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水處理實習報告三篇

精選水處理實習報告三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水處理實習報告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水處理實習報告 篇1

  一、概況

  福州市xx汙水處理廠位於著名風景名勝區鼓山南麓。廠區佔地面積 23.7公頃,其遠期規劃為日處理汙水70萬噸,一期設計日處理汙水20萬噸,二期設計日處理汙水達到30萬噸,考慮近遠期結合,按日處理汙水30萬噸規模一次徵地。一期工程總投資為8.1億元,其中廠區2.8億元,廠外管網系統5.3億元,新建汙水管道182公里,疏浚、修復、連通舊管道70公里,廠外建有四座中途提升泵站。服務範圍東至鼓山腳下,南至閩江,西至白馬河及西湖以東,北至鐵路線,同時,承擔處理福州西區的部分汙水。服務總面積為58平方公里,服務人口近100萬人。採用卡魯塞爾氧化溝處理工藝,處理後的尾水排入光明港,廠內裝置精良,主要裝置從美國、德國及瑞典引進。

  本廠是福建省實施汙水與垃圾處理行業產業化政策後,第一個實行企業化管理的汙水處理廠。從建設到運轉,市委、市政府及主管局高度重視洋裡汙水處理廠的各項工作。按照規劃,城市排水實行雨汙分流制,有效的提高了進廠水質和處理效果。收納汙水以點源和麵源相結合,由於加大了汙水管網投資力度,增加了接納點,擴大了接納面,取得了較好的汙水收納效果。

  本廠於 20xx年1月1日開始通水試執行,20xx年5月底順利完成活性汙泥的培養,6月以後,汙水處理進入正常執行階段。20xx年4月,洋裡汙水處理廠日平均處理汙水達20.5萬噸,從而達到20萬噸的設計規模,實現滿負荷運轉。

  洋裡汙水處理廠自建成投入執行以來,裝置執行良好,出水排放水質達到設計標準和建設要求。從執行情況與環境效益方面看,洋裡汙水處理廠的建成和正常執行,對改善福州市水環境已經初見成效。福州市城區主要內河水質以及功能明顯好轉,內河汙染狀況得到有效控制。

  本專案的建設為福州市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礎,對福州市水資源的再生利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美化城市居民生活環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建立“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及“國家衛生城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基礎條件。

  二、汙水處理廠工藝流程

  (1)首先洋裡汙水處理廠採用卡魯塞爾氧化溝處理工藝,主要包括預處理系統、生物處理系統和汙泥處理系統三個部分。

  預處理系統由粗格柵、進水泵房、細格柵、比氏沉砂池等部分組成,用於提升汙水水位及去除水中漂浮物和砂粒;生物處理系統由卡魯塞爾氧化溝、方形二沉池、迴流汙泥及剩餘汙泥泵房等部分組成,透過氧化溝內活性汙泥中的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來降解汙水中的汙染物質;汙泥處理系統由均質池和汙泥濃縮脫水一體機組成,用於對生物處理系統中的剩餘汙泥進行濃縮脫水,降低汙泥的含水率和體積,以便外運處置。廠外管網建有4座中途提升泵站,分別為:溫泉泵站、三八泵站、金鐺泵站、0號泵站。各社群排放的生活汙水經管網和四個泵站輸送至廠區,依次經過預處理系統和生物處理系統後,出水各項指標均達到設計標準,處理後的尾水就近排入光明港。剩餘汙泥經泥處理系統形成泥餅後外運處置。

  (2)汙水處理一、二期工程工藝流程

  一期工程進水以分流制城市汙水為主,並混有部分合流制汙水和工業廢水,工程推薦採用Carrousel氧化溝工藝,考慮一期改造後出水標準的提高,與二期共用部分構築物,工藝流程(見圖1)。

  為了滿足出水新標準,二期工程採用多模式AAO工藝(見圖2),透過對生物反應池進水點和混合液迴流點的合理設定,該工藝對水質水量變化及衝擊負荷適應性強、處理效果穩定可靠、執行模式靈活,可以實現不同執行工況,充分發揮各種處理工藝的特點,對汙水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

