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後會有期雜文隨筆

成都、後會有期雜文隨筆

  2017年底,利用最後的年假遊玩了成都及周邊,記如下:

  樂山大佛

  去樂山非是為了燒香拜佛,而是覺得如此一尊從一座山鑿出的大佛本身就已經令人震驚了,況且其還有許多神奇的傳說,歷經了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依然完好屹立在三條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的會和處,一定是十分的神奇!雖然以前也從各種圖片上看到過這個景點,不過我相信親臨現場的感覺一定是不一樣的,這也是促成自己一次次外出旅遊的動力。

  那天早晨,從成都東坐一早的火車來到樂山,馬不停蹄坐公交來到景區第一站——嘉定坊,穿過一座精雕細刻的佛教牌坊,便買了門票,坐景區班車去大佛寺了。

  進入景區,先是接連不斷的摩崖石刻,都與佛教相關,“阿彌陀佛,回頭是岸,雨花臺……”,還有龍潭和虎穴等沿途的小景點,還有蘇東坡的手跡“佛”,總之,一路的人文景觀不斷,沿著山路來到了凌雲寺,十分雄偉壯觀。不過來樂山大佛的重點當然是看這座“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的大佛,故而在瀏覽過沿途的景色後,自然是要好好欣賞這座著名的大佛,形式便是沿著佛像的左側,從懸崖上修築的窄窄又陡峭的棧道一路下去,再從底下右側盤旋上來,全方位,、多角度的注目;12月中旬,儘管已經不是旅遊的旺季,遊客卻依舊很多,排著隊,緩緩地下去,慢慢地觀察,細細地感悟,然後在佛的腳下,舉首仰望,那是怎樣的驚訝和讚歎!感嘆著古人的智慧和毅力。

  出了大佛寺,沿著山路往南走,會經過一個小漁村,據說這個漁村的形狀是船型的,而且從建築來看也的確是有些年代了,古老是真的,但已經商業味過濃了些,除了旅遊吃飯和出售紀念品,沒有任何的內涵在其中。過了漁村便是麻浩崖墓,那是一個漢代的墓葬群,裡面有展示出土的文物,多半是石刻,真正的崖邊墓室正在修葺之中,但環境幽靜,空氣清新,一點也沒有恐怖陰森的味道,相反還十分雅緻。

  穿過一頂漂亮的虹橋,來到江中的離堆,沿著山路通向山頂的烏尤寺,烏尤寺是一座唐代的寺廟,山頂的平臺是觀看青衣江的絕佳之處,有些霧氣的時候更加有些仙境的意味,喜歡那依山而將的樓臺亭閣,也喜歡那些建築上面的對聯題詞,更喜歡這些自然風光中點綴和賦予的人文含義,讓原本一個平凡的景色增添了思想的內涵,使得其更加有意義。人需要了解自己的歷史,也需要把好的精神傳承下去。

  離開了樂山,便依然坐火車回成都,準備第二天去下一個目的地——青城山。

  問道青城山

  知道青城山是很早以前的事了,94年的時候,以前單位的同事去成都出差送我一張當地的地圖,上面就有青城山的旅遊線路圖,所以早就銘記在心。青城山如今還有前山與後山的區分,前山自然是大家已經熟悉的那部分道教名山,後山據說是自然風光比較優美;第一次來四川,以前也遊歷過一些名山大川,所以這次還是選了名聲較大的前山,即便我不是道教的信徒,但對道德經的崇敬和仰止還是無比的,這也是中華兒女可以引以為豪的人生哲理。

  從成都的犀浦有直達青城山的快鐵,現在的交通可謂十分方便了。青城山這個季節去顯然是淡季,遊人不多,清靜和悠閒都是有的,也符合青城天下幽的詩句,一路上山,道觀重重,樓宇層層,沒有想到的是其最高點老君閣居然在海拔1260米的高山之巔,不過既然來了,就努力往上爬吧!什麼天然畫圖、五洞天、全真道觀、琅環仙館、朝陽洞、老君閣、上清宮…….總之,令人目不暇接,只能說在如此高的大山之中建造這麼多宮殿樓宇實在是一項不簡單的事,況且在古代這些需要全靠人工;即便現在,也有背夫在把重達200多斤的物資從山腳一步一臺階的往上運送,可以想象這些工程的艱辛!

