靺鞨族人築就千年神韻散文

靺鞨族人築就千年神韻散文

  早在一萬多年前,地殼湧動,火山噴發,天神與地母在一次激情碰撞燃燒中,熾熱的熔岩經過地殼的擠壓,凝聚起巨大的能量衝出海平面,隆起的地面凸凹不平,從此,形成了美麗富饒的完達山地貌特徵,鍋盔山以其麗韻,靜靜地屹立在穆稜河中游的北岸。千百年來,鍋盔山在這一片黑土地上默默地注視著風雲變幻。而深藏在這裡的古城,歷經風霜,不露聲色地俯首而臥,堅守著代代相傳遠古文明的薪火。企盼著今人對她的注目與關切,揭開神秘的面紗,在這裡已經足足等待了一千餘年。

  傳說公元前2100年,夏朝舜帝的時候,肅慎就是東北的一個很大的國家了。儘管他們佔據著北至黑龍江下游,東到日本海,西至螞蟻河流域,南抵穆稜河下游廣袤的區域。但是,他們歷經夏、商、週三朝更迭,一直臣服於中原政權。

  周成王九年,伐兵征服東夷,命大臣榮伯作“賄息慎之命”。榮伯領命,呈上肅慎的貢品楛矢石砮,周王十分高興,將箭末扣弦處銘以“肅慎氏之貢矢”,希望異姓諸侯像肅慎一樣永遠忠於周王朝。周王自豪地宣佈:“肅慎、燕、亳,吾北土也。”榮伯有一女兒下嫁給了肅慎王的三兒子子燂,將松花江、牡丹江、穆稜河流域封為疆土,成立夫餘王國的國王。據說子燂身高八尺,虎背熊腰,性情彪悍,智勇雙全,妻妾成群,子孫繁衍興盛,成為肅慎王國諸侯中的佼佼者。後來,子燂的後裔靺鞨族建立海東盛國、渤海國,先後在不同時期大興土木建都城。到了盛唐時期,其中渤海國分五京、十五府,六十二洲。公元1200年前的一天,一支以漁獵和狩獵為主的靺鞨族人的部落在部族首領稷果帶領下,從渤海國東京龍原府跋山涉水遷徙來到鍋盔山。

  那時候的鍋盔山四處森林繁茂,土地肥沃,水草豐沛,是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稷果是子燂第十世嫡孫,雖然沒有子燂高大,卻有著皇家血統的智慧。他知道鍋盔山為十五府之一的“東平府”所轄。自己的部族突然到來,會引來東平府其他部族的排斥和侵擾。一天,他的預見很快就得到驗證。那是初春的清晨,在春風的湧動下,樹木、荒草剛剛吐出了綠芽。稷果與幾名輕壯年身穿獸皮衣服,手持楛矢石砮、棍棒和繩索,腰間佩戴樺樹皮製成的箭囊,裡面裝有數十支“楛矢石砮”,在鍋盔砬子,向東祭拜山神,保佑出行平安。正準備向西禿頂子山(今大頂山)進發狩獵之時,部族一名少年突然從彎曲的山路慌慌張張地跑來,氣喘吁吁稟報:不好了,山下來了一群人,說這裡是他們的地盤,要求我們必須離開這裡,否則就要兵刃相見……這時,大家神情緊張,目光集聚到了稷果。此刻,稷果神情自若,目光堅定,勸說道:“別慌張,走,下山。”

  稷果領著部族人來到了半山腰的泉水旁,與這群人相遇。只見這些人在一個頭領的鼓動下,手持棍棒向山上衝,聲稱要將他們趕出鍋盔山。原來長期生活在湄沱湖(興凱湖)岸邊的少數族群部落沿著穆稜河出口,划著木筏捕魚,來到了這裡,發現了他們。面對新來的部族,充滿著恐懼,認為這裡是他們固有的地盤,不允許他人染指。因此,聚集了近10人前來驅趕。面對來勢洶洶的這些部族人,稷果沒有退縮,厲聲道:同是一國人,為何無我容身之地?這些人無一理會,不容分說,棍棒出擊。無奈之下,稷果一聲令下,手下人齊聲吶喊,一場肉搏的混戰開始了。稷果怒氣頓生,青筋緊繃,腳下生風,像一隻兇猛的東北虎直奔領頭人。其他人緊隨其後,將來人圍在中間,相互棍棒交加廝殺,頓時石頭橫飛。大約激戰一個時辰,最終將來的`人打得只有招架之勢,沒有還手之力,甘拜下風,落荒而逃。此戰之後,稷果心想,雖然打敗了來犯之敵,但是,遲早還會來騷擾。為了族人的安全,過上安穩的日子,必須建起城牆予以抵禦。對此,他動員全族的輕壯年開始興建城牆。一年四季,狩獵打漁閒暇之餘,組織族人就地取材,靠人拉肩扛搬運石頭砌城牆,婦人在家生火做飯照看後輩。轉眼幾年過去了,一座順山勢沿頂部邊緣構築的簡易城堡初步形成,每隔40至50米,就有一處馬面(炮臺)。從此,稷果帶領族人依靠堅固而山高居險的城堡先後多次打敗外人入侵,並在城內修建了一口水井,從而鞏固了部族繁衍生息的基礎。部落首領稷果人到中年早逝,部族人推選出新的首領,並將稷果安葬在鍋盔山東不遠處的小鍋盔山上。為了紀念他的功績,靺鞨族後人每年在他祭日(農曆4月28日)那天前去祭奠朝拜。

  靺鞨族人在鍋盔山不知不覺延續了肅慎人世代繁衍與民族潛在待發的活力,把一種地域的歷史文明與執著的信念有機地揉合在一起,始終保持充滿亢奮的勃勃生機,直到清朝末年。它作為一種文化標誌,不論這一民族在後來的民族大融合中如何演變成滿族及其他民族,它仍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堅實而鏗鏘的腳步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盡灑聰慧、勇敢、不屈不撓的輝煌一頁,築就了千年古城的神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