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狼山景區導遊詞範本

南通狼山景區導遊詞範本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狼山旅遊!狼山風景區共包括五座山,這五山分別是狼山、馬鞍山、劍山、軍山和黃泥山,因狼山居中,又負盛名,故合稱狼五山。狼五山現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狼山分前山和後山,我們坐纜車上山先遊覽後山北麓園。

  大家請看,這就是狼山,它的北麓石色紫褐,北宋淳化年間,州官楊鈞認為狼山之名不太雅觀,下令改名“紫琅山”,但是老百姓仍然把這座山叫狼山。現在我們來到觀音禪院,他是近代南通名人張謇於清末民初時修葺重建的,對面的石牌坊上所題“靈山勝地”,就是張謇所書,佛祖釋迦摩尼說法之地就是靈山,故稱此地為靈山勝地,我們背後的大殿即是“觀音堂”,為重簷歇山頂,當年張謇請佛門高僧太虛法師來此講經,他以六十四的高齡還坐在臺下聽講,一時在全國傳為佳話。我們穿過石牌坊,就是天祚山房,房後有天祚年間的著名石刻。現在我們來到“趙繪沈繡之樓”,為什麼叫“趙繪沈繡之樓”呢?因為裡面有趙孟頫的畫、沈壽的刺繡。它是南通人的獨特創意,將兩位不同年代不同籍貫毫不相干的人物和觀音菩薩放在一座樓裡紀念。大家可以看到樓具有中西合璧風格。樓外門窗用圓拱形,挑小陽臺,具有西洋特色,而樓內部卻是中式重樓傳統格局。大家請跟我進來,可以看到樓中設供的觀世音菩薩像,佛教認為遇難眾生只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菩薩即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兩側牆上所掛的就是歷代名人所畫的各種觀音像。

  大家請看這是元代大畫家趙孟頫畫的觀音像,趙孟頫為宋朝的宗室,他的筆墨“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纖,有宋人之雄而去其狂”,以圓潤蒼秀見長,他主張畫貴有古意,你看他畫中的觀音與眾不同,古意盎然,顯示出畫家超然脫俗的藝術風骨。再請看這邊,這是近代蘇繡名家沈壽畫的觀音像,她曾繡過義大利皇帝皇后以及耶酥像,轟動於世,慈禧太后七十大壽時,她精心繡出“壽”字一幅,進貢宮中,慈禧大喜,賜名為壽。沈壽晚年被張謇請到南通辦“女紅專習所”,她的墓就在狼山西邊的黃馬山上。

  我們穿過後門來到的就是題名坡,上面這邊就是天祚巖,它的左邊是朝天巖,右邊是海月岩,這裡山岩突出,勢如刀劈,可謂鬼斧神功。下面的題名坡上刻滿了自唐以來的歷代題刻,現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五代十國時姚存的題刻,大家請看,為什麼說這個題刻十分重要呢?因為它從實物上保有了南通最早的建置稱號。大家請往這邊走,這裡疊石突起,形若香爐,故稱香爐峰。峰下刻“五山拱北”四個大字,明朝禮部主事嚴爾珪曾作《五山拱北題銘》曰:登五嶽而小天下、登五山而小崇川。“五山拱北”概括了五山在軍事上的重要性。狼山扼守長江口,北拱南通,上衛南京,自唐末以來就一直有駐軍,194x年解放軍就是先攻狼山而迫使國家民主黨軍南逃的。

  這邊的林溪精舍,是觀音禪院的方丈室。精舍即書齋和講學之所,這塊石頭為“磊落磯”,這塊為“小磊落磯”,為近代書畫家吳昌碩所題,你看這兩塊石頭坦坦蕩蕩,一題之下,石頭就活了,也題出了作者磊落的胸懷。

  大家請跟我走,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亭叫振衣亭,亭,在古時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古時水鄉山村,道路旁都有建亭,供行人歇腳,有半山亭、陸亭、半江亭等。振衣亭建於明嘉靖年間,振衣即整衣之義,因為馬上就要登上山頂之廟了,須肅衣以示尊敬。我們狼山被列為中國佛教八小名山,是因為狼山是大勢至菩薩的道場,大勢至菩薩與彌勒佛、觀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聖”,山上的圓通寶殿供奉了大勢至菩薩的聖像。

  這裡就是大觀臺。這裡奇巒疊嶂,蟬聯呵護,吞天浴日,蔚為大觀,故稱大觀臺。大家請看大山門上面的“長嘯一聲山鳴谷應,舉頭四顧海闊天空”就把狼山的美景作了很好的總結。據說宋朝文學家米芾到此極為驚歎,題下“第一山”。我們進入山門,這裡是金剛殿,兩廂哼哈二將,都裸露上身,纏衣裳於腰間,作憤怒相,大家可不要偷狼山的東西啊,不然兩位門將可要對大家不客氣。