  對於道家供奉的各路神仙也只是從零零碎碎的古典文學中略知一些,比較普遍的就是八仙過海中的人物,當然封神榜中更多,記憶中比較深刻的是太乙真人,就是那個哪吒的師傅;自然當代的武俠小說也為其推波助瀾了一些,比如金庸小說中的全真七子等等,一路遇見的洞天府第中便是有這些耳熟能詳的神仙或者道士的塑像。

  登上山頂,視角開闊了好多,只是在這兒並不能用一覽眾山小來形容,因為後面的大山多著呢,一山更比一山高,而且都是大雪山。我深深地知道,什麼四姑娘山、西嶺雪山、貢嘎雪山海螺溝等等都在後面,離自己已經不遠了,雖然我這次沒有時間也沒打算去,但今後絕對會挑一兩個喜歡的地方去的,也許是稻城亞丁,或者其它什麼溝。

  很多時候,出來遊山玩水為的只是一份放鬆的心情,對於自然、對於人文、對於歷史、對於傳說似乎都已經不重要了,只是希望自己有更多這般休閒的時光,不為上班下班的工作而操心、不為生活的瑣事而煩惱奔波、憋屈,只有單純的開心,不動聲色、無需偽裝、完全自由。真正的問道也許就像這般,無需再問,道法自然,水到渠成,是的、水到渠成,下一站就是都江堰了!

  拜水都江堰

  文化苦旅中有都江堰那麼一篇,只是時隔多年,記憶早已模糊了,想想一個古代的水利設施,到底有多少看點?去之前心中是有一些疑問的,但既然這麼多年來一直作為一個名勝古蹟,而且是世界文化遺產,想來必有其理由,故而我特意在此停留了一夜加上一整個白天的時間。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無比正確的!

  從青城山下來,直接坐公交就能到達都江堰的市區了。傍晚入住酒店後,出來找晚飯吃,不過一路上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金黃的銀杏真燦爛著,市內的河中湍急流淌著碧色的水,整潔的街道有恰到好處的人流,既不擁擠也不喧囂。

  走著走著,飯店沒找到,卻來到了一座古城樓的門下,抬頭一看,是灌縣的宣化門。於是、乾脆就進城先逛起了古街道,忽然發覺,城內的景觀做得非常漂亮,尤其是帶著溪水的岸邊,水是清澈見底的,配上青銅的雕塑、植物和山石,很有意境。起先一直見到的都是些賣商品的小店,後來終於見到飯店了,就先吃完晚飯;然後接著逛,似乎晚上的燈火更增添了古城的迷人之處,有一些麗江的影子,又不全是,至少沒有那麼多的人流,所以熱鬧的是燈光,清靜還是很明顯的。

  第二天一早,便開始了正式的都江堰的景區遊玩。從離堆公園開始,我特意避開了旅遊團隊,從清溪園開始,那是一個幽靜的盆景假山花園,古典園林加上珍貴的樹木花草,構建起一箇中國文人心目中的山水畫卷,精緻又蘊含匠心,漫步其中可以方能領略一二;出清溪園,是古代涸河灘的遺址;旁邊是一個水面積較大的神龜池,穿過曲橋回到有著臥鐵的堰功道,兩旁佇立的是歷代治水的功臣塑像,沿著中間的鮮花帶一直向前延伸過去,盡頭是高大宏偉的伏龍觀。

