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紅色旅遊社會實踐報告2000字

大學生紅色旅遊社會實踐報告2000字

  透過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下面為大家分享了大學生紅色旅遊社會實踐報告,歡迎借鑑!

  盛夏7月,從杭州至湄潭,歷時10天,行程XX餘公里,浙江大學丹青學園赴貴州遵義湄潭社會實踐團的13名隊員完成了一次尋根之旅、反哺之旅。

  抗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紅色之旅,重溫光輝黨史;浙大西遷七十六週年,重走西遷,感悟愛校榮校之情;為湄潭萬馬鄉的留守兒童們開辦夏令營,給予他們溫暖和陪伴;走在西部農村鄉野廣闊的道路上,看農民創業的篳路藍縷。

  一、參訪與緬懷:榮黨愛校,重溫光輝歲月

  歷史上,有兩支隊伍在遵義勝利“會師”,遵義擁有著光輝燦爛的紅軍長征文化,歷史在這裡發生重要轉折;另一隻文軍長征的隊伍也抵達遵義,並在此辦學七年,享有“東方劍橋”的美譽。

  在遵義會議會址裡,紀念館裡那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工農紅軍的舊物,平靜而有力地訴說著當年的風雲激盪,在這裡,歷史就是活生生的生活印記,震顫著每一位隊員的心靈。這些95後的年輕人紛紛表示,體悟紅軍當年篳路藍縷的艱辛,對於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將來擔當起國家與時代的使命,是不可或缺且大有裨益的。

  湄潭是浙大的“第二故鄉”,走在街道上,“浙大路”,“浙大廣場”等地名使那段歷史觸手可及,對於每一位求是學子來說,這永遠是一片值得懷念的熱土,是心中的聖地。湄潭文廟,高高的臺階令人肅穆,廟內陳列的竺可楨像、西遷地圖、師生生活照以及在當時艱苦條件下所取得的傲人成果,帶給大家是自豪更是感動。沒有大樓而有大師,沒有完備的教學設施而成就“東方劍橋”。隊員們深感社會實踐衫上“浙江大學”四個字,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是求是學子肩負著的.“公忠堅毅,擔當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的重擔!

  二、支教與陪伴:春風化雨,共譜大山裡最美的笑聲

  “我們要為留守兒童帶去些什麼,哪怕只有六天”。隊員們來到湄潭縣西河鄉萬馬學校展開為期六天的支教。萬馬學校屬省級一類貧困鄉鎮,也是丹青學園堅持了三年的社會實踐基地。山路顛簸,條件艱苦,但隊員們的熱情不減,為了三個班六天近120個課時的支教,隊員們早早就開始準備教案並試講。

  除了語、數、英、歷史、地理、物理等文化課程之外,隊員們專門針對留守兒童增加了心理課、文體課以及素拓等的專案,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更注重教給他們自信、團結的精神。

  朝夕相處的六天,孩子們對老師的稱呼已變成了“松哥”、“金姐”。課堂上的歡聲笑語,夜空下的次次談心,這座山,這所學校,這些人,已成為彼此心中永不褪色的美好回憶。

  三、走訪與調研:西部農民創業在挫折中前進

  總理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如今,創業的種子正在廣大的農村倔強地生長著。本次實踐,隊員們得到了浙大公共管理學院楊大鵬博士的指導和幫助,深入西河鄉,發放了近百份專業調研問卷,走訪了15戶自主創業個體戶,並形成了相關的調研報告,具體而微,從小山村裡窺視時代新風尚。

  調研圍繞著幾個問題展開。為什麼要創業?為了家庭和孩子。街尾的小飯館是為數不多的幾間開著門的店之一,老闆娘高中畢業後不久,離鄉打工,到過廣東、福建、浙江,丈夫現在在湖北經營著一間服裝店。為了照顧年幼的孩子,在丈夫和大姑子的支援下回鄉開了這間小店以此補貼家用。在年輕人多外出打工,老齡化嚴重的西部鄉村,家庭和孩子成為年輕父母回鄉謀生的唯一理由。

  自營店鋪的經營狀況如何?在原本就人煙稀少的農村何談商業化的發展。“因為外來人口少、本地市場小、公路殘破,交通不便等各種原因,小店生意蕭條,處於半歇業狀態。”農民創業大多選擇飯館、小吃店等挑戰性不大,創新性不強的行業。

  農民創業面臨著怎麼樣的困境?“貸款真的很不容易”、“我們開店根本沒有人管,也沒有支援”、“通往小鎮的公路路況很差,讓交通更不方便了”……地理條件、交通條件、國家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使這些勇敢邁出第一步的農民在創業的道路上面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儘管如此,創業的種子仍然在萬馬,在西部的田野鄉間頑強生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們就是是創業浪潮中的那一點星火。

  隊員們追尋著西遷精神前進,在實踐中體悟著“求是”校訓的內涵,短短數日,收穫匪然。紅色尋訪、支教接力、創業調研,三線合一,隊員們認識到了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深知砥礪擔當義不容辭。勿忘往昔西遷辦學苦難輝煌,擔當今日求是創新時代先鋒,不負明天一流名校的偉大夢想,是每一位浙大人的光榮擔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