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旅遊導遊詞範文(通用5篇)

藏族旅遊導遊詞範文(通用5篇)

  作為一名旅遊從業人員,通常會被要求編寫導遊詞,導遊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那麼什麼樣的導遊詞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藏族旅遊導遊詞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藏族旅遊導遊詞1

  阿里地處西藏的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或“西藏的西藏”的稱謂,這裡地形獨特。該地區湖泊眾多,人煙稀少,有眾多美麗絕倫的的雪山,且險峻多姿,氣勢磅礴;有著數不清的湖泊和走不到盡頭的寬闊草原,各種高原珍奇動物和名貴的植物讓您博覽世界而不知疲倦。被佛教信徒視為“世界中心”的神山崗仁波欽和聖湖瑪旁雍措不管您以何種角色去審視,都會產生一種無形的肅穆和敬畏。還有古格王國遺址、 託林寺、斑公湖自然風景區、鳥島、科加寺、獨特的地貌扎達土林、東嘎皮映洞窟壁畫、“古象雄文化”以及具有500年曆史的“普蘭國際市場”等,都宛如一顆顆璀燦的明珠,讓您顧盼流連。

  這裡有四條著名的河,即獅泉河、孔雀河、象泉河和馬泉河,分別是印度河、恆河、薩特累季河、雅魯藏布江的源頭。

  在這片大約30萬平方公里遼闊的高原上生存著六萬六千多位藏族同胞,主要從事牧業和半農牧業。阿里地區共有七縣一鎮,獅泉河是阿里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裡的海撥高達4200米,距拉薩1587公里,距新疆葉城1085公里,空曠的大地上,幾十裡不見人煙。

  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而阿里則是屋脊上的屋脊。儘管阿里的海拔非常之高,路途異常艱險,補給不足,交通不便,但它奇特的高原風貌勢不可擋地吸引著無數探險者們去征服它、體驗它、欣賞它。如今阿里越來越成為到西藏旅遊,或者說時尚旅遊中最熱門、最時尚的一程。

  藏族旅遊導遊詞2

  喜馬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似兩條巨龍橫空出世,由西向東平行伸展,在東部與橫斷山脈對接,形成群山環繞之勢,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東南部的林芝地區就靜臥在這三大山脈的懷抱之中。有人稱它是西藏的瑞士,也被稱為西藏的江南。

  山青水秀的林芝藏語意為“太陽寶座”,它的東面及東北部與雲南省、昌都地區相連,北面是那曲,西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拉薩市、山南地區相鄰,南部又與印度、緬甸兩國接壤,邊境線長達1006.5公里。林芝地區下轄林芝、米林、工布江達、墨脫、波密、察隅、朗縣7個縣,總面積約11.7萬平方公里,人口14萬多。

  林芝地區地處藏東南雅魯藏布江下游,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海拔最低的地方僅僅900米,氣候溼潤,景色宜人。其主要城鎮和景區有錯高湖景區、八一鎮、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景區。其中首府八一鎮位於尼洋河畔,是該地區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

  林芝的森林原始景觀儲存完好,高原挺拔的西藏古柏、喜瑪拉雅冷杉、植物活化石“樹蕨”以及百餘種杜鵑等等應有盡有,素有“天然的自然博物館”、“自然的綠色基因庫”之稱。其中布裙湖一帶還是傳說中野人經常出沒的地方。

  林芝是門巴族、珞巴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他們的生活習慣及宗教信仰皆保留著濃厚的傳統色彩,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古老的傳說、淳樸的民俗與氏族、村寨的圖騰崇拜、宗教神話聯絡在一起,給這些古老的民族、遙遠的居地籠罩上了一層原始而又神秘的色彩。古老的傳統文化以及藏傳佛教和本地興起的本教的盛行,使林芝擁有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點,與南迦巴瓦峰、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巴松錯以及察隅、波密等獨特的自然風光構成了豐富多采的旅遊景觀。