  大概古代把治理水的難題都歸結是龍的問題,所以治理成功就是伏龍的意思。遙想戰國時期的李冰父子,那個時候沒有我們現代的工具,靠的只是智慧和人力去疏通、去填補、去開鑿,伏龍觀的位置正好在離堆正對水面的風尖浪口上方,旁邊是靠人工開鑿的寶瓶口,透過那個小口子,從雪山上下來的水進入了內河,灌溉和滋潤著四川盆地,也把洪水擋在了外面的岷江,從此兩千多年來,這裡風調雨順,成就了成都和四川盆地天府之國的美稱,至今,這個水利工程。其實,說到其防洪排澇的原理我一直不是很明白,不明白這功能是如何實現的?因為古代並沒有水閘和閥門,只是透過這些分水堰,控制了水流,具體是怎樣的真無法想象。如今來到此處了,自然要搞個明白。

  從寶瓶口出來,穿過一頂橋,來到飛沙堰,沿著飛沙堰往魚嘴方向行走,可以看到遠方的雪山,那裡應該是映秀、是阿壩,平安的時候看看,遠方的風景是多麼的美好,可地震的時候,真是非常可怕,人類在自然面前還是渺小和卑微的,也是脆弱的!逆水的方向走到盡頭便是仰天窩魚嘴了,這裡是真正的分水堰,把江面四六分,外江佔六分,內河佔四分;所以,豐水期或者洪澇時候,水面漲高了,大部分的水就往外江去了,這個是好理解的;問題是枯水期的時候,它是如何實現水往內河流的呢?在這裡,我就蹭一下團隊的導遊了,聽其說是在通往內河的水道被挖底了河床,這樣內河的位置實際上比外面的低,水少的時候,當然就往地處流了;驀然間便明白了古人的智慧,當時的秘訣只有六個字:“深淘溝、低作堰”。面對著滔滔的清流,心中有了無限的感慨和崇敬!

  從魚嘴通往對面河岸要經過一座漂亮的安瀾索橋,據說在古代是一對夫婦捐助並建造的,所以現在有個紀念館專門紀念最初造橋的這對夫婦,現在的索橋是自然重新建造過,用的是鋼索,比以前堅固多了,依然能體驗到在湍急的水流之上晃動的驚心。

  從江邊登山直上秦堰樓,視野頓時開闊,可俯瞰整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真是欲窮千里目,就要上頂樓!樓內有一牌子,上面的文字大致述說是512地震中這個樓被毀了,現在是一家木業公司捐助重造的。出了樓,便去二王廟,這是一群依山而建的道教樓宇,裡面除了紀念李冰的廟宇之外,還有二郎神和其他一些道教中的神仙,傳說中李冰治水得到了二郎神的幫助,所以起先叫二郎廟,不過到以後不知怎麼漸漸變成了二王廟。真正體現的是當地百姓對歷代治水功臣和各路神仙的紀念和對幸福生活的祈福。

  都江堰除了這些人文的東西外,自然景色也相當漂亮,青山綠水的,環境相當優美,即便你什麼也不想了解,只是在這山水之間走走,也是心曠神怡的,也是流連忘返的,也是相當享受的,也是無比舒暢的;是的,下山以後,又有西街和南街的古街可以閒逛,其實,在這裡住上個兩三天,慢慢地走走看看,或者找個地方坐下來發發呆、喝喝茶、想想心事、拍拍照片……只是,這一次還不行,緊接著的下一站是我期盼的黃龍溪了!

