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紅燈籠心情日記

家門口的紅燈籠心情日記

  那年冬天,正當人們購年貨、貼對聯、放鞭炮,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就要來臨的時候,我被批准回家探親了。

  那個高興勁兒就甭提啦!

  參軍入伍4年多,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我無時不在思念著自己的家鄉,幾回迴夢裡又踏上魂牽夢縈的那片土地,盡情地投入母親的懷抱。這個願望終於就要實現了。

  當我提著大包小包心急火燎地趕到家鄉的小村時,已經是夜裡10點多鐘了。農村到底比不上城市,沒有燈火闌珊流光溢彩,更多的是一片寂寞和安靜,除了偶爾有幾聲淡淡的鞭炮聲外,再沒有別的任何動靜。

  走進村口,穿過小街,一拐彎就到了我家的巷子口,大老遠抬頭一望,啊!只見長長的`巷子頂頭,我家門口的上方,一盞紅燈籠在閃著光亮,在那樣黑黑的夜晚,越發顯得耀眼生輝,那的確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那盞燈籠的照耀下,我心情高興地走進家門,與等候了一天的父母親人擁抱團聚,盡情地享受著難得的歡樂。

  父親從院子裡拄著柺棍對我說:“孩子,我琢磨著你好幾年沒回家了,從南京回來那麼遠,到家準是晚上了,沒個光亮怕你走錯了門,掛一盞燈籠照照路吧。”

  母親也接著對我說:“你最愛吃大鍋菜了,我燉了一大鍋豬肉粉條白菜,快吃吧。”

  我一掀開鍋蓋,就聞到了香噴噴的味道,那可真是久違了的家鄉土菜啊!

  這就是生我養我的父母,生我養我的家鄉,生我養我的土地。

  家是什麼?此刻,我感覺到了那就是大門前給我照亮路口的紅燈籠。

  小時候,家裡貧窮,爺爺、父母和我們兄弟姐妹共九口人,靠在生產隊裡掙工分吃飯。由於家裡人多勞力少,加上山坡地乾旱,莊稼收成不好,一年到頭分不了多少糧食,因此常年累月就是靠吃紅薯過日子。全家人住著三間土坯房,睡在兩個土炕上,家裡那個窮啊,用一貧如洗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即使是那樣,我們家卻是尊老愛幼,幸福美滿,生活得其樂融融。

  童年的記憶中,我經常是一進家就在院子裡喊“媽,我渴了!”母親會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計,很快從屋中的水缸裡盛了一碗水說:“來,兒子,慢慢喝。”

  還有的時候,我放學回來,書包還沒有放下就嚷:“媽,我餓了。”母親馬上起身登上木墩,從房樑上掛的乾糧籃子裡拿來一塊紅薯,遞給我說:“剝剝皮兒,快吃吧。”

  這就是我那貧窮簡陋但卻令人無限嚮往的家。

  家,也有磕磕拌拌鬧矛盾的時候。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或一句話產生了誤會,也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甚至吵吵鬧鬧,但一解釋一溝通也就煙消雲散了,一家人還是一家人。

  每當走進這個家門的時候,我都會非常懷念當年那些令人難忘的歲月。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父親已經離世,母親也近80歲高齡,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家,一個只有三口人的小家,卻也繼續演繹著溫暖的故事。老一輩留下的好傳統在發揚光大。

  一進家門,就會看到對面牆壁上貼著大大的“福”字,紅紅火火,吉星高照,那是幸福的象徵。

  一進家門,就會聞到一股親切、溫馨、舒適的味道,散發著一股淡淡的清香,不管是現實中的,還是心理上的。

  一進家門,就會感覺到一家人,歡天喜地,精神煥發,充滿著團圓美滿的氣氛。

  前幾年,兒子參加工作,第一次出差回來,他連跑帶跳地奔入家門,第一句話就感慨地說:“哎呀,外面千好萬好,那也不如家裡好!”

  兒子每次出差回來,總不忘給我和愛人帶點當地的土特產或小工藝品,那是兒子的一片心意。

  現在生活條件比過去好多了,出門有汽車,居住的是樓房,門口再不用掛燈籠照明瞭。但是每次外出回來晚了,兒子準在門口迎接著我,遞來一塊毛巾,端來一杯熱茶,讓我感受著甜蜜幸福。

  很多很多時候,我不由自主地感嘆道:這個家好溫暖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