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景點導遊詞(精選5篇)

新疆景點導遊詞(精選5篇)

  作為一位盡職的導遊,通常需要用到導遊詞來輔助講解,導遊詞是導遊員進行實地口語導遊的基礎和前提。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疆景點導遊詞(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疆景點導遊詞1

  你們好!非常高興與大家相距、相知在美麗的烏魯木齊,這裡不但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更是我們可愛的故鄉。俗話說的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做為地主的我,代表xx旅行社和新疆各族兄弟姐妹熱烈的歡迎大家來大到美麗的烏魯木齊,希望大家在這裡能夠吃的開心,玩的盡興!

  我們的新疆之行已經開始了,首先請容許我向大家自我介紹一下我叫侯蕾是你們這次烏魯木齊之行的導遊旁邊是司機胡師傅,在這幾天裡各位有什麼困難和疑問請及時提出,我和胡師傅會盡力解決和安排,同時預祝我們的新疆之行圓滿、順利!

  現在大家看到的烏魯木齊肯定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樣,的確如此。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嘹亮號角,往日閉塞落後的絲路重鎮,正在經濟改革中飛速前進。烏魯木齊位於亞歐大陸的腹地,為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是世界是裡海洋最遠的城市,他位於天山中斷山脈北麓,準葛爾盆地的南端環山帶水,水土肥沃。烏魯木齊河自南向北,從市區穿過,城東北是海拔5445米的博格達雪峰,城南是雄偉壯麗的南天山山脈,城西是充滿神話色彩的妖魔山,上空有云即積,積雲即雨,城正中的紅山,小巧而陡峭,如飛來之物,山頂是聳立著一座青灰色的九級鎮龍寶塔,它是烏魯木齊的標誌和象徵!

  首先大家最感興趣的是烏魯木齊的這個名字的由來吧!“烏魯木齊”是蒙古語意思是“優美的牧場”,在很久以前這裡曾是一片水草豐美的地方,這也許就是著美麗地方的由來,但清朝乾隆年間,清朝政府建造新城命名“迪化”市一直沿用到1953年改用烏魯木齊原稱。

  在市區中既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又有歷史悠久的居民巷道;既有穿著時髦前衛的青年也有蒙著神秘面紗的伊斯蘭婦女:既有商品琳琅滿目的大商場,更有走街穿巷的小推車小地攤。著是一個古老與現代相結合的新興城市。

  其次,烏魯木齊的歷史可謂久遠,2000多年前,這裡曾是遊牧民族聲息之地。公元1世紀以後,漢朝政府派遣田卒在此屯耕。隋朝時,這裡設立了最早的貿易互市。在後來的唐朝,明朝時期,都不斷地對這裡進行開發和建設,越來越具規模,為形成一個集中統一的城市打下了基礎。到了清朝乾隆年間,在烏魯木齊河以東修建了土城,作為駐軍營地,這就是烏魯木齊的雛形。在之後的五年,又在北側建築新城命名“迪化”市一直沿用到1953年因有“啟迪教化”之意改用烏魯木齊原稱一直到今天。短短的彈指一揮間,烏魯木齊就發展到了今天的的規模!

  今天的烏魯木齊,環境優美,交通便利,物產豐富,民族眾多。乾淨而有整齊的街道四通八達,到處可見綠樹成蔭,美麗的紅山公園,古蹟眾多的人民公園,熱鬧有趣的動物圓,都為這個城市增添了無盡的活力和情趣。烏魯木齊是連線內地,通向中亞的交通樞紐,是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同時,烏魯木齊機場也是我五大門戶機場之一,具有疆內、國內、國際航線近百餘條。從這裡出發,可以到伊斯坦布林,阿拉木圖,比什凱克,莫斯科,巴基斯坦等中亞地區,直飛香港的航線也已正式通航。30年前,新疆還沒有鐵路,短短的幾十年來,已建成了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發達的鐵路線網路,這其中就有戰略意義非常重大的蘭新鐵路,是新疆最早肩負著通向內地貨物、客運任務的一條鐵路線。還有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港的有一條國際鐵路幹線,由於他橫跨亞、歐兩大陸,故有亞歐第二大陸橋之稱,而烏魯木齊在這歐亞大陸橋上所扮演的角色則是不言而逾的。以透過烏魯木齊的216,217,312,314等國道,成為公路運輸中的樞紐。 走在烏魯木齊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可以看到自由市場,那充滿神秘色彩的雪蓮花、絢麗多彩的艾得來絲綢,做工精美的英吉沙小刀,全手工製作的地毯、掛毯以及令人垂簾三尺的烤羊肉串,更有那晶瑩溫潤的羊脂玉雕……無不深深的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各地朋友,留戀忘返於這花花綠綠的世界。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鎮,著名的貨物集散地物產豐富的烏魯木齊一定讓你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好了希望大家在烏魯木齊玩的開心,玩的充實,謝謝大家!

