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城鄉關係之變》練習題及答案

《略談城鄉關係之變》練習題及答案

  1、從一定意義上說,2A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矛盾是我國現代社會基本矛盾的一個重要表現(A城鄉矛盾只是我國基本矛盾的表現之一)。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城市和鄉村的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實行了“重工業優先”的經濟發展戰略和“城市優先”的社會政策,戶籍制設定了兩種不同的身份體制,分屬不同的經濟體系和社會體系。可以說,這是造成我國城鄉之間的勞動生產率、收入水平、消費支出以及公共服務水平差距持續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一時期,可稱為農民進城的“紅燈”階段,強化了城鄉“二元”結構,付出了較高的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造成了我國1D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的社會現象(D是城鄉矛盾導致的結果,而非導致城鄉矛盾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社會開始打破原有的城鄉“二元”結構。而且隨著鄉鎮企業的迅速崛起,逐漸形成了“三元”結構。具有現代因素的鄉村工業化,為我國農村勞動力創造了上億新增就業崗位,也提高了他們的收入,從而成為我國經濟的一個新增長點和重要組成部分。但與此同時,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規模仍然龐大,農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持續下降,農業就業比重仍居高不下,城鄉收入差距仍呈擴大趨勢。這一時期,凸顯了限制農村人口進城“黃燈”政策的社會代價。

  進入“十五”時期以來,我國政府轉向對農民進城開“綠燈”,鼓勵大量農民進城。這不同於土地改革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前二者將農民固化在土地上,仍然從事勞動生產率相對較低、經濟收益相對較低的農業活動;而農民進城是促使農民長久性地離開土地、暫時性地離開農村,進城務工,從而開始形成“四元”結構:在農村,農業勞動者和鄉鎮企業並存;在城市,戶籍人口和大量流動性農民工並存。在這種情況下,為解決近年來我國社會面臨的市場性的農民工潮、新的發展挑戰和社會矛盾,政府相應地做出了政策調整,即從限制型政策轉向鼓勵型政策,從歧視型政策轉向友好型政策。這就大大加速了我國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使農民工迅速成為城市非正規就業的主體,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之一。

  在我國當前及未來發展中,緩解城鄉矛盾是一項緊迫任務。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重視農民工在城鎮的工作生活問題,幫助他們逐步解決在就業、居住、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面遇到的困難,有序引導符合條件的農民工進城落戶。”面對城鄉“四元”結構下的矛盾和問題,3D我國未來社會發展的基本方向是: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城市內部一體化發展(D“根本途徑”文中沒有相對的表述,也找不到足夠的依據);對農民的基本方針是:“富(農)民為本”。

  1、下列對導致我國城鄉矛盾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建國初期,國家把重工業的發展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

  B.長期以來,我國經濟都是奉行優先發展城市的政策。

  C.戶籍制使社會成員分屬不同的經濟體系和社會體系。

  D.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城鄉之間各種差距持續擴大。

  【答案】D

  【解析】(是城鄉矛盾導致的結果,而非導致城鄉矛盾的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鄉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兩者之間的矛盾日益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

  B.建國以來,我國的城鄉關係經歷了“二元”“三元”和“四元”結構的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政府為解決城鄉矛盾所作的努力。

  C.鄉鎮企業迅速崛起,部分地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提高了他們的收入,但城鄉矛盾並沒有得到根本緩解,“三農”問題依然突出。

  D.“十五”時期以來,我國政府鼓勵農民進城,對進城農民實行友好型政策,城鄉之間的矛盾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答案】A

  【解析】(城鄉矛盾只是我國基本矛盾的表現之一)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我國雖有相對完備的工業體系,但城市的發展一直落後於工業化程序,究其原因,城鄉“二元化”結構式關鍵因素之一。

  B.鄉村工業化,將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轉變為鄉鎮工人,促進了我國社會“三元”結構的形成,也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發展。

  C.鼓勵大量農民進城務工將使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加速我國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從而有力的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D.“城鄉一體化”和“城市內部一體化”的發展,既是我國未來社會發展的基本方向,也是解決我國城鄉矛盾的根本途徑。

  【答案】D

  【解析】( “根本途徑”文中沒有相對的表述,也找不到足夠的依據 )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