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景點導遊詞範文

新疆景點導遊詞範文

  作為一位傑出的導遊,時常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是我們引導遊覽時使用的講解詞。導遊詞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疆景點導遊詞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疆景點導遊詞1

各位旅客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您能來我美麗的家鄉新疆來做客,我們正行走在庫車——這個古代著名佛國龜茲的大地上。此時我們正追隨玄奘大師的足跡,直抵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克孜爾千佛洞,來品味石窟藝術的佛國古韻。

  關於庫車石窟的歷史,想必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庫車一帶古稱龜茲,她是當年西域36國之一,古代絲綢之路上的著名城池。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時來訪過這兒。漢宣帝時,龜茲國王絳賓就實行了與漢友好的政策,數次前往長安朝賀,那時的龜茲國“一如漢朝禮儀”。公元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從此龜茲歸漢。

  東漢末年,漢朝勢力不再角逐在西域政治舞臺,龜茲作為一個獨立王國進入佛教文化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龜茲吸收印度文化、健陀羅佛教文化形成本地燦爛的民族文化時期,今天我們看到的庫車、拜城等古龜茲地域內的千佛洞和其他佛教寺院遺址就是從那個時期開始開鑿營造留存下來的。中國古代傑出的佛經翻譯大家鳩摩羅什也是那個時代的著名高僧。到了唐朝,唐太宗設安西都護府於西州,於公元659年,移安西大都護府於此,龜茲重回大中華。那時,龜茲文化對中原文化的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龜茲樂舞,在中原大地上非常盛行,中原樂曲及唐詩宋詞都從中借鑑不少。與此同時,龜茲佛教文化也進入了與唐王朝佛教文化相融並存的安西佛教文化進入鼎盛時期,佛教石窟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此後龜茲幾經歷史變遷,佛教文化也逐漸被伊斯蘭文化所取代。14世紀後,庫車王朝變更頻乃,一直到公元1759年,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庫車才漸趨安定。回顧庫車的歷史,可以看到古龜茲與中原大地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絡。

  古代的龜茲是一個國際性的商業都市,各國商人云集其間,從事在龜茲過境的東西方土特產品的買賣,這樣,在龜茲就出現了一種中介型經濟,在這種型經濟的基礎上,產生了龜茲的開放型文化,而佛教文化最具代表性。龜茲是以小乘佛教為主,她的小乘佛教是吸收了克什米爾、(牛建)陀羅等地的佛教文化而成長起來的。龜茲佛教藝術中出現得更多的則是(牛建)陀羅文化的內容,例如骷髏仙、脫皮白骨等典型的(牛建)陀羅文化形象在龜茲壁畫中隨處可見。在談到龜茲文化中相容幷包含著印度文化、伊朗文化、中亞文化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古代中原地區漢文化在龜茲文化構成中的重要地位,如龜茲石窟壁畫中“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的出現,是古代中原地區盛行淨土宗以後,對阿彌陀佛的崇拜在佛教藝術上的反映。龜茲以中介型經濟產生的開放性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

  克孜爾千佛洞位於新疆拜城縣克孜爾鄉東南9公里的戈壁懸崖下。石窟背靠明屋達格山,前面有渭幹河蜿蜒流過,隔河屹立著喬爾達格山。克孜爾千佛洞是中國大地開鑿最早的石窟,她的開鑿年代,大概從公元三、四世紀開始,到公元九世紀結束,先後持續長達五、六百年之久。作為龜茲石窟的代表,克孜爾石窟可以說是開中國西北石窟藝術之先河。龜茲在西域各國中最早派僧人來中原傳播佛教的。隨著佛教的流行,龜茲佛教藝術也隨之傳入中原西北地區,為中原西北地區佛教石窟的開鑿提供了模版。而且龜茲藝術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原西北地區古代藝術發展的方向,使之從世俗藝術逐步走上了宗教藝術的道路。魏晉南北朝時,中原各個地區開始出現佛教石窟。

  根據專家考證分析,龜茲石窟的建造原因有三點:一是封建統治階級利用宗教宣傳來麻痺人民,以維護其階級利益;二是佛教徒為了進行禮拜、供養等宗教儀式的需要;三是僧尼的的苦修必須要有潔淨的環境。因此克孜爾石窟的形制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佛殿,是佛教徒禮拜的地方。一種是僧房,是僧尼修行的所在。在克孜爾千佛洞已編號的236個石窟中,有64個僧房,172個佛殿,由於年代的久遠,外國列強的掠奪破壞,大部分塑像已蕩然無存,壁畫也殘破不全,現在只有75個窟形較完整,壁畫比較完好。一些石窟存有漢文、龜茲文題記,個別還有塑像殘軀。

