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的我竟然不如一個小學生雜文隨筆

大學畢業的我竟然不如一個小學生雜文隨筆

  1

  “對人而言,沙粒不斷墜落的過程就象徵著光陰的流逝,但也不能單單認為這是自己的失去。如果將我出生的那一刻定義為擁有全部時間的話,時光確實從我手中流逝了;但如果將我死去的那一刻定義為我擁有了自己全部時間的話,那麼,我一直都未曾失去過時間,而是一直在獲取時間。”

  這是近日流傳於網路的小學生作文,作者是一名六年級的學生。面對這樣的文章,讓批改作業的老師都陷入了思考。時間是否如他所說的那樣,是擁有了還是失去了。

  這樣的神邏輯作文讓多少成年都自愧不如,而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竟然會去思考如此深奧的事情,顯然和他的年齡身份有些不符。一個十來歲的小學生,應該是那些寫滿了稚嫩的小臉,思考著吃喝玩樂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抑或者是記錄一堆流水賬式的作文。可這樣條理清晰耐人尋味的作文,確實是出自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之手,讓我們這群成年人不得不豎起大拇指點一個贊。

  回想下當年自己六年級時的樣子,是什麼一個狀態,是否會去思考時間的意義,思考未來人生的樣子。當然更多的是我們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幻想,但對於這類條理清晰邏輯性強的事情,還是極少去思考的,畢竟太費腦了不是。

  2

  這樣優秀的作文並不是作者一時偶然寫出來的,透過網上顯示的資料其實作者曾多次寫過關於時間的話題,老師也揭秘他是個特立獨行的男孩子,熱愛閱讀和寫作,尤其喜歡看歷史和科幻題材的小說。他以前還寫過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讀後感,點評過《萬曆十五年》等。”

  來,告訴我,有幾個人曾點評過歷史,哪怕是一時的興起也好。回頭想想我們的前半生和小作者相比是不是顯得過於蒼白了些,沒能留下什麼可值得驕傲的事情來,哪怕是一件兩件事情。

  當年的默默無聞,如今依舊。當年的不用功不努力,如今是不是還是一幅吊兒郎當的樣,一事無成,直到黃土沒身呢。

  王老師說,小邵對任何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願意花大把時間閱讀和學習。從一年級起,他就在父親引領下讀《道德經》,算是啟蒙學習,由父親給他講解。四年級時,他就能把《道德經》全部背出來了。

  看到沒,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就會收穫多少的幸運。別說你運氣不如人,其實是你不如人用功。

  他的幸運是建立在多年的學習累積下的成果,如果他不去閱讀和學習,他哪能有這樣的思維,如果他不去關心這類問題,哪會去想著思考這樣的主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自然會自己給自己施壓。就像成年人為了追劇,可以一宿不睡不眠的'去追劇,難道這不是一種毅力嗎,可是這麼堅韌的毅力卻沒有實現多大的價值。追完了劇,也許笑了大半夜,也許流了一夜的淚,可當劇結束時,心也跟著結束了。又回到了原點,以為什麼都變了,其實什麼都沒變。

  3

  時間就在我們手中,那麼我們是擁有了,還是失去了?

  我覺得當我們把時間用在了樂意去追逐的事情上時,不管以後的結果如何,在當時我們確實是擁有了時間,擁有了那段時間裡產生的意義,或喜或怒。

  而當我們失去了把握時間的意義時,無所事事的數著時間過活,那我們就是在失去時間。覺得那時是沒有意義的,無聊透頂,每一分每一秒都變得毫無意義,甚至想要快速的把那一片時光翻過,從生命的總長度裡減去。

  在我們腦海留下的時光印跡都是有意義的,那些沒有產生過意義的時光還有誰會記得。恐怕腦海裡已經刪除的乾乾淨淨了,不曾留下任何只言片語。就算如今努力的去腦海中搜索,也找不到一個關鍵詞來配對。

  如果把生作為恆定來看待的話,從生命的開始,直到死亡結束,站在結束點回頭看,看到的是我們擁有過的時間;如果把死作為恆定來看待的話,那一段生命的旅程就變成了我們失去的時間。

  zznmqq公眾號zznmqq公眾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