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練習題

高考語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練習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文化可以分為三個層次:表層文化又可以稱之為物質文化,是人類對物質的利用的形態,通常體現在人的衣、食、住、行領域,因此也包括了生產力形式;中層文化又可以稱之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質為媒介表現精神的形態,包括藝術、科學、宗教、制度、禮儀、風俗等等;深層文化又可以稱之為哲學文化,是滲透在前兩層文化中的觀念、意識和哲學。

  人類自勞動有了剩餘,社會開始出現階級和階層,生產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並且可以有相對的精細和粗糙之分,於是在同質文化的中層和表層遂有了雅、俗之別。表、中兩層文化覆蓋著、並體現在一個民族全體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把經過更多加工、比較細膩、涉及人較少的文化稱之為雅文化;反之,為俗文化。

  任何社會文化的雅與俗往往有一種向對方靠攏的本然傾向。社會上層(執政者和知識階層)往往向社會底層強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將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擴大對全社會的影響;同時,出於獵奇或調節的目的而從俗文化中汲取營養。社會底層往往出於仰慕而仿效雅文化,即所謂上行則下效;同時,俗文化又以其質樸清新吸引社會上層,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漸被雅化。

  文化的根本性功能是調節人類在社會生活中的各種關係,包括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現世與未來的關係。俗文化往往是人類社會經驗的總結,但卻是“自在”的。雅文化是人為的,相對於俗的約定俗成,可以說是俗的“自覺”。社會組織形式脫離了部落、部族階段有了國家以後,執政者為了維護社會的完整和穩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煉,形成雅文化。禮及其儀式的規定就是最明顯的事例。

  在中國長期的階級社會中,禮是為維護農業社會等級制度、保證政權統一和社會穩定而形成的關於人際關係的行為標準。在禮的貫徹實施過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觀念也因其具有神聖的意義而隨之向四方擴散。禮既然有很強的繼承性,有歷時進行微調而無鉅變的、體現和貫穿在禮中的觀念意識,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導。禮屬於中層文化,而且是體現深層文化最為充分、直接的部分。

  在正常的社會環境中,雅與俗、禮與俗之間的互動互制是民族文化前進的內部動力。

  1.下列對“雅文化”和“俗文化”的關係的解說,不準確的一項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有著自身的發展規律,都有一種向對方靠攏的本然傾向。

  B.在正常的社會環境中,民族文化前進的內部動力來自雅文化與俗文化的互動互制。

  C.從禮及其儀式的規定可見,有些俗文化通常經過整理、提煉進而形成雅文化。

  D.社會上層向底層強加自己的文化,社會底層仰慕仿效雅文化,致使一部分雅文化逐漸變成俗文化。

  2.對畫線句子中“自覺”和“自在”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A.“自在”是說俗文化是自然生成、自然存在的,它的形成與人們的生活沒有關係。

  B.雅文化是俗的“自覺”,表明它是人們出於某種目的和需要,對有些俗文化加以提煉而成的。

  C.俗文化是人類社會經驗的總結,它能指導人們的社會生活,但不帶有教化目的,對人們的思想意識的形成無指導性。

  D.雅文化因為它是一種“自覺”的結果,所以它屬於精神文化,不再包括物質形態和風俗。

  3.下列對“(禮)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導”的原因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禮有很強的繼承性,有歷時進行微調而無大的改變的觀念意識。

  B.禮最充分、最直接地體現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觀念、意識和哲學。

  C.禮是上層社會為保證政權統一和社會穩定而強制執行的一種行為標準。

  D.禮在貫徹實施過程中,它所包含的思想觀念因其具有神聖的意義而向四方擴散。

  4.根據原文所提供的資訊,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透過接觸、互補、交融,能促使各個文化沿著自己的道路向前發展,從而推動民族文化的整體進步。

  B.當社會上層不再瞭解、欣賞、關心俗文化,社會底層也不再瞭解、欣賞、模仿雅文化時,表明社會階層已經對立。

  C.外民族的文化如果長時間地佔領和影響某個民族,它們也會按照文化的規律,由表及裡,抵制、抵消該民族文化深層的影響。

  D.隨著社會的發展,雅文化不斷地影響俗文化,俗文化逐漸被雅化,最終會消除雅俗之別,形成雅俗共賞的統一文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