  再看萃景樓,宋朝初年為又稱三會亭,明初為山頂廟門,明朝正德年間,因農民起義廟被焚,後來官軍在此重修了這座萃景樓,萃景樓取的是萬千景象薈萃一樓之義。

  這裡就是供奉大勢至菩薩的圓通寶殿,佛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記述了大勢至菩薩的成道體會,故稱圓通寶殿。佛經說大勢至菩薩“佛有大勢力,能斷眾生之煩惱,以智慧之光遍照一切,使眾生得力脫苦”,故名大勢至。現在這裡供大勢至菩薩,兩邊供十八羅漢。

  大家請看這就是支雲塔,它高三十五米,四面五級,為樓閣式磚木結構,腰簷成翹形,朱漆雕樓,上面覆以金色琉璃瓦,它首建於宋朝太平興國年間,至今已逾千年。

  這裡就是大聖殿,你們看大聖菩薩,身披龍袍,頭戴毗蘆帽,右為弟子慧岸,左為弟子木叉,大聖殿的兩側塑的是二十諸天像,披龍袍的菩薩在全國可能也是唯一的。大聖菩薩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名僧伽,出生在西域碎葉,唐高宗時出遊中原,在長安不久便到遊化江淮,止於泗洲。僧伽在江淮廣行善事,廣結善緣,清康熙十九年,泗洲大水,普照王寺也沒到水中,狼山逐漸成為僧伽唯一的道場。

  現在我們看到的墓碑是白雅雨墓,白雅雨是南通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就是他的學生,他的革命思想影響了李大釗,也團結了一批有革命傾向的青年。武昌起義後,白雅雨在北方策應,組織共和會發動起義。後起義軍在向天津進攻途中遭清軍斷軌阻擊,白雅雨被捕就義,時年44歲。國民政府後追贈其為上將,先後在北京、山東泰山等地為他建立陵墓紀念。

  大家慢走,這塊斜坡叫待月坡,狼山賞月最佳就在此處,坡上那塊扁扁的石頭叫琴石,月下彈琴當然是很風雅的事情。這邊的建築叫葵竹山房,以前就住著一個

  風雅的詩僧。這是御碑亭,裡面存放著康熙皇帝的題詩,當然,康熙皇帝並沒有到過狼山,這些詩是他賜給狼山總兵劉含高和知州施其禮的,皇帝賜詩不僅是一種慰問,更是一種榮耀,臣子當然要知恩圖報,盡心作事了。現在我們來到葵竹山房,葵竹山房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因種植葵和竹而得名,這個葵竹山房的門額為張謇所書。葵竹山房以前是四賢祠,供的是宋代四位與南通有關的名賢:范仲淹、岳家軍、文天祥、胡安國。這裡東屋叫“塔蔭堂”,南稱“一枝棲”,西為“退藏精舍”,北為依山而建的“法苑珠林”。院內花木扶疏,可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大家請看這棵羅漢松,橫斜飛出,造型獨特,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中央電視臺還專門來拍過電視呢。現在我們到了“水雲深處”,這水中之亭稱半粟亭,取“滄海一粟”之義。亭前石橋為“留雲橋”。再往前行峰迴路轉,就到了“銜石樓”,樓下有一塊形似小腳女人鞋子的石頭,稱“屐石”,此樓含住了屐石,所以叫“銜石樓”。

  現在我們來到石坊三墓,這裡是唐代駱賓王、元代金應、清代劉名芳的墓。駱賓王浙江義烏人,七歲即能作詩,極負文名,與王勃、盧照鄰、楊炯並稱為“初唐四傑”武則天即位後他與揚州刺史徐敬業起兵廣陵,後駱賓王兵敗崇川,葬於南通。金應將軍是文天祥的隨從,他與文天祥同被元軍拘押,文天祥北上時其他人都離開了他,惟獨金將軍相隨不渝,到南通後金將軍一病不起,文天祥將其葬於南通,至今城裡還留有“將軍園”的地名紀念他。劉南廬是福建人,乾隆三年到南通後,在軍山“水雲窩”居住七載,考訂史實,搜尋古蹟,最後寫成了《南通州五山志》,為南通五山的文物保護和歷史發掘做出了貢獻。從駱賓王墓往上為金滄江墓,金滄江是朝鮮人,185x年生於開城,曾任朝鮮國史官,內閣參書官等職,190x年日本侵略朝鮮,金滄江毅然棄職來華。金滄江僑居異國,不忘故土,身在中國,仍著朝鮮冠服。朝鮮被日本吞併,他著喪服三日,192x年因難酬復國願望,在悲憤抑鬱中服毒自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