  漫步黃龍溪

  遊黃龍溪完全只因之前看過幾張圖片,一見鍾情!後來一查,原來就在成都的近郊。假如九寨溝沒有被地震破壞的話,第一次來四川還不會安排這樣的行程,按照優先順序的話也輪不上這個小鎮。順水推舟,才選了這個地方。

  從成都新南門汽車站,坐差不多一小時左右的車,便可到黃龍溪。

  剛踏進小鎮,感覺這裡還在大興土木,大規模建造仿古的的建築;總覺得國內發展旅遊和經濟模式千篇一律,故而搞得古鎮的表現形式也是千面相似,只是有些古鎮因為地理位置的獨特,或者有了自然風光的襯托,才顯得比較上鏡,比較有看點,而黃龍溪給我的感覺是有漂亮的水景。

  真正走進景區,才體會到此處的好處——那便是悠閒;遊人不多,茶館不少,隨冬日和煦的太陽輕輕漫步,那種往日的匆匆忙忙頓時被延緩了,忽然感到真正的休閒應該就是這個樣子,徹底放鬆,任意西東;不是把計劃填得滿滿的,不是景點一個接一個,而是可以這樣不計較時光,不計較方向,隨著感覺,通向該去的地方,探索未知,發現驚喜……

  黃龍溪好玩的地方並不在古街,因為全國的古街古鎮都有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相似,只在商業味少的區域,一片小湖的地方,那些點綴的建築和樹木花草,那如鏡的水面,那清澈見底的水域,才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登上高樓,俯瞰全域性的時候,時光似乎靜止了,一切是如此的安詳、平和、舒坦……

  黃龍溪在地理位置上也有一個比較獨特的現象,就是自古以來一直處在三個縣的交匯之處,旁邊有一條錦江透過,整個鎮有容易辨認的龍頭龍尾,清澈的溪水和景觀貫穿全鎮,單單看看這些也是很有趣的;其它的好處是小鎮完全免費,連觀看傳統的川劇變臉和功夫茶表演也是免費,自然逛累了也可坐下吃一些當地的小吃,品一下四川的美食,不一定是辣的麻的,也有甜甜糯糯的,選擇很多。

  鎮內有一座古代的衙門就叫三縣衙門,門口的地上就畫著一足踏三縣的檢視,有些奇怪的是這公堂居然被圈在一座古寺廟裡面。避開主路,偏僻的街道內尚有些民居依然存在著,老人們在門口孵太陽,冬日裡這樣的場景熟悉也溫馨,感到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漫步在黃龍溪,真正讓自己思索的是今後自己的旅遊是否要悠閒些?而不是緊湊和高效,假如回顧下今年自己的旅遊,真的可謂行色匆匆!是的,應該適當放慢一下步伐,更多地關注身邊的細節,或者讓思想放空,讓假期更加慵懶、輕鬆、舒心。哪一種方式更適合自己?目前還很難說,或者需要兩者的平衡,有張有弛,鬆緊搭配,忙閒交替?

  成都懷古

  很多人把慢生活的標籤貼給了成都,可是來成都這麼幾天了,我都是用匆匆的步伐在這個城市及周邊穿行,擁擠的地鐵、摘星的高樓、喧囂的都市、迷離的夜色一點也沒有令人感到生活的悠閒。

  杜甫草堂是市區遊玩的第一站,從北門進公園,便有輕輕柔柔又緩緩綿綿的古箏曲迎面飄來,翠竹夾道,假山池塘掩映在一片青翠之中,遊人極少,清靜優雅之意驀然湧現了出來,伴隨著亭臺樓閣的點綴,一份悠悠的古意也瀰漫開來。

  草堂是中國文人詩意山水生活的一種象徵,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理想境界,是安居樂業平靜生活的人生嚮往。杜甫在安史之亂時逃離長安到此地避禍,寫下了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其“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名句說出了普天之下多少百姓心中最基本的願望;他的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和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都是千古的絕唱。

  好多耳熟能詳的詩句在這裡再次見到,有刻在石碑上的,有寫在紙上被裝裱在畫框中陳列的,有詩人不同姿態的雕塑,有歷代相關詩書的陳列,還有紀念歷史上其它著名詩人的碑、畫、雕塑等等,比較喜歡的是每位大詩人旁邊配上一句其最經典的名句;像陸游的“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黃庭堅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彷彿回到了學生年代,那些對名山大川的遙遠奢望現在居然就這麼輕易被實現了!漫步在園林之中,還見到了一塊詩碑,上面刻著不久前去逝的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那短短又濃濃的鄉愁……徜徉在園林中,完全被各種的詩意陶醉了!

