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真空時代的我們如何學會隱身雜文隨筆

生活在真空時代的我們如何學會隱身雜文隨筆

  一部手機即可走天涯,是我們現在的生活狀態。越來越便捷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充分享受著網路時代帶我們的便利。我們在享受的同時,卻沒有意識到危險的逼近。我們幾乎是穿著皇帝的新裝在互聯網裡、現實中工作、生活。我們已經沒有隱私了。

  《如何從這個世界消失》是美國弗蘭克.埃享、 艾琳.霍蘭所著。本書主要從作者曾經從事追蹤者的職業出發,交給讀者如何刪除數字足跡,佈下迷魂陣,讓自己消失的無隱無蹤。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

  弗蘭克.埃享,全球頂尖隱私保護專家,因成功追蹤白宮實習生莫妮卡.萊溫斯基聲名大噪,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網路安全引發的問題日益突出,弗蘭克工作方向發生轉變,目前致力於為遭受網路暴力及隱私洩露的受害者、家暴受害者等提供服務。他同時是一名作家,著有《反追蹤黑皮書》。愛琳.霍蘭是他的工作夥伴。

  《如何從這個世界消失》從直面敵人,就是追蹤者,也就是從事調查別人的隱私的人,說到追蹤者最好的朋友。追蹤者最好的朋友就是很方便追蹤的人尋找到線索的單位、個人。接著弗蘭克就開始教我們如何才能夠銷聲匿跡。這裡說到了重要的三點:資訊篡改、資訊杜撰、資訊重組。如何讓自己“消”而不“失”,從身份竊賊眼皮底下逃脫、從社交媒體中消失,如何擺脫渣男的糾纏等等。

  讀完這本書讓我想起前兩天才看完的《夜行者實錄》,為什麼會想到這本書呢?因為裡面的主人公徐浪和他的夥伴周庸和作者弗蘭克一樣都是從事走在法律邊緣的職業,而且都是從事追蹤的行當。不同的是徐浪他們每一次都是直面危險,而弗蘭克直面的是網路、電話那端的人。但是他們都同樣需要用到社交技巧,只是面對的是看得見和看不見的人而已。最主要的是徐浪的書裡也提到了因為資訊販賣導致了各種詐騙的事情發生。而弗蘭克這本書裡重點就是關於資訊的洩露問題。

  由於資訊洩露導致個人隱私洩露,而洩露著可能是你的工作單位、你光顧的商店、你的社交媒體、還有可能是你的親朋好友。這樣聽起來好像有點杞人憂天的感覺。然而事實是資訊真的就是這樣洩露出去的。

  記得看過一個新聞:說的`是一個男人要找已經分手的女友,他透過賣手機的一個人,那個人恰巧認識一個警察。賣手機的跟那個警察說他的朋友找不到老婆了,請他幫忙看能不能找到,而那個警察出於義氣幫了忙,結果這個男的找到女的所住的出租屋用刀刺死了那個女的。我想這個警察要是知道會發生這樣嚴重的後果,他怎麼可能幫這種忙呢?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就是要面對這樣的意外,這樣的不可知。

  我曾經有過這樣的遭遇:剛生過孩子,我就接到無數不同品牌的奶粉、紙尿褲銷售人員的電話轟炸。為什麼用轟炸一詞呢?因為每天可以接到5到10個不等的電話推銷。孩子上學就接到無數的課外補課機構的電話預約;剛買了房子就接到無數裝潢公司的電話邀約。總之,只要你有行動,那些蟄伏在暗處的無數雙眼睛,就像探測器一樣,立馬就能明白你需要什麼服務,比你自己還要知道你需要什麼。這還算正常的推銷路子,我稱它為正路子。

  讓人覺得害怕的、防不勝防的是野路子,列如那些竊取你的私人隱私後用來詐騙你人。記得轟動一時的徐玉玉詐騙案、還有冒充醫院、警察局打電話詐騙的。我記的上次因為工作上的事情需要通知學生來面試,我在撥打電話通知的時候,遇到兩三個家長說我打錯了,我開始真的因為是我打錯了,後來我試著在電話通了的一瞬間說出我的單位屬性及欄目組時,電話那端連忙說是是是。我問為什麼我第一次撥打時,他們要否認呢?他們說被廣告電話騷擾怕了。

  我們真的已經沒有隱私可言了,感覺這個世界上誰都可以有你的電話,他們能輕易的說出你的名字,你的工作單位,甚至你家人的名字,而實際上你根本不認識這些人。

  《如何從這個世界消失》有點像弗蘭克階段性的自傳,但我更覺得它是一本乾貨類的書。書裡就是細細條條的教我們如何在花聯網上隱藏自己的行蹤。其實我覺得弗蘭克寫這本書的時候,網際網路可能還沒有這麼發達,或者美國的網際網路還沒有中國的便利。他裡面說到的一些透過水電公司、移動付費電話公司等,在現在已經有點落後了。我們現在的微信、支付寶、微博等等,已經超越了他說的那些社交軟體了。但是弗蘭克書裡說到的一句話卻無比正確:如果想遠離紛擾——對任何一家想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的公司都應該敬而遠之。

  我個人覺得這真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面對資訊嚴重洩露的今天,面對網路暴力、面對可以網路人肉的現在。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成為了時下我們應該關注的事情了。這本書就成為了你恰巧需要,它恰巧可以提供的一個載體。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在享受快捷便利的同時,我們會付出慘重的代價,那就是我們的隱私。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成為我們在享受的同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不要等到我們被扒得赤裸裸的才重視這個問題,那時將悔之晚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