  三、汙水處理廠主要構築物及裝置

  1、粗格柵及進水泵房

  粗格柵與進水泵房合建,進水泵直徑為26m,深為12.5m。

  一期設兩臺機械粗格柵,型式為鋼絲繩牽引式,格柵寬為2.2m,間隙為20m,安裝角為75°。設8臺潛水水泵泵位,近期安裝6臺(4用2備用),採用引進裝置,Q=0.74/s,H=157Pa,N=150kw。

  二期利用一期預留泵位,增加2臺同一期引數水泵。

  2、細格柵

  細格柵渠與旋流沉砂池相連,一期按20×m/s規模設計,共設4臺迴轉式細格柵,單臺寬度1.5m,間隔為6nm,a=45°,採用不鏽鋼316耙齒。針對一期採用的耙齒迴轉式細格柵對垃圾去除率較低的缺點,二期細格採用轉鼓式細格柵。主要裝置:轉鼓式細格柵2臺,直徑1800nm,b=6nm,p=1.5kw,a=35°。

  3、旋轉沉砂池

  旋轉沉砂池一期按20×10m/d規模設計,採用4座PISTA20型圓形沉砂池,二期按10×10m/d規模設計,采采用2座PISTA 20型圓形沉砂池,HTR=30s。

  每座沉砂池設立式槳葉分離機一臺,N=1.5KW,排砂量3.75t/d(含水率60%),採用2座N=7.5kw砂泵。

  4、一期氧化溝

  採用4座氧化溝,每座處理規模5×10m/d,平面尺寸108.5m×48.3m,設六格廊道,廊道長100,寬7m,有效水深4m,氧化溝設計汙泥負荷為0.12kgBOD5/(kgMLSS.d),HRT=9.38h,MLSS=3200mg/l,迴流比為50%~100%.產泥率為0.9kg/kgBOD5,汙泥齡為10.7d,溶解氧設定濃度為0.5~2.0mg/L。

  每座氧化溝配5臺93/70Kw雙速倒傘型葉輪曝氣機(進口裝置),葉輪直徑3500mm,轉速36/28r/min,適用水深3.8~4.0m,充氧能力為190kgO/(臺.h),功率7.5kw。

  5.二期多模式AAO反應池

  多模式AAO生物反應池共一座,份兩池,鋼筋混凝土矩形水池。設計流量為10×10m/d,每池5×10m/d,可單獨執行。

  設計水溫:15~25℃,系統泥齡為11.6d,汙泥負荷為0.086kgBOD5/(MLSS.d),容積負荷0.301kgBOD5/(M.D),MLSS=3500mg/l,H水深=6.0m;V厭氧區=5376m,t=1.29h,V缺氧區=10752m,t=2.58h;V好氧區=27072m,t=6.5h;總水力停留時間10.37h。

水處理實習報告 篇2

  時不我待,轉眼就畢業一年了,回首過去一年,從找工作到現在要感謝的人很多,有很多收穫,也有很多遺憾,“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對收穫還是得感謝那些有聲和無聲的老師,對遺憾只能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學習,爭取做到智明而行無過。下面是在去年一年經歷兩個工地的一些體會:

  汙水處理廠作為水工工程之一,標高控制,抗滲防漏是該工程的重點和難點,特別是伸縮縫位置的橡膠止水帶的施工,因為在施工縫位置只有一條橡膠止水帶,是盛水構築物的薄弱點。對此,監理部根據事前預控的原則,透過發監理工作聯絡單和對施工單位工程部進行技術交底方式,提高施工單位對該部位的重視,在施工過程中透過巡視、旁站及時糾正不規範的止水帶安裝,在工序報驗時重點檢查伸縮縫位置,在混凝土澆築時透過旁站措施控制伸縮縫位置的混凝土澆築質量。

  因為工程地處滇池旁邊,基底標高地層主要是粉砂層,在鋼管預埋施工時,因工作面窄,粉砂層泡水導致基底承載力降低,給管道基底硬化帶來難度,開挖面窄也給基坑安全帶來隱患,對此,採取開挖短、頻、快的策略,基坑開挖後及時進行基底處理和管道吊裝安裝,基坑兩側採用鋼板樁加固保證安全。

