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是岸散文詩

回頭是岸散文詩

  普陀山百步沙邊的一塊岩石,離岸入海,名叫“師石”。石面上刻著這四個字:回頭是岸。

  潮起潮落,潮落潮起。它定止於一。

  波濤咆哮,盛怒無比。它獨立鎮靜。

  冷對千波萬浪的繁囂,它無動於衷,寂寂。它寂寂地料理著亙古經久的海角獨處。

  或者,會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悲愴,解釋不了,也宣洩不了。

  它猶如歷史中的獨夫。海水不會同情它。它孤獨地,

  展望天涯……回頭是岸。

  面對大海,它走出去,走出巖群,走出沙灘。它走了進去,在海中。或者,當初海水令它嚮往。當然,大海的確有著引人神往的迷人景觀。希望胸懷浩蕩,因而親近大海。

  潮起潮落……風潮洶湧。

  水鹹風酸。

  它在水中,海水淹沒巖根。它的身邊,全是無邊無際的風……它回過頭來,看看故山的青蔥。

  寒星與燈塔孤影相對,肝膽相照,許著一個默契。

  給人以岸的啟示。

  它們也是孤獨者,在天涯,在海角。在絕世極代。

  天不荒地不老的天可荒地可老,它們依然獨立獨處。

  因為要啟示岸,它們面向海。海與岸相對。海是一種危險,岸是安全。

  它回過頭來,對著人們說:

  回頭是岸。

  人們在沙灘上游戲,有的已下海游泳。它警告:

  海中吹來腥味的風,是海溺人的資訊。

  陸地,有石有土,才是可靠之處。

  海中無可安葬。

  不管是何方向,陸地裡起步,一個勁地走,

  走盡了陸地,到了海邊,就得回頭。

  否則,走進海中,被海吞溺掉。

  釋迦牟尼佛舉著手說:

  苦海無邊。

  然而,這是海之邊,還未離岸。

  金沙映日,明滅著陽光的色澤反射。

  濁浪不息,反覆噴喘著波梢亂卷的`白沫。

  它灰暗而磊落。駁駁斑斑,岩石的表皮,充滿被浪腐被雨蝕的潰痕。

  刷直的石紋如稜,石稜如割。它心如鐵,腸即石。堅毅著中流砥柱之志,不可動搖。訴說著宣天告地的:

  回頭是岸。

  海水只想摧毀它,陸地已經拋棄了它。

  它在光天化日之中,在寒星冷月之下,緊守那一句永遠的警告,經營著苦心孤詣。其意之善可昭日月,其心之堅橫絕人天。卻只是與燈塔、浮標做做朋友,偶爾惺惺相惜或同病相憐。

  沙灘綿綿。這是岸與海的分際線。

  人們在沙灘上流連,而欲忘返。

  這是細小的堅硬聚攏成的綿軟,

  接受潮的衝擊而被潮水加工出來。

  面向岸,回頭是海。面向海,回頭是岸。

  釋迦牟尼佛指著海說:

  回頭是岸。

  ……

  觀世音菩薩蓮花洋中現身,救苦救難,用寶筏渡人過迷津到彼岸。他會飄過南海。他會接引陸地上的眾生。

  此岸之上,有個彼岸。以海而言,此岸與彼岸隔著苦海。

  這裡是沙灘,軟綿綿,非海非岸。

  海中的它回過頭來說:

  回去吧,回到岸上去。

  海水日日夜夜擾岸侵灘反反覆覆輪迴不休。永遠危險。海水的概念,不同於“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上善若水”的水的概念。

  海水會腐蝕會吞帆溺人,簡直窮兇極惡。

  佛教給海所下的定義,與俗不同。之所以名之以苦海,因為那裡充滿惡趣。惡趣吞溺善良,那是墮落,那是沉滄。因此,須超渡出來,方能得救。

  沙灘綿綿。因為軟綿綿,所以,一邊是安全,一邊是危險。沙灘兩邊皆連。要不滑入海,要不回到岸。

  這裡仍須回頭。

  積極地預防險惡,千萬不能離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