  林芝以世界上最深的大峽谷著稱於世,並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垂直地貌分佈,異常豐富的植被及野生動物資源,山高水長,人力難及,原始自然風貌儲存完好,是世界僅存的絕少為人類所涉足的淨土之一。

  藏族旅遊導遊詞3

  進入札達,我們便會看到象泉河兩岸土林環繞.這就是我們今天參觀的札達土林。

  大家請看,這裡的土林巧奪天工,蜿蜒曲折數十里。有的形似佛塔,有的形似廟宇,有的形似碉樓…如果你事先並不知道是天工造化,那麼你定會驚訝,是何人、在何時修建瞭如此氣勢恢弘的城堡?又是因為什麼成為今日的廢墟?

  其實,札達土林是經流水侵蝕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在地質學上叫河湖相,成因於百萬年的地質變遷。朗鐵藏布(象泉河)流域原繫上新世古湖盆,湖盆由被朗欽藏布所切穿的5個小湖盆(姜葉馬、達巴、札達、香孜、曲松)組成。

  各湖盆中均有厚層的上新世湖相沉積,曾在沉積層中發現上新世古長頸鹿化石。札達縣附近沉積層厚達80。米,主要是灰黃色粉砂岩,質地較鬆散,經流水侵蝕後地形破碎。由於層理幾乎完全水平,叉處於乾旱氣候條件下,河岸階地亦甚明顯,現在深厚的.灰黃色粉砂湖相沉積已被朗欽藏布及其支流切割,形成外貌酷似黃土地區,但比黃土地區更為壯觀,規模空前的土林地區。由於不同岩石的差異侵蝕,常常形成形態奇特的巖壁和微地貌。

  結構緻密而堅實的砂岩和礫岩常常成為粉細砂岩和黏土巖的保護層,或平鋪於巖壁的頂部,或突出於巖壁之上,與軟岩層互動,組成雄偉挺拔,奇特多姿的古城堡、古城牆、塔林等形態,是古格獨特的地理景觀,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襯托下,這裡宛若神話世界。在高而平的山脊之下,嚴整的山體有的宛若一字排開的羅漢.有的酷似鱗次櫛比的城堡,與美國西部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朝霞和夕陽的映照下,山紋明暗有致,色調金黃t生動富麗。

  縣城邊的象泉河和土林絢麗異常。河邊的陀林及附近廢圮的佛塔在暮色之中神秘而莊嚴。這一帶的土林中有多處早期人類洞窟遺址。還有廣泛分佈的巖畫,有人據此認為,苯教傳說中象雄古國的都城瓊隆俄卡就在今阿里札達境內的瓊隆地方。

  藏族旅遊導遊詞4

  卡瑪多塔林位於類烏齊縣,座落在茶馬古道北線(317)右側,距縣城2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這一帶很久以前就叫巴夏,“巴”是古代藏族姓氏的一種,“夏”即“東部”,是一個家族逐漸演化成為地名,巴夏即是。1987年,撤區並鄉時巴夏改名為卡瑪多鄉。

  巴夏小寺原先本教改為佛教,因此當地至今流傳著本教18代和佛教19代的歷史傳說。在藏曆第10繞迥時期,六世紅帽系噶瑪巴——格旺曲吉旺久的親教第子學識淵博的成就者,嘎瑪恰美親臨巴夏曲亞瑪,在加持該地時,眼前顯現無量壽佛的壇城,就視其為無量壽佛的聖地。以後,逐漸興修佛塔、寺廟。

  解放前,這裡有130多座形態各異的大、小佛塔,“wenge”中蕩然無存,現已修復66座佛塔和一座小拉康。這群佛塔,因處在古道(黑昌線)上而格外引人矚目,與塔林相匹配的是那裡龐大的瑪尼石堆(周長200多米,高約5米),它依舊橫臥在拉康右側的千年柏樹叢中。這些在歲月的長河中日積月累形成的石刻經文雕像,雖然歷史滄桑,現在仍然清晰可辯。如今,現代藝人們還在不停地刻著,永無休止地增加著的新的瑪尼。