  因為廠區工作面安排緊湊,平行、交叉施工同步進行,施工單位眾多,工序間的干擾非常大,施工單位之間的資源爭奪糾紛大,為此監理部組織土建(主體、管道、道路、防腐)、裝置安裝、綠化施工單位開會,根據實際進度錯開各施工單位的施工位置,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影響施工便道的施工,要求綠化施工單位待平面佈置施工完後再進場施工。

  在各參建單位協同努力下,昆明市第八汙水處理廠在157天就完工試通水。

  一、工程概況

  東莞市xxx汙水處理廠位於麻涌鎮南端漳澎村破流水閘旁,總設計規模為9萬m3/d,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處理規模3萬m3/d。

  三、建築設計

  1.場地概況:

  麻涌全鎮地勢呈東北高西南低,擬建汙水處理廠廠址位於鎮內南端漳澎村破流水閘旁,利於汙水收集管網的佈置。廠址靠近獅子洋,有利處理出水排放;廠址場地空曠,遠離居民區和工業區,無拆遷工程量,對鎮區的環境影響校規劃紅線面積約82.764畝。

  2.總平面佈局:

  汙水廠平面佈置主要根據城市主導風向、進水方向、排放水體位置、工藝流程特點及廠址地形、地質條件等因素進行佈置,既要考慮流程合理、管理方便、經濟實用,還要考慮建築造型、廠區綠化與周圍相協調等因素,並便於施工、維護和管理。

  按照不同的功能分割槽將整個廠區劃分為:生產管理與生活區(廠前區)、汙水處理區和汙泥處理區(生產區)。

  將廠前區佈置在城市夏季主導風向的上風向,使汙水處理過程中產生臭氣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校設定小公園,保證廠前區優美的綠化環境。

  廠前區內佈置有綜合樓、停車場等,綜合樓與各處理構築物、鼓風機房、進水泵房、汙泥脫水機房及除磷加藥間保持一定距離,並有綠化帶隔開,衛生條件與工作條件均較好。

  配電中心緊靠用電負荷的進水泵房及鼓風機房。汙水處理中的構築物----sbr池,佈置在全廠的中心,鼓風機房、汙泥脫水機房及除磷加藥間設於sbr池兩側,節約了管道與動力費用,便於操作管理。

  中心控制室作為全廠的控制中心,也是生產區的核心,佈置在綜合樓內,便於集中管理。

  廠區設大門與側門各一處,作為人流和物流的通道。柵渣及脫水後泥餅由側門運出,保證廠前區環境。

  總體來看,整個廠區佈置緊湊,功能明顯,佔地少,近、中、遠三期工程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銜接較好。

  3.平面設計在本工程中附屬建築物的主體為綜合樓,由機修間、倉庫、行政管理用房、化驗、會議、接待、展示廳、職工宿舍等造成,主體三層。將機修間、倉庫、職工宿舍設在一層,併為其在綜合樓的背面分別設單獨的出入口,做到潔汙分流,二層主要為化驗室辦公用房及行政辦公用房,三層主要為單身職工宿舍和中心控制室,娛樂活動室。

  4.立面設計綜合樓立面造型典雅細膩、清新脫俗,具有時代感,建築立面的凹凸變化,有利於室內外空間的滲透、交融,既改善封閉走道的採光條件,又使室外美麗的景色自然地融入室內空間,體現現代建築的特點。

  汙水處理廠其他單體建築,在形式上力求新穎、簡潔、明快,打破以往的工業化建築模式,使之成為花園式工廠的一個景點,體現現代工業建築的特點。

  建築外牆主要為白色、灰色外牆塗料,輔以硃紅色外牆塗料點綴,區域性採用鏡面鍍膜反射玻璃布強,空心玻璃磚牆面。透過運用建築材料的粗糙與細膩、厚實與輕巧、真實與虛幻、暗淡與光亮的對比,使建築形象更加耐人尋味,構築物外牆,結合裝飾、面試,同綠化佈置一起,消除大片實牆帶給人們的單調枯燥的感覺,使之與環境相結合,真正體現花園式的設計理念。