  其實、草堂外的浣花溪公園也是很漂亮的,可惜的時那一片湖正被圍擋攔起來在清淤,加上時間的有限,就沒有深入遊玩,沿途有歷代詩人的名句,刻在地上,刻在欄杆上,刻在橋上,讓人感到無處不詩意!

  中午的時候來到了青羊宮,一座規模很大的道觀,裡面還供奉著唐代開國皇帝李淵夫婦和李世民的像,想來在大唐盛世之時與皇家有很多的瓜葛了,對於這些已經沒有興趣去細究了,畢竟不是來研究歷史的,只在乎那些美,建築的美、書法的美、文字的美、圖畫的美、雕塑的美、裝飾的美、佈局的美、大自然的美,對了,這個時候銀杏正燦爛,加上道觀的古樸壯麗,那是一種別樣的美!

  下午,來到了三國聖地武侯祠,喜歡三國演義是從小就有的了,從連環畫到評書、評彈,後來也讀小說,看連續劇,還玩電腦遊戲,這種文化的影響是從小就被刻在骨子裡的,如今我來到這裡,發自內心的說:劉備、諸葛亮,我拍老警察們了!是的,這裡不僅僅是他們,更有當年蜀漢的文武群臣,不管後世出現多少不同的評價,對於劉備諸葛亮我還是佩服的,畢竟都是從布衣起家,不像孫權、曹操有家底,而他們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完全憑人格的魅力、憑智慧在歷史的長河中獲得了一席之位,雖然現在都付笑談中,但當初也是何等的輝煌和燦爛!

  武侯祠真的是君臣一起熱熱鬧鬧團團聚聚的地方,很羨慕這樣的和睦朝廷,這樣的結義兄弟,這樣的君臣關係,至少符合了儒家宗法社會的穩定次序和倫理,也是中國社會在古代的典範,君愛臣民,仁厚慈悲,臣感恩報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桃園結義、三顧茅廬、隆中對,前後出師表……一幕幕歷史如滾滾長江之水東逝去!蘇東坡在赤壁懷古,我在武侯祠裡,暗暗唸誦了他的念奴嬌。

  傍晚出武侯祠,便是錦裡,“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杜甫又在吟詩了!錦裡真是個熱鬧的地方,依託了武侯祠的真跡,更有歷史的喜悅感,形式上,這裡同麗江的古城區別也不大,酒吧、小吃、紀念品店連綿,可心中依舊喜歡,喜歡夜色降臨時的燈火輝煌,喜歡摩肩接踵的熱鬧,在這裡熱鬧才是好玩的,冷清了反而不好,是熱鬧的市井,好玩的生活,有趣的表演,生動的場面,一切都如此應時、應景、也應了心情。

  在成都的最後一天,只是隨便逛逛了,文殊院、春熙路、遠洋太古裡、合江亭、九眼橋,我深深地知道,成都來一次是不夠的,我匆匆的步伐穿越在悠悠的成都是感覺不到慢慢的生活的,是啊!從前慢、車馬郵都慢,如今快,千里家鄉一日還,還不是飛機,只是動車而已!成都,後會有期!

  行程安排:

  D1:無錫-成都東 D952

  D2:成都-樂山-成都C6112,C6312

  D3:成都犀浦-青城山C6105;白天青城山,傍晚公交-都江堰,住都江堰

  D4:白天都江堰景區,傍晚火車都江堰-成都

  D5:黃龍溪古鎮,晚上寬窄巷子

  D6:杜甫草堂-青羊宮-武侯祠-錦裡

  D7:文殊院-春熙路-遠洋太古裡-合江亭-九眼橋

  D8:成都東-無錫D638

  -完-

  來源:雲起半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