  大家現在可以看到著座紅色的山就是千佛洞的所在了。克孜爾在維吾爾語是紅色的意思,所以克孜爾千佛洞的名字源於這座紅色的山。克孜爾千佛洞不僅是一個著名的古代佛教藝術遺址,也是一個風景十分秀麗的地方。窟群中間有一道峽谷,峽谷中有兩股清泉匯成的一支溪流,清澈如鏡,彎彎曲曲的流過千佛洞,使千佛洞前出現了一片綠洲。在溪流的滋潤下,一片綠樹蔥蔥,現在我們穿越戈壁,一路風塵而來,忽見這滿園蒼鬱,是否體會到一絲脫離凡塵的感覺呢?

  新疆景點導遊詞2

各位團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新疆。新疆有著佔全國面積六分之一的土地,人們一踏上這裡,就會被它的.神奇博大、美麗富饒所吸引。相信在短短几天的遊覽中,新疆光彩奪目的歷史文化、瑰麗全姿的民族風情、神秘絕妙的自然景觀、珍奇稀有的古蹟遺蹤、富饒豐盛的物產資源會讓您驚歎不已。

  地理概況

  遊客們,新疆神奇在哪裡?首先還是讓我來介紹一下它的地理概貌。新疆的地形地勢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這就是“三山夾兩盆”。天山山脈橫貫新疆,南與崑崙山脈、阿爾金山脈合抱塔里木盆地,北與阿爾泰山脈合抱準噶爾盆地。俗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間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北疆的準噶爾盆地,中間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兩大沙漠周圍,分佈著大大小小的綠洲。綠洲和山地草 原,成了新疆人民的世居之地。

  其實,更形象一點來看,新疆的地貌就像一個字,那就是疆字的右半部“畺”,其中“三橫”表示三山,自北而南分別是阿爾泰山、天山和崑崙山一阿爾金山,夾在三橫中的“兩田”表示兩大盆地,北面是準噶爾盆地,南面是塔里木盆地。新疆的總面積為16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省區面積的總和。

  歷史文化

  遼闊的土地孕育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新疆古稱“西域”,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居民。由於地域遼闊,交通發達,歷史上曾是眾多民族馳騁角逐之地。遠古在南疆活動的主要是羌人,相傳還有與周人有著遠親關係的赤鳥人。到了秦漢之際,新疆已形成許多“國”,史稱“西域三十六國”。歷史上對溝通新疆和內地關係貢獻最大的要數漢武帝,公元前138年,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此後又派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名將率軍出擊匈奴,並逐步使西域歸屬了漢朝。

  張騫出使西域後的1500多年時間裡,無數商人、官吏、使臣、僧侶沿著張騫的足跡東來西往,形成了一條溝通中國與中亞、南亞以及歐洲的商業通道。伴隨著古道上的駝鈴聲,古代中國精美的手工藝品、珍貴的藥材以及火藥煉製術、造紙術、印刷術傳到了西方,歐洲和亞洲各國的特產以及佛教、景教及其文化藝術也流入了中國。流通在這條通道上的商品中,最珍貴、最具代表性的即是精美華麗的中國絲綢,因此這條古老的交通線就被譽為“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像一條友誼的紐帶,把古老的黃河流域文化、恆河流域文化、古希臘文化和波斯文化聯結在一起,成了一條舉世聞名的最古老的“外貿交流、文化傳播之路”。

  漢代以後,絲路交通維續不衰,西域成了著名的佛教地區,天山南麓的許多石窟都是在南北朝時期開鑿的。盛唐時期,也是新疆歷史上的黃金時代,特別是公元640年唐太宗平高昌,不久又打敗突厥,使唐朝西部的疆域跨過蔥嶺,推進到了中亞,新疆成了我國關內的腹地。此時國強不怕外侮,邊關大開,中外人士均可自由往來,絲綢之路暢通無阻,貿易交往空前繁榮。宋元明時期,新疆時分時合,直至清乾隆年間,西域始稱新疆。公元1759年,乾隆派兵先後平定北疆準噶爾部和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亂,使長期分裂的新疆復歸統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