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數字的發展史

小學六年級數學日記:數字的發展史

  在數字產生以前,人們有結繩記事的方法。比如,你有5只羊,就打5個結。後來,人們發現一個一個地打結如果打100個,那麼不僅打結時麻煩,看的時候也很困難,於是,人們學會用不同顏色或不同樣子的結代表不同單位的.數字。

  隨後,人們認為結繩計數很麻煩,便開始用一些物品來計數,如月亮代表“1”等等。這時,還有一些人用手指,腳趾和小石子等等來計數。

  人們發現這種辦法也很不方便,就學著用符號表示數字,如古埃及中”|”表示“1”,“n”表示10,翅膀表示一萬,鳥表示10萬等等。而中國在這時用木、竹、骨頭等等來計數,稱為“算籌”。雖然這樣計數較原來相比會簡便一些,但是面對大數,便束手無策了。如記“15億”,那要堆多少片骨頭,畫多少個鳥啊!

  於是,古老的印度人就發明了幾種數字,最流行的屬於婆羅門式的了——就是現在阿拉伯數字的雛形,但是還是沒有現在簡單,如“0”在古印度數字中是“●”。就這樣,一套基本的數字產生了。隨後,這種數字傳到了阿拉伯,阿拉伯人就把這種數字經過修改,就成了現在的阿拉伯數字。阿拉伯人把這種數字傳到了歐洲,歐洲商人以為這是阿拉伯人發明的,便把它稱為阿拉伯數字。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也產生了一些數字,如,羅馬數字,也在這時發展起來。

  然後,人們又發明了二進位制,三進位制等,但由於十進位制在實際生活中應有最多最廣,所以現在多用十進位制。這種計數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是現在最簡便的計數方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