  布桑布是11世紀一位藏族鉅商,在藏區無人不曉,相傳是財神多聞天王的化身,他還給丁青來查木瑪尼堆和囊謙吉甲瑪瑪尼堆,各供放了一個六字真言瑪尼。據說,這三處的瑪尼堆裡上康區的最早,它大大提高了瑪尼堆的地位和權威。據說,該瑪尼石堆和青海吉甲瑪瑪尼石堆(最初在文成公主入藏途經囊謙縣吉曲衛合蓮花湖旁石刻六字真言形成的)形成的年代相同。據此可推斷為1300多年的歷史。

  你若向塔林周圍眺望,就會發現樹林或草叢中有天然的文字形狀。後山——尢青拉山上有藏文“訇”字母,是由若干柏樹組合呈現的。在處雄郎那山崗上有若干柏樹組成的“ ”字狀,東北方白幫嘎達草場中間的地形形狀如藏文“嘎”字等。還有像沃日山岩的十八地獄圖,觀音菩薩指尖滴乳狀的山岩和泉水及本尊馬頭明王的居點紅巖山等等,像這樣的景觀以及相關的傳說還有很多很多。在蔥鬱翠柏中還有一座別緻的小經堂,主供蓮花大師像,左右各豎有幾筒高大的轉經筒。

  卡瑪多塔林有著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古木參天,蒼松翠柏的自然景色。

  藏族旅遊導遊詞5

  益吉神山位於類烏齊縣甲桑卡學阿行政村與青海省囊謙縣吉曲鄉交界處,距類烏齊縣城120公里左右,海拔為5700米,根據宗教的有關史料記載,蓮花生大師曾在此修練傳教,在此山中埋藏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和教義,並在山岩上留下了佛教腳印和身影。為此,長期以來被群眾供奉為神山,進行轉山朝拜。

  益吉神山呈高山風景,山腳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山腰是草地,山頂由岩石組成,山勢陡峭,氣勢宏偉。在夏季降雨量大的時候,形成從山頂飛瀉而下的高達約七八十米的瀑布,景色十分壯觀,且經常可從瀑布中發現柏樹籽之類的植物種籽,更增添了益吉神山的神秘色彩。在接近山頂處有一眼山泉,經群眾飲用證明對胃部疾病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因此,益吉神山在昌都、康區乃至整個西藏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都有大量的群眾來此山朝拜。

  長毛嶺養鹿場位於西藏自治區類烏齊縣境內的瀾滄江上游長毛嶺河流域,總面積約為637平方公里的長毛嶺自然保護區內。距類烏齊縣城52公里,海拔3960 米,是西藏自治區確定的馬鹿自然保護區,也是西藏唯一的馬鹿自然馴養場地。它始建於1975年,後逐年擴大規模,現養鹿場面積為3、6平方公里,共飼養馬鹿近兩百頭,還有少量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唇鹿。

  馬鹿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體形較大。雄鹿體重200——250公斤,雌鹿體重150公斤左右,上體呈黃色至深褐色,臀部及腿後部具有較大的白斑,雄鹿有角,主要棲息於海拔較高地區的森林上緣的灌叢草原地帶,分佈海拔高度在3500——5000米之間。冬季由高處往下遷至避風的山谷及向陽的小坡地,夏季則常在高山的林域一帶活動。

  春牧季節,喜在森林的邊緣、空曠的林間空地攝食和棲息。馬鹿的食物種類廣,各種草類、灌木及林木的細枝嫩葉均可食,但各種枯草是馬鹿冬季的主要食物。目前,我國境內共有馬鹿3700只左右,其數量出現了減少的趨勢,有必要對其加強保護。

  長毛嶺養鹿場建在寬闊的高山草地上,草場面積為8平方公里。這裡山勢開闊,水草豐美,植被豐富,十分適宜鹿科動物繁衍生殖。因此,馬鹿、黃羊、獐等野生動物時常出現在這片廣闊的草場上悠閒自在地尋食、嬉戲,整個山谷呈現一片蓬勃生機的景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