這兩個故事可以讓他們學會去關愛自己的父母,尊敬老人,尊重自己的兄弟姐妹和朋友,能夠願意將好東西分享給別人,讓他們明白他們不單單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一個生活在社會上,需要建立人際關係的社會人,培養他們的群體意識,減少幼兒的攻擊行為,讓幼兒形成謙虛的性格。

  (二)有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水平

  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已經開始對道德規範和道德關係有一定的認知,所以這個階段是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時期。《三字經》中的“首孝梯,次見聞”這句話中就充分肯定了道德教育的重要價值,認為其地位高於知識教育。所以應積極開展國學教育來培養幼兒的道德意識。《弟子規》、《三字經》以及《千字文》中都包含了豐富的道德思想,在學前語言教育中讓幼兒接觸並背誦這些內容,可以讓他們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學習到正確的道德思想,幼兒園還可以與家庭教育加強聯絡,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強化,讓幼兒養成好的道德行為。

  二、國學教育在學前語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選材不當

  國學教育是近幾年剛剛發展起來的,時間還比較短,所以教材方面還沒有一個成熟的版本可以供幼兒園使用。不少幼兒園在語言教學中所引用的國學內容主要是一些儒家的經典著作以及啟蒙讀物等等,如《論語》、《孟子》、《弟子規》、《三字經》以及《千字文》。而且不少幼兒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式還是延續了以往古代教書先生的老方法,所以不可避免的會提到一些文言文,但幼兒年紀尚小,古漢語對他們來說很難理解,而且孔孟的著作中很多內容與治理國家、倫理道德有關,這些對幼兒來說都是十分陌生和難懂的,只能死記硬背。《弟子規》、《三字經》以及《千字文》雖然屬於兒童讀物,但也是文言文,幼兒接受起來存在困難。並且這些讀物中也存在著錯誤的理念,如果教師沒有仔細挑選,讓幼兒學到了錯誤的思想,會影響到幼兒的一生。

  (二)教學方式不正確

  由於缺乏成熟完善的國學教材,所以不少教師只能讓幼兒學習《三字經》等兒童讀物,這些大部分都是文言文型別的讀物,教師在教學中會盡量將其翻譯成普通話,幫助幼兒記憶,但幼兒並沒有理解這些內容的意義,所以無法回答出相關的問題。於是不少幼兒教師就組織誦讀比賽,認為幼兒背得多就是學得好。雖然讓幼兒適當的記一些東西可以有效鍛鍊幼兒的記憶能力,但應該建立在理解該內容的基礎上,如果讓幼兒在不理解的狀態下去死記硬背並不能讓幼兒的記憶能力有所提高,只會導致幼兒失去學習國學的興趣,使得最終的教學效果達不到理想的教學目標,而且還會讓幼兒養成死記硬背的學習習慣,對未來的學習造成負面影響。教學中所使用的國學經典中很多是古時候的字,對現在的幼兒來說比較生僻,所以教師應該用現代的字來進行替換。但實際情況是,不少幼兒教師認為讓幼兒學習古字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所以保留了這些古字來進行國學教育。但其實很多古字在現代生活中並不常用,即使幼兒學習了,長時間不用也會逐漸淡忘。例如“苟不教”中的“苟”對幼兒來說不容易理解,生活中也不常用。目前還有不少學家認為幼兒應學習甲骨文,但實際上學習甲骨文並不實用。

  三、如何在學前語言教育中實施國學教育

  (一)選擇合適的國學教材

  我國流傳下來的國學讀物中,雖然包含了很多優秀的內容,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和進步,也有很多內容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社會,所以在進行國學教育時需要為幼兒選擇科學的國學讀物,做到吸收精華,摒棄糟粕,將適合幼兒的、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材料運用到國學教育中。