  新疆景點導遊詞2

  “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這句精當、貼切的讚語,隨著西部打開發的聲浪不徑而走,傳遍五湖四海。它說出了所有來疆客人的共同感受,也說出了新疆各族人民尤其是伊犁人民的自豪之情。

  伊犁確實很美。它美的獨特,美得不同凡響,連滋養它的伊犁河也是悠悠然向西流的。伊犁是中亞腹地一個溫馨綠島,是遙遠西陲一方天賜寶地,是千里塞外一片杏花開放的江南……少有這樣鮮亮的藍天碧野;少見高山下的萬頃良田!在這裡,雪山長河落日映襯小橋流水人家;在這裡,牛羊氈房牧場與現代城鎮疊合在同一個畫面。

  伊犁沒,美就美在幅原遼闊面積大

  伊犁位於祖國西北邊陲,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稱。轄八縣一市,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209萬,地區行政公署設在“花都”伊寧市,這裡是北疆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伊犁地區為天山各支脈環繞分隔,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派生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奇異的自然景觀。這裡地處中亞腹地,是古絲綢之路北道的要衝,東西文化薈萃,加之民族眾多,具有濃郁的民風民俗,形成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

  這裡降水充沛,氣候宜人,風景秀麗,資源雄厚,物產富。伊犁地區北和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接壤,東北與塔城地區的烏蘇市相連,東南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靜縣毗鄰,南和阿克蘇地區的拜城、溫宿縣連線,西與哈薩克共和國交界,邊境線長421公里。

  伊犁美,美就美在民族風情特色濃

  這裡的居民有40多個民族成份。主要有漢、哈薩克、維吾爾、蒙古、錫伯、滿、回、俄羅斯等13個民族。這麼多民族的不同生活習慣,組成一幅幅色彩斑斕的民間風情畫。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強悍、驚險的哈薩克叼羊、賽馬、姑娘追;也可以看到歡快、風趣的維吾爾“麥西來甫”。你可以聽到深情優美的回族“花兒”;也可以欣賞到錫伯族弓箭手百步穿楊的風采。你可以走進哈薩克氈房去作客。你可以去維吾爾農家看他們的藍馬車迎新娘,你可以吃一吃這裡香噴噴的抓飯、抓肉,嘗一嚐鮮嫩爽口的烤全羊……

  伊犁美,美還美在歷史久遠源頭長

  這裡是漢武帝吟詩讚頌的“西極天馬”(今天的伊犁馬)故鄉,是“烏孫國”故地,是漢朝使節張騫率300人使團到達的地方。公元前108年,江都王劉建的女兒細君遠嫁烏孫王,播下了民族親情的種子。隨她後來的解憂公主,在這裡嫁給軍須靡,翁歸靡,泥靡三代烏孫君王,一共生活了五十多年。這裡是中國最早的“軍墾”地,是成吉思汗西征集結大軍的地方。這裡曾收留過林則徐、鄧廷楨這樣的名士,也曾留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在這裡“下放勞動”的足跡,據考證,伊犁河谷還是母系社會“西王母之都”。

  伊犁美,美更美在觀光旅遊景點多

  賽里木湖,伊犁之行第一站。藍藍的湖水,藍藍的天,雪山環抱,白雲千載空悠悠。

  果子溝,山路十八盤,層林疊嶂,瀑布泉湧,一步一景。

  伊犁河大橋,碧水西去,一橋橫跨。河岸有青青白楊林,有漂亮舒適的渡假村。

  不消說還該去唐布拉、那拉提、喀什河次生林,拜偈一下草原石人、高山岩畫,親睹一番“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恰西秋景。

  還應去看霍爾果斯國門、林則徐紀念館、吐虎魯克陵寢、特克斯八卦城,最好再去昭蘇一瞻乾隆賜字的格登碑,去夏塔一覽駿馬馳騁的牧場風光。

  如果有興趣,還可去看看可克達拉的葡萄莊園,走進《草原之夜》的迷人意境,坐一坐鄉道上被稱作“馬的”的藍馬車。

  位於古絲綢之路的伊犁,有看不完的美景、聽不完人文故事,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據統計,中國旅遊資源68種基本型別中,伊犁擁有53種。伊犁美,美麗風采迎嘉賓。

  新疆景點導遊詞3

  阿勒泰地區西鄰哈薩克和俄羅斯,北鄰蒙古國,貫穿全區的額尓齊斯河是我國唯一流向北冰洋的河流,喀納斯湖水向西流淌進入布林津河,最終匯入額尓齊斯河流向北冰洋,全長4千多公里。

