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關於人生的經典語句

卡耐基關於人生的經典語句

  1.營造你自己的情緒。

  “若想成為有激情的人,那就帶著激情去做事”。

  情緒也是把雙刃劍。你可以透過合理控制將其善用。若你正陷於消極情緒,那麼就透過改變你的坐姿、站姿和行動讓自己變得積極起來,按照你希望感受到的那樣去行動。在與人交往中,積極樂觀的情緒對每個人都十分有用並令人愉悅。

  2.不完全是理性的事兒。

  “與人打交道時要記得,你所面對的不是邏輯生物,而是感性生物。”

  這是非常關鍵的。按邏輯行事固然好,但說到底,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我們都是感性動物。我們釋放情感並從他人處獲取情感。這也正是我們常說的,肢體語言同說話語調主導了93%的交流。雖然就目前來看,這些資料僅適用於某些特定情形,但我仍相信這兩種交流方式萬分重要。肢體語言和語調有點像冰山隱藏在海面下那巨大的一部分,是我們言辭之外的表露。他們“洩露”了我們的感受,並直接表明我們的想法。這正是為什麼我們確實能夠改變自己的感受。在與人交往中保持積極的情緒,會極大地影響到你說話的方式和肢體的表達,而這兩者又會對你的人際關係產生莫大的影響。

  3.最好避免這三種行為。

  “傻瓜都能批評(Criticize)、指責(Condemn)和埋怨(Complain)別人,唯有品格高尚且嚴於自律的人才會理解與寬恕。”

  想要完全杜絕這三種行為卻並不容易。事實上,我們大部分的人際交往甚至“扎堆兒”都是透過這三個負面的C建立和維繫起來的。批評、指責和埋怨會讓人產生扭曲的快感。以受害者自我定位或去指責他人所為,可能會提升個人的存在感併產生高人一等的錯覺。但從長遠來看,三個C這種負面的情緒最終會限制你的人生。產生負面心理繼而沉溺其中的行為,只會降低你的情緒、行為動機和幸福感。消極抱怨,跟一群愛抱怨的人一起抱怨,對現實生活心懷不滿,將使你陷入抱怨的惡性迴圈。而且,抱怨只能帶來同樣消極的回應。畢竟,人們所希冀的往往是美好的事物,滿滿負能量無疑將成為你與人交往或維持現有關係的絆腳石。

  4.最重要的是什麼?

  “贏得他人信任的法寶就是談論他所珍視的東西。”

  太經典。不要太多地討論你自己和你的生活,而是傾聽他人。若是他們就此侃侃而談,不過問你的生活,亦無任何感興趣的跡象,那麼也就沒必要再聽下去了。人們的關注點大多集中在理念、孩子、特殊的愛好、工作上。

  5.放棄“以自我為中心”。

  “試著對他人感興趣,而不是一味的讓別人對你產生興趣,那麼你將在兩個月內交到比以往兩年更多的朋友。”

  大部分人採用了第二種,收效甚微的方式。它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這種作法給人一種瞬間的滿足感,且關注點一直在我、我、我!而第一種方式——花時間去了解別人——在人際交往中可能更為有效,原因在於它讓你有了積極的預期。人與人交往時存在強大的相互作用。善待他人,他人自會善待與你。你對他人感興趣,他人也會對你產生莫大的興趣。在這裡我想補充一點。這種作法的難點在於要發自內心地對另一個人產生興趣。真正的`感興趣會反映在你的肢體語言和語音語調中。得真誠,得用行動來表示自己是真的感興趣,而不是裝模作樣地傾,否則你與他人的交往必將受到影響。

  6.管好你的情緒。

  “一個事事尋求外界認可的人,是把他的幸福押在了別人身上。”

  前段時間的一篇《讓你真正痛苦的9宗罪》 (9 Great Ways to Make Yourself Absolutely Miserable)文章中提到過這個問題。主要是指過分依賴於外界的認可。外屆認可是指,與人交流時從他人口中獲知自己的價值。譬如,你很漂亮、很聰明或是很成功。這會讓你的情緒為他人所控,就像是坐起了情感過山車。頭一天你心情大好,而緊接著第二天卻鬱悶得只想窩在床上。若是學會自我認可,那麼你就掌控了情緒的發展方向。自己掌舵,自己控制情緒。你依然可以享受恭維和讚美,只是不再依賴於此。這樣你的情緒更加穩定,也能以更可控的方式來培養自己的情緒調節能力。你可以讓自己更加樂觀和充滿激情。這種情緒的穩定性和持續成長性對人際交往大有裨益。

  7. 憂慮無益。

  “與其擔心他人非議,何不成就令人敬仰的事業。”

  太過於在意別人怎麼看你,會讓你著魔。譬如,當你想要嘗試一些事情的時候,就會想別人是不是會責怪你。或許他們真的會,但大多數時間裡,人們關心的是自己生活中的機遇和浮沉,而不像想象中那般關心你的所作所為。這有點令人失望,但同時也是種解脫;它可以幫助你剷除心魔,做回你自己。對於你個人而言,或循序漸進或快刀斬亂麻,清除那些妨礙你做自己的內在因素。你將變得更加自信,會更有機會成功,你也會變得更積極樂觀。所有這些都會讓你在人際交往方面如魚得水,當然也將增強你的社交能力。

  8. 那麼,我的好處是什麼?

  “天底下只有一種方法可以促使他人去做任何事— —給他想要的東西。”

  你讓別人去完成某件事時,他們會關心你做這件事的動機嗎?也許會。但通常情況下,他們不會對此有太大興趣,反而關心的是自己能從中得到什麼。因此,為了你和他/她的共贏,告訴對方,他/她可以從中獲得什麼。當然,這個理由要儘可能的誠摯和確切。一個以蹩腳、欠妥方式給出的緣由是無法令人信服的。這種情況下必然出現雙輸。

  9.怎樣贏得爭論。

  “贏得一場爭論的唯一辦法就是避免爭論。”

  兩個人陷入爭論,各自捍衛自己的論點,這種行為無益於改善彼此間關係。而在爭論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雙方都將對彼此持以負面態度。雙方都沉溺在負面情緒中,結果兩敗俱傷。因而儘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爭論才是雙贏。

  10. 言語之外地交流。

  “我們與世人相處的途徑有且僅有四種。基於這四種途徑,我們被評定和分類:我們的行為、儀表、言語以及說話方式。”

  個人認為第三條途徑(言語)被強調得過多,請不要忘記還有其他三種方式呢。大部分人靠第一印象識人。也許並非有意,但這的確是他們的大腦——也許你的也一樣——給別人“定性”的方式。因此,回想下你的形象,想想你留給人的第一印象,想想你的肢體語言以及言辭表述都是怎樣的。考量下你對這些的感受,這種感覺會被投射在真實世界裡,而世界往往反饋給你相似的東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