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璹《秦樓月·寒仍暑》練習題及答案

完顏璹《秦樓月·寒仍暑》練習題及答案

  秦樓月

  金·完顏璹

  寒仍暑,春來秋去無今古。無今古,梁臺①風月,汴堤②煙雨。

  水涵天影秋如許,夕陽低處征帆舉。征帆舉,一行驚雁,數聲柔櫓。

  注:①梁臺:梁代梁孝王所築,臺以複道連屬諸營苑,在河南開封東南處,久廢。②汴堤:隋煬帝開鑿汴渠兩堤,汴渠溝通運河,已經湮沒很久。④“水涵”句:謂水映天光,秋色一片。

  ⑤征帆舉:遠行之船張帆起航。

  ①下列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 上片以議論發端,首先就四季週而復始、迴圈不已發出慨嘆,先聲多人,氣勢不凡。

  B. “梁臺”二句以對仗的手法,交待了與友人離別的具體地點和當時煙雨濛濛的天氣。

  C. 下片中的“水涵天影”寫秋季天光水色之明淨,“夕陽低處”表現出依依惜別之深情。

  D. 全詞雖著墨不多,但意蘊豐厚,思接千載,神與物遊,詩情畫意哲理完美地結合。

  ②末三句按照動作發生的順序,本應是帆舉——櫓響——雁飛,但作者卻將後兩者作了顛倒,除了聲律的考慮之外,還有其他藝術妙用,試作簡要分析。(3分)

  參考答案

  ①B(2分)

  ②以雁行緊接征帆,喻遊子遠去;以櫓聲收尾,收餘音嫋嫋之效。雁飛蒼空,與水涵天影相呼應,形成一幅空闊畫面。櫓聲輕柔,又與夕陽低下共同傳達出無限低迴的眷戀情懷。(3分)

  作者

  完顏璹(1172-1232),原名壽孫,字仲寶,一字子瑜,號榆軒。金世宗完顏雍之孫,越王完顏永功的長子。封密國公。著有詩詞集《如庵小稿》,已佚。《中州樂府》存詞九首,大致上都是佳作,元好問《中州集》卷五有評語以為其乃“百年來宗室中第一流人也”。

  賞析:

  《秦樓月·寒仍暑》不光是寫羈旅征程之感,更是辨“天地一瞬間”的時空大“變”的必然規律。天地萬物從大自然的時令節序,到繁華一時的`梁颱風月,汴堤煙雨,“無今古”。“今”即是古,“古”即是今,今古互為轉化。後人所見的“古”,就是現世的“今”,今人視野中的“古”,實際上即是古人當時的“今”。

  歷來徵人羈旅情苦,無非苦於時空變遷和阻隔,以致人事移遷,所歡不再、所期難踐、所願落空。完顏璹作為金國的天潢貴裔,原不會有徵人羈旅的感受,可是他已生際衰世,金宣宗完顏珣南遷,其正值中年,他死後二年,金國亦覆亡。所以離亂時世,完顏璹深有體味。然而,現實的人世間的感知,在這位王公才人的心靈上卻不是無力地導向低沉的哀傷,而是以他積累的豐厚的學識酵化為對人生寬廣意義上的哲理思辨。上片從時空的永不消逝又永遠在流逝,以表現人生本來很渺小很短暫。下片則從微觀角度,寫秋色悲人,征程苦人,然而征帆舉處,離情別苦其實就在驚雁影裡、柔櫓聲中消失流逝。片帆永無止境,征帆舉時的苦也就是短暫一瞬間的事。完顏璹的思辨,就其本旨來說,是悟解並叩動虛無之門,意在解脫心底的苦哀。他求的是大解脫,遠較悽切慘淡的心緒抒露為高,但也從另一端表明其感慨深重,正不易解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