  1.主要選擇節奏感強的材料

  在學前教育階段,開展國學教育不只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還是為了讓幼兒學習語言和識字。由於幼兒年紀小,語言表達能力發展還不夠成熟,因此,幼兒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句子比較短、有較強的節奏感、適合幼兒誦讀的國學讀物來作為國學教育的教材。《弟子規》、《三字經》以及《千字文》這些傳統的課本都符合要求,可以被運用到幼兒的語言教育當中來作為啟蒙教材。在《三字經》這本書中,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主要包括道德、天文、歷史以及地理等等,它不僅可以用來提高幼兒的道德意識,還可以讓幼兒瞭解我國的歷史,是一本綜合性的讀物。在《千字文》一書中,歷史、生活、自然、天文、道德以及地理等等內容也都有所涉獵。《弟子規》中的內容可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幼兒學會待人接物以及與他人交往的方式,有助於提高幼兒的道德水平。這三本讀物中都蘊含了豐富的內涵,而且節奏感比較強,適合幼兒朗讀和背誦,應該被運用到國學的啟蒙教育中。

  2.材料要進行二次甄選

  在選擇材料時,除了要注重材料的節奏感之外,還需要對選擇好的讀物進行進一步的編排,從中挑選出最有意義的,最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內容來進行教育。如今社會發展飛快,國學讀物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必然會有部分內容不適用於現代的社會,所以幼兒教師要對這部分內容進行刪減,也可以適當改編。對於其中帶有封建思想的糟粕要堅決抵制,避免讓幼兒接觸到錯誤的思想觀念。要充分發揮出讀物中精華內容的積極作用,讓幼兒健康長大,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運用誦讀遊戲來理解國學經典的內涵

  在語言課上,幼兒教師可以採取幾個誦讀小遊戲來進行國學教育,可以運用多種誦讀遊戲,如領讀、教師範讀、跟讀、個別讀、齊讀以及分組競賽等等形式。在幼兒誦讀時,教師要把握好時長。幼兒天生喜歡遊戲,運用誦讀遊戲可以激發幼兒對國學的興趣,營造出快樂、活躍的課堂氛圍。幼兒教師還可以讓幼兒扮演故事的各種角色來親身體會,瞭解各個行為的意義從而自覺規範自身的行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除了帶領幼兒閱讀國學經典之外,還需要能夠設計出合理的小遊戲,調動幼兒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將《弟子規》中的內容改編為《出門》、《回家》等幾個小遊戲,讓幼兒透過遊戲來理解《弟子規》中所說的“出必告、返必面”的意義。

  (三)使用正確的教學方法

  學前階段的幼兒能夠認識的字並不多,理解能力也比較差。要讓幼兒能夠理解和掌握國學讀物上的內容,就需要幼兒教師將所教內容轉換為淺顯的、幼兒能夠理解的語言。在不少國學讀物中都會出現“之乎者也”等語言,這些對幼兒來說比較難。幼兒教師可以將其以兒歌或故事的形式來吸引幼兒的興趣,營造出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幼兒願意學習並且更容易理解內容的意義。例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這些故事都可以用一些淺顯的語言講給幼兒聽,還可以將其中一些形象用幼兒感興趣的小動物代替,讓幼兒願意認認真真的聽故事。幼兒教師還應該運用適當的教學方式來讓幼兒識字。例如在教給幼兒“孝”字時,可以說是一個老人和一個孩子緊緊依偎在一起,小時候孩子需要父母的照顧,長大之後就應該孝順父母。“項”字可以將其拆分為兩個字來理解,“頁”是象形文字,意思是人的頭,“工”指的是頭上最細的部分,所以合起來的“項”就是指脖子。透過這種教學法可以幫助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國學內容。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國學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將其融入到學前語言教育當中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潮流。幼兒教師在組織國學教育時應為幼兒選擇合適的教材以及合理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出國學教育的作用,培養幼兒的道德意識,讓幼兒能夠健健康康的長大,還能夠將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傳承下去,推動國家的和諧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