  (一)前言隨著第三年學期末的來臨,在學校的安排下,我們環保與食品專業學生進行了最後一次實習,——畢業實習。畢業實習是在我們學完所有的專業課程和非專業課後,在汙水處理廠實習,是生產實習基礎上的又一次重要的實踐環節,也是畢業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目的是鞏固、驗證和強化我們所學習過的知識,培養理論聯絡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我們即將開始的畢業設計和將來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矗。

  1、透過畢業實習,能使我們將課堂上學過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產相聯絡,加深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充分利用實習基地的有力條件培育我們分析工程例項的能力,強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的綜合能力。

  2、透過畢業實習,培養我們待人處事的能力,不再是當全身心投入的日子總是過的那麼快,轉眼間,已經度過了六個月的歲月。這次實習是對東莞市豪豐汙水處理有限公司麻涌汙水處理廠的整套工藝執行情況以及裝置構築物的安裝等問題進行全面、細緻的把握與理解。這不僅讓我對所學專業有了全新的認識,還為接下來的畢業設計打下了一定的基矗在當前這個以追求利益為目標的社會,環境正在變得日益惡化,而環境保護專業則正是為了培養具有強烈的環保意識、高水平的工程技術人員而開設的。對於整個汙水處理廠,其設計、執行凝聚的廣泛的學科知識和許多工程設計者的智慧,我很受感染,同時也很受啟發。作為一個未來環境工作者,深刻體會到我所揹負的任務有多麼艱鉅。

  在實習期間,東莞市豪豐汙水處理有限公司麻涌汙水廠各種管理制度、流程和工作人員之間的上下關係給了我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這種系統可以說是我們現實社會中任何一個企業縮影的充分體現,在處理廠的實習讓我體驗到了社會現實的殘酷性以及社會交際的重要性。

  首先,在前次實習的基礎上,讓我更加懂得了什麼叫做團隊協作精神。實習期間我們互相支援與鼓勵,一起討論難以解決的問題,使實習生活變得不那麼枯燥。這種精神的培養不僅給我的職業道路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也讓我體會到體會到團隊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汙水處理廠的方方面面問題都值得研究,不管是從執行,還是從管理,很多事情預想中的結果和現實有偏差,這就提醒了我們的工程設計者,考慮問題要全面,處理問題要細心。在工作中,方法的正確和便利非常重要,但卻不能忽略我們所期望的結果。

  最後,這次豪豐之旅讓以前不怎麼接觸的同學增進了不少友誼,加深了同學之間的感情。對於我們即將畢業的學生來說,這種共同學習、共同生活的機會可能不再有了,從而使我更加懂得了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總的來說,這次實習給了我學習很多在校園裡、在課堂上、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的機會,也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要感謝這次實習,感謝指導這次實習的.教師,感謝為我們爭取這次實習機會的領導,感謝帶領我們的廠長,同時也很感謝在實習期間,特別是給予我支援與鼓舞的同學們!這次實習,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水處理實習報告 篇3

  一、 工程概況

  東莞市麻涌汙水處理廠位於麻涌鎮南端漳澎村破流水閘旁,總設計規模為9萬m3/d,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處理規模3萬m3/d。

  二、 設計規模及組成

  本工程總建築面積1979.1平方米,包括綜合樓三層,建築面積1128.5平方米。配電室一層,建築面積243.8平方米,鼓風機房一層,建築面積132.2平方米,汙泥脫水機房一層,建築面積427平方米,兩座門衛,建築面積23.8平方米。

  三、 建築設計

  1. 場地概況:

  麻涌全鎮地勢呈東北高西南低,擬建汙水處理廠廠址位於鎮內南端漳澎村破流水閘旁,利於汙水收集管網的佈置。廠址靠近獅子洋,有利處理出水排放;廠址場地空曠,遠離居民區和工業區,無拆遷工程量,對鎮區的環境影響小。規劃紅線面積約82.764畝。

  2. 總平面佈局:

