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學認識實習報告

農業經濟學認識實習報告

  一、農業生產要素領域的新動向

  農業的生產要素主要有農業土地、水資源、農業資訊、農業勞動力、農業資本及農業技術進步,其中,農業土地和農業勞動力又是最基本的要素。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我國各地就自發地開展了一系列土地流轉的創新實踐以克服分散經營的家庭承包責任制無法適應現代農業市場化、規模化、資訊化等發展要求的缺陷。

  儘管全國各地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已基本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中介組織開始發揮作用,但農村土地流轉的市場化程度仍然不高,尚未形成一套統一的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定價體系。由於我國農村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不發達,尚未成為提供市場資訊的主要力量;傳統的資訊傳播方式不僅覆蓋面小、資訊量少、還具體時滯性;而政府提供的農村土地流轉資訊則渠道狹窄,發揮的作用有限。面對過高的搜尋成本和資訊費用,農戶更傾向於在熟人之間或村集體內部進行土地流轉,這使得土地流轉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的侷限。

  因此,《農業經濟學》應該增加農業土地的分類及其標準的介紹,並對我國不同等級農業土地的數量及其變化趨勢進行描述,以便學生更全面瞭解我國農業土地的現狀、趨勢及存在的問題,並將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培育作為重點,詳細分析各個市場主體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明確土地經營權的內容及邊界。水資源直接影響農業生產的灌溉和產量,水資源的匱乏還會改變農業土地的形態,使水田變成旱地,間接地影響農產品種植的品種與結構,這一問題隨著我國水資源的汙染與匱乏變得越來越嚴重。《農業經濟學》應該重視這個問題,並對這一現象進行統計描述和經濟分析。資訊是有價值的,農業資訊對農業具有廣泛的`影響。

  農業生產的總供給是否能與總需求相匹配、涉農交易能否順利、涉農微觀個體能否找到更有盈利潛力的產品、更合適的交易夥伴來獲取盈利都取決於農業資訊的掌握,《農業經濟學》應該增加農業資訊市場的介紹,並對我國目前農業資訊的使用現狀進行分析。《農業經濟學》不只要介紹農業勞動力流動的一般理論,還應該對我國農業勞動力流動的新趨勢進行深入的分析。農民分化就是近年來我國農村社會出現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新現象,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農業勞動力的規模、質量和結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種改變將會對糧食生產、農村土地制度安排產生重大的影響,農業勞動力的分化將是影響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農業經濟學》應該增加我國農業勞動力分化的內容,並對我國農業勞動力分化的主要途徑及其影響進行深入分析。

  在農業資本方面,應充分重視外國資本及農村金融的作用,外國資本特別是跨國公司在種子的培育、銷售環節的控制力對我國的農業安全造成了重大影響,這是我們不得不正視的一個重要問題。農村金融市場的不斷創新將有利於緩解個體農戶及農業企業的融資困難,將會促進整個農業生產的最佳化升級。農業技術進步是《農業經濟學》持續關注的問題,應列舉具體的農業技術進步內容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一個農業新品種的推廣、一次農業經濟管理的革新具體帶來了農業生產及其經濟效益的多少改變,可以用具體資料展示農業技術進步的力量。

  二、農業組織形式的變革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相伴而生,它是農業生產分工、分業不斷深化的產物,是農村改革、農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農民在不斷分化,農村土地在不斷減少,傳統的家庭經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農業家庭經營的效率也一直是制約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大障礙,現實迫切地需要農業組織形式領域的創新與變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將是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的一箇中心任務。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具有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基本特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方式主要有三大類:一是家庭經營,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二是合作經營,包括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社;三是公司制經營,包括龍頭企業、專業服務公司。不同經營主體在不同領域和環節的發揮著各自的優勢和作用,種養業生產環節比較適宜採取家庭經營的方式,未來培育的重點將是種養專業戶、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戶;農資採購、農產品銷售和農業生產性服務環節則比較適合採用合作經營的方式,未來培育的重點將是農民合作社和其他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產品加工、物流環節更適合採取公司制經營,重點是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