  喀(ka)納斯是蒙古語,意為“美麗富饒,神秘莫測”,喀納斯湖位於布林津縣境北部,距縣城150公里,湖面海拔1374米,是一個坐落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比聞名的博格達天池整整大10倍,湖水最深處達198米閣下。湖面碧波萬頃,群峰倒影,湖面還會跟著季候和氣候的變革而時時調動顏色,是著名的“變色湖”。

  從北緯47度俯瞰地球的境界線:迷人的阿爾泰群山之間坐落著遺落人間的淨土喀納斯。在這片土地之上,自然勾畫出了大片綠色:蔥鬱的森林、蜿蜒的江河、澄淨的湖泊,一切都泛著綠光,充滿生機。

  喀納斯湖呈彎豆莢形,湖東岸為彎月的內側,沿岸有6道向湖心凸出的平臺,使湖形成有條不紊的6道灣。每一道灣都有一個神奇的傳說。箇中第一道灣的基岩平臺有一個龐大的羊背石,好似一隻臥羊仰面觀湖;三道灣的觀湖臺,是賞湖上斜陽的最佳所在;當旭日東昇或夜幕降姑且,搭船或站在第四道灣平臺上探尋湖心奧秘,命運好的話還也許看到時隱時現的隱秘“湖怪”。北端的入湖三角洲地帶,大片沼澤溼地與河灣小灘共存,地形平展坦蕩,各類草類與林木共生,一派朝氣勃勃的情況。喀納斯湖上端,有湖心島浮於水面,附近皆叢林茂密,湖水碧綠純淨。

  環湖附近原始叢林密佈,陽坡被茂密的草叢包圍,每至秋季層林盡染,景緻如畫。這裡是我國獨一的南西伯利亞區系動植物漫衍區,發展有西伯利亞區系的落葉松、紅松、雲杉、冷杉等貴重樹種和浩瀚的樺樹林、已知有83科298屬798種。有獸類39種,鳥類117種,兩棲爬行類動物4種,昆蟲類300多種。喀納斯湖水中發展的有哲羅鮭、細鱗鮭、江鱈、阿爾泰鱘、西伯利亞斜鯿等珍稀魚類。出格是哲羅鮭,體長可達2-3米,重達百十公斤,因魚體呈淡赤色而被稱為大紅魚。有專家考據喀納斯湖怪就是所謂的哲羅鮭。

  橫亙在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宏偉壯觀,其主峰情意峰終年被冰雪包圍,是我國海拔最低的當代冰川之一,喀納斯湖就位於風光奇麗的情意峰南坡,面積約25萬公頃的喀納斯國度掩護區內。

  喀納斯湖不只天然資源和生物物種很是富厚,並且旅遊情形和人文資源也別具異彩,喀納斯具北國風物之雄渾,又具有南國山川之嬌秀,加之這裡尚有“雲海佛光”、“變色湖”、“浮木長堤”、“湖怪”等名勝、絕景,怎能不稱得上西域之佳景、仙景!北面是白雪皚皚的阿勒泰山脈、高聳如雲的情意峰,湖周重巒疊嶂,山林如同畫屏。差異的植物群落條理理解,色彩各異。每至秋季更是萬木爭輝:金黃、殷紅、墨綠各呈異彩。葉茂,枯葉朽木上苔蘚、野草遍生。林間安定草甸如茵,山花豔麗。風靜波平常湖水似一池翡翠,跟著氣候的變革又改換著差異的色調,自晨至夜調動著風範。每當煙雲繚繞,雪峰、春山若隱若現,恍若隔世。夏日,雨後朝晨,登上湖南段的駱駝峰則可觀覽佛光奇景。二道灣景區是湖怪出沒的處所。

  2006年7月阿勒泰地域行署創立喀納斯景區打點委員會,利用準當局職能,對喀納斯區域資源的開拓操作和掩護實施同一打點。

  2007年5月8日,喀納斯景區經國度旅遊局正式核准為國度喀納斯導遊詞AA級旅遊景區。

  新疆景點導遊詞4

  烏魯木齊南山,泛指位於烏魯本齊南部,北天山的喀拉烏成山北麓的廣大山區。這裡,雪峰高聳,山巒起伏,林木蔥鬱,花草遍地,水泉淙淙,景色迷人。尤其是山區自西向東平行分佈的數十條大小溝谷,既是優良的天然牧場,也是避暑遊覽的勝地。其中較著名的去處有東、西白楊溝,後峽,甘溝,燈草溝,水西溝,廟兒溝和板房溝等。

