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消失在渠道里的歲月優美散文

尋找消失在渠道里的歲月優美散文

  家鄉的馬安山是古鎮安府郡城十大風景之一。西面沿山腳有一條已經荒廢的水利渠道,儘管歲月的風雨侵蝕使它殘破不全,但它在我記憶的腦海中總是印象深刻。閒暇之日,我與友人到馬安山附近走走,特地在那裡駐足一番,尋找那失去的歲月。

  山還是那座山,但見山上樹木鬱鬱蔥蔥,也許人跡罕至,植被很是茂盛,到處是濃濃的綠意,空氣也特別清新,令人生出無限遐想。

  記得我剛當水利民工的時候,離開初中校門還沒有多少天,每天就在離這山不遠的附近抬運水泥。那時,人流如潮,工地架著高音喇叭,整天播放革命歌曲作鼓動工作。其中有一首印象尤深,叫《阿瓦人民唱新歌》,歌曲節奏歡快,熱情洋溢,與當時壯觀的勞動場面相配合,確實營造出一種熱鬧的氣氛。運水泥的路程近一公里,中間溝溝坎坎,上上下下,兩人一擔,每次抬兩包,有兩百斤重,每天來回走幾十趟,不少民工力壯如牛,健步如飛。我剛出校門,還不習慣這種超常的體力勞動,肩膀又痛又辣,晚上回家,就著昏黃的火油燈看,肩膀腫起紅紅的一塊塊。雖然曾經有過不幹的念頭,但在靠工分吃飯的日子裡,這種念頭轉瞬即逝。有一次加夜班,任務是攪拌水泥砂漿。時值深秋,衣服單薄,寒風冷颼颼的,直咬骨頭,叫人難受。我和工友一樣,明明知道冷,但也不當一回事。從晚上8點開始,一直幹到深更半夜,收工回到工棚,儘管衣服鞋襪沾滿水泥砂漿,但簡單洗漱後,又累又困的我頭剛碰到枕頭便進入夢鄉。在這條水利工地上,我一干就是一年多,除了前面提到的活外,還挖過土方,破過大石塊等等;住的是茅草棚,吃的.是鹽水送的飯,真真切切體驗了生活的艱辛。

  仔細尋找當年的渠道,但見一頭已被踩成一條小路,原本寬闊的涵洞口已被淤泥堵得結結實實,如不仔細辨認,根本就看不出這裡曾經有一個涵洞;另一頭的渠道隱沒在雜草叢中。渡槽儲存比較完好,要不是它還架在那裡,誰也不知道原來這裡有一條渠道。看著渠身滿是淤泥腐葉,就知道早已年久失修,毫無效益可言。往山下望去,那根灰色的反虹管有一半已被長年雨水沖刷下來的泥土埋住。三十多年前,每當休息的時候,一位民工朋友經常走上高處引吭高歌,來來回回就那麼兩句:“我站在虎頭山上,迎著朝陽我放聲歌唱。”青山依舊在,不知那位民工朋友現在何處?他也應該五十開外了吧?歲月悠悠,不知他還記得曾經拋灑過青春和汗水的地方否?或許這種出力幹活的事對他來說很是平常,毫無驚天動地可言,再加上時間的流逝,早就淡忘了。想當年,這根反虹管曾經像一條巨龍吞珠吐玉,甚是威風!現在卻像一條毫無價值的僵蟲寂靜地躺臥著。它已失去了當年的氣勢,四周長滿了野草,有幾頭水牛在旁邊悠閒地吃草。這條渠道的荒廢,既有技術上的原因,亦有材料質量的問題。但有趣的是,如今,這山附近的村民也並不因為這條渠道的荒廢而陷入貧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讓他們擺脫了貧困並逐漸走上致富的大道。

  青草留遺址,山嵐訴舊情。我和友人在柔軟的草地上徘徊,望著眼前的一切,感慨不已。這時,附近村的幾個青少年有說有笑從對面的公路上走來,一看就知道是正讀高中的學生。默默地看著他們,目送他們向山前的大道走去,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欣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