  (區域分析圖)汙水廠平面佈置主要根據城市主導風向、進水方向、排放水體位置、工藝流程特點及廠址地形、地質條件等因素進行佈置,既要考慮流程合理、管理方便、經濟實用,還要考慮建築造型、廠區綠化與周圍相協調等因素,並便於施工、維護和管理。

  按照不同的功能分割槽將整個廠區劃分為:生產管理與生活區(廠前區)、汙水處理區和汙泥處理區(生產區)。

  (風向分析圖)將廠前區佈置在城市夏季主導風向的上風向,使汙水處理過程中產生臭氣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設定小公園,保證廠前區優美的綠化環境。

  廠前區內佈置有綜合樓、停車場等,綜合樓與各處理構築物、鼓風機房、進水泵房、汙泥脫水機房及除磷加藥間保持一定距離,並有綠化帶隔開,衛生條件與工作條件均較好。

  (流線分析圖)在生產區內,根據汙水乾管的進廠方向及處理後的尾水排放方向按工藝流程從東南向西北依次佈置粗格柵渠及進水泵房、計量井1、細格柵渠、旋流沉砂池、sbr池、uv消毒渠及計量井2等汙水處理構築物,二、三期的sbr池、鼓風機房、汙泥脫水機房及除磷加藥間置於廠區西側,於東側一期建築物分割槽明確佈置合理。使得工藝流程順暢、貫通、連線各處理構築物之間的管渠便捷、直通,避免迂迴曲折。

  配電中心緊靠用電負荷最大的進水泵房及鼓風機房。汙水處理中最大的構築物----sbr池,佈置在全廠的中心,鼓風機房、汙泥脫水機房及除磷加藥間設於sbr池兩側,節約了管道與動力費用,便於操作管理。

  中心控制室作為全廠的控制中心,也是生產區的核心,佈置在綜合樓內,便於集中管理。

  廠區設大門與側門各一處,作為人流和物流的通道。柵渣及脫水後泥餅由側門運出,保證廠前區環境。

  總體來看,整個廠區佈置緊湊,功能明顯,佔地少,近、中、遠三期工程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完整性,銜接較好。

  3. 平面設計

  在本工程中附屬建築物的主體為綜合樓,由機修間、倉庫、行政管理用房、化驗、會議、接待、展示廳、職工宿舍等造成,主體三層。將機修間、倉庫、職工宿舍設在一層,併為其在綜合樓的背面分別設單獨的出入口,做到潔汙分流,二層主要為化驗室辦公用房及行政辦公用房,三層主要為單身職工宿舍和中心控制室,娛樂活動室。

  4. 立面設計

  綜合樓立面造型典雅細膩、清新脫俗,具有時代感,建築立面的凹凸變化,有利於室內外空間的滲透、交融,既改善封閉走道的採光條件,又使室外美麗的景色自然地融入室內空間,體現現代建築的特點。

  汙水處理廠其他單體建築,在形式上力求新穎、簡潔、明快,打破以往的工業化建築模式,使之成為花園式工廠的一個景點,體現現代工業建築的特點。

  建築外牆主要為白色、灰色外牆塗料,輔以硃紅色外牆塗料點綴,區域性採用鏡面鍍膜反射玻璃布強,空心玻璃磚牆面。透過運用建築材料的粗糙與細膩、厚實與輕巧、真實與虛幻、暗淡與光亮的對比,使建築形象更加耐人尋味,構築物外牆,結合裝飾、面試,同綠化佈置一起,消除大片實牆帶給人們的單調枯燥的感覺,使之與環境相結合,真正體現花園式的設計理念。

  最後,這次豪豐之旅讓以前不怎麼接觸的同學增進了不少友誼,加深了同學之間的感情。對於我們即將畢業的學生來說,這種共同學習、共同生活的機會可能不再有了,從而使我更加懂得了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總的來說,這次實習給了我學習很多在校園裡、在課堂上、在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的機會,也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要感謝這次實習,感謝指導這次實習的教師,感謝為我們爭取這次實習機會的領導,感謝帶領我們的廠長,同時也很感謝在實習期間,特別是給予我支援與鼓舞的同學們!這次實習,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