  由(烏魯木齊)庫(庫爾勒)公路縱貫烏魯木齊河流域。沿公路南行,是遊覽南山較理想方便的路線。沿途自下而上,可以一覽在地理學中被稱為天山垂直帶的各種絢麗風光。

  南山的'其他幾處溝谷,景色也各有千秋。"菊花臺"是隱居開山深處的"天然大花園",曾接待過許多中外貴賓。每逢喜慶節日,這裡還是哈薩克族牧民舉行賽馬、摔跤、姑娘追、阿肯彈唱會等民間娛樂活動的場所。

  新疆景點導遊詞5

各位遊客:

  眾所周知,全國最熱點的地方是吐魯番,而吐魯番最熱的是方當推火焰山。荒山禿嶺 、寸草不生的火焰山,夏季達47.8℃以上。每當盛夏,紅日當頭,地氣蒸騰,煙雲繚繞,十分壯觀。

  火焰山的得名→山體特色

  遊客們,透過車窗,我們看到前方那座東西,猶如火龍橫臥在吐魯番盆地中央的赫紅色山體就是焰山。

  火焰山的得名,主要源於其外觀形態。瞧!火焰山基岩裸露,赤褐色的砂岩在烈日的照耀下灼灼發光,熾熱的氣流滾滾上升,宛如萬道烈焰熊熊燃燒,火焰山之名,即由此而來,火焰山在古書上稱為赤石山,維吾爾語中稱它為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紅山。唐代詩人岑參次經過火焰山,寫下了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山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的詩句。明代旅行家陳誠也曾寫詩描述道:一片青 煙一片紅,炎炎氣焰欲燒空。春光末半渾如夏,誰道西方有祝融。可以稱得上是對火焰山的生動寫照。

  火焰山的山體呈東西走向的狹長狀,全長98公里,南北寬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為831.7米。別看火焰山外表寸草不生,由於地殼運動斷裂與河水切割,在山體處,卻隱藏著許多道濃陰蔽日、田園如畫的溝坎峽谷,著名有葡萄溝、吐峪溝、桃兒溝、木頭溝、勝金口峽谷等。在這些谷中,溪澗縈迴,瓜果飄香,花木蔥蘢,景色迷人,儼然一派火洲中的花果塢景象。

  火焰山的形成→最佳觀察點勝金口

  或許有的遊客會問:火焰山是怎樣形成的?距今已有多少年的歷史了?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要追溯到1.4億年前,當時由於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坡前山帶出現短小的褶皺,地殼發生變化,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後,逐漸形成了山脈的雛形。此後歷了漫長的地質歲月,跨越了侏羅紀、白堊紀和第三紀幾個地質年代,加上特殊的氣候環境,就呈現出如今的地質形狀。

  遊客們,前面就是觀察火焰山構造的最佳位置勝金口,請各位下車,在有火焰山標誌的石座前攝影留念,然後再聽我講解。

  勝金口西距吐魯番市30公里,連線新疆與內地的312國道,依傍木頭溝河橫切火焰山而過。勝金口山勢險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關於勝金口的名字,還有這麼一段來歷:從前當地的老百姓把勝金口叫做滲盡口,那是因為木頭溝河水流出天山後,越來越少,到了勝金口一帶的戈壁灘,河水幾乎滲得乾乾淨淨,因此稱它為滲盡口。後來人們覺得這個名字不太吉利,便取其諧音改名為勝金口,於是一直沿用至今。

  遊客們,火焰山的得名,不僅由於它獨特的外觀構造,其充滿傳奇色彩的神話故事也給它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西遊記》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智鬥鐵扇公主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西遊記》第五十九回和第六十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三調芭蕉扇中寫道:西方路上有個斯哈哩國,乃日落之處,俗呼天盡頭。這裡有座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殼,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這段描述雖系誇張,但四季皆熱、寸草不生這些基本特徵,與火焰山的實際狀況完全吻合,可見作者不是憑空臆造的。

  在老百姓的眼裡,善是最高的美,因而發生在火焰山的故事結局仍是正義必將戰勝邪惡,這在維吾爾族民間傳說中有了詳盡的表述。相傳在很早以前,天山深處有條惡龍,專吃童男童女,為此人們惶恐不安。當地的最高首領決心為民除害,屠殺惡龍,於是派一位名叫哈拉和卓的勇士去降伏惡龍。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激戰,哈拉和卓揮劍力劈惡龍,終於將惡龍制服,惡龍受傷後沿山旋轉,整座山脈被鮮血染成了紅色,因此,維吾爾人便把此山叫做紅山。

  美好的傳說,深刻的含義,令人遐想。遊客們,當我們面對火焰山,停步仁立,凝思遙想,一定會覺得火焰山的奇景賞不夠,火焰山的故事聽不完。為使大家不留下遺憾,接下去遊覽高昌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景點,都要從火焰山旁經過,因此我們可以從不同方位充分觀賞到火焰山的奇姿異彩。但願火焰山之行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