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人生態度是子女面對人生最重要的標準範文

父母的人生態度是子女面對人生最重要的標準範文

  一個三歲小孩不慎跌倒在地,他立刻張口號啕大哭,同時,用力拍打地板,這時媽媽會安慰他:“寶寶,不哭,都是地板不好,媽媽打地板!”

  當孩子幼小時,為了安慰孩子儘快停止哭泣,父母確實責怪過很多可笑的東西,像是桌子角啦(碰到寶寶的頭),或是椅子啦(擋在路上害寶寶摔跤)等等。

  現在,想象另外一幅畫面,一位成年人度過了諸事不順的一天,在路上堵了一個多小時好不容易才終於到家,一進門看到孩子在看電視,無名火冒上來擋也擋不住,就開口罵道:“就曉得看電視,我這麼辛苦到底為了誰?我還不如養條狗省心。”這個成年人,到底和前述的黃口小兒有什麼差別的呢?

  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說過:“誰都會生氣,這沒有什麼困難,但是又能在適當的時間、地點、以適當的方式、對適當的物件表現恰如其分的怒氣,那可就難上加難了。”可見,生氣憤怒本是人類的情緒,不可能完全去除。重點是如何控制和抒發情緒,才能對親子互動帶來正向的影響。不要忘了,你的一切情緒,孩子都看在眼裡,並且無可避免地成為他模仿的物件。

  如果我們感受到負面的情緒,例如:生氣、挫折、懊惱、傷心、難過、失望、痛苦等等,有時候我們會跟自己說“我不應該有這種感覺”,這是完全不必要的,因為情緒並無對錯可言。所以,除了首先能認識自己的情緒之外,第二步就是能接受自己的情緒,跟自己說“我現在很生氣”,當我們承認自己有了這種情緒後,才有可能進到下一步,那就是找出原因,為什麼我會生氣,我在生誰的氣,到底在氣什麼。當我們心中進行著這種思考的過程時,就能讓自己比較有選擇的餘地,也許你決定是應該向某人表達生氣的情緒,如果表達恰當,對兩人的互動可能也會發生正向的影響,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發作,用別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怒氣。

  孩子可以看到,我們對自己的感覺負責任,我們既不逃避更不扭曲自己的感覺,這是一種重要的學習過程。有時我們因為某事或某人生氣,這個情緒其實跟孩子無關,如果孩子這時過來找你,對自己感覺負責任的父母,就可以坦誠地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很不好,正在煩惱,跟你沒關係,你先自己去玩一會兒,等我好一點,就回去找你,好嗎?”這種“響尾蛇”式的預警法,可以避免很多莫名其妙對孩子亂髮脾氣、事後又後悔的情況。當我們心情不佳時,這種表達方式是可以接受的,因為父母並非超人,也會有自己的情緒。這個時候,可以像孩子甚至家人,主動發出警告:“我現在心情不好,請暫時不要惹我。”等自己把情緒處理好了,再跟孩子或家人分享情緒轉折的過程,不但避免自己的負面情緒傷及無辜,也給孩子立下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

  人人都會有心情欠佳的時候,但是自己應該先分辨清楚是什麼樣的負面情緒,並讓周圍的人體諒你目前的不快心情。當家人能夠相互包容相待,才能是令人感覺貼心。等情緒過後,你不妨謝謝家人的體諒,當面對孩子表達感謝,也是一種身教。

  父母有責任讓孩子瞭解,每個人的手中都握有一把“快樂的鑰匙”,快樂與否完全由你自己決定,不是別人,甚至不是你的父母。作為成年人,起碼錶示你有能力為自己的幸福負責,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日後能為他自己人生的幸福負責,你就必須重視自己在這方面的身教,因為,這是真正可以傳授給子女的人生智慧。

  父母的人生態度,正是子女面對人生最重要的參考標準。

  有網友反映,日前在蘇州公交站臺,一名小學男生雙膝跪地求愛5分鐘,手拿情書,向女孩傾訴自己愛她有多難、多苦、多累,讀到情深處忍不住流下了眼淚,長髮女孩終被其打動。在周圍同學的祝賀聲中,在路人異樣的眼光下,兩人擁抱在了一起……

  網友吳先生說,事發10月31日下午6時30分左右,他乘公交車下班回家,遠遠看到吳中區文曲路公交站臺上,有個身穿白衣的小男生雙膝跪在地上,對面則坐著兩女一男3位同學。只見小男孩手裡拿著一張類似情書的紙張,口中唸唸有詞,一邊讀,還一邊抬頭注意正對面扎馬尾辮女生的反應。

  等小男孩讀完,馬尾辮女生站起身來走向站臺另一側。只聽旁邊坐著的男生說:“你怎麼還不抱上去。”跪了近5分鐘的小男孩突然站起身來,一下抱住馬尾辮女生,伏在她肩頭親暱地說著什麼。

  吳先生說,當時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令他詫異的是,當時公交站臺上有10多位乘客,還有不少騎電瓶車的市民停車駐足觀看,面對成年人異樣的眼光,這幾個孩子十分“淡定”。

  每天晚飯後,我都要拿出一個多小時輔導兒子寫作業,作業完成後,我還要拖著疲憊的身體對每道試題進行檢查,最後在作業本上簽字。這已經成為我每天必做的功課。這些都是兒子的老師要求的。

  前些年,兒子讀小學時,他的作業我還能應付,可是隨著兒子進入初中後,我越來越感到那些作業對我是一種挑戰。尤其是英語,我上學的時候,最頭疼的就是英語了,曾發誓一輩子再也不碰英語了,可是沒想到時隔多年,現在已經參加工作、做了父親的我還是沒能擺脫那些“ABC”的魔咒。

  沒辦法,為了輔導兒子,我只好私下裡重新拿起英語課本,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學習、背誦,每天下班後,就在書房裡唸唸有詞。經過一段時間的.惡補,我的英語水平並沒有多大長進,反而讓我感到身心疲憊不堪,焦頭爛額,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小學生,在完成兒子的老師佈置的作業任務。我想,類似我經歷的人不在少數,現在的很多老師總習慣於讓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很多家長也都有過為孩子輔導功課的經歷,隨著孩子作業的增多、年級的增高,為孩子輔導作業已經成為無數父母的一大負擔,幾乎佔據了家長的全部業餘時間。更重要的是,一些家長的文化水平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作業需要,輔導起孩子的作業明顯地感到力不從心。尤其是諸如英語等科目,更讓無數家長頭疼不已。

  當今社會,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即便是老師,如果不注重自身的學習,也很難適應教學的需要,更何況那些走出校園、脫離書本已經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家長。在這樣的情境下,讓絲毫沒有教學經驗的家長輔導孩子的功課,豈不是強人所難?輔導的質量也讓人堪憂。萬一輔導錯誤,豈不耽誤了孩子。

  再者,家長有自己的工作,身處快節奏的社會,他們每天的工作十分辛苦,回到家往往精疲力竭。可是這些可憐的休息時間還要被用來輔導孩子,對家長來說,實在是一件殘忍的事情。他們雖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他們更希望孩子能在學校在老師的專業教導下獲得知識和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