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陝甘會館導遊詞

山陝甘會館導遊詞

  作為一名導遊,有必要進行細緻的導遊詞準備工作,導遊詞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須是從實際出發,因人、因時而異,有針對性的。我們應該怎麼寫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陝甘會館導遊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山陝甘會館導遊詞1

  非常榮幸能為大家提供服務,希望我的服務能夠給大家帶來一段愉快的旅程。

  那麼現在展現在大家面前的這座建築就是照壁了,他素雅大方,雄偉壯觀,高8.6米,長16.5米。照壁又稱照牆、影牆,俗稱“影壁牆”,它主要是作為建築物前的屏障,擋住外人的視線,使之不能對院內的情況一覽無餘,同時又作為人們進入院落前停歇和整理衣冠的地方。此外,照壁還具有兩個功能,防止金錢外漏和擋住小鬼進屋,因為傳說小鬼只會直著走,用照壁的形式擋他一下他就進不來了。那咱們會館的照壁呢從上到下分為三個部分,最上面是廡殿頂。廡殿頂是中國建築等級最高的一種屋頂形式,在故宮當中很多建築都採用這種形式的屋頂,它是由一條正脊和前後左右四坡相交而成的四條垂脊構成,所以廡殿頂又叫做四阿頂或五脊頂。咱們會館的木雕、石雕、磚雕技藝精湛、內容豐富,被成為“會館三絕”,其中磚雕就主要表現在照壁上。咱們順著房簷向下看一點兒,那四個突出的圓圓的叫做壽字紋梁頭,它們將此部分分成了5個部分,中間又有兩個龍形耍頭把每個部分又分成了三個部分,所以磚雕的區域從左到右一共為15個部分。那我們先從左往右數,在第二個區域中呢,我們看到一朵牡丹花插在花瓶當中,大家都知道,牡丹是富貴之花,那花瓶呢?在中國語言中啊有一種特殊的現象,就是我們把音相同的字認為是同意字,因為“花瓶”的瓶與平安的“平”相諧音,所以呢,牡丹花插在花瓶當中呢,就是富貴平安的意思了。那我們往右看第三區的位置,我們看到一隻小獅子馱著一個寶瓶,“獅子”的“獅”與“世代”的“世”音相諧,所以獅駝寶瓶就是世代平安了。還有它旁邊的那幅,也就是第四區的位置,我們看到兩本書。其實這是古代商人記賬所用的賬本,上面開著的是進賬的賬本,下面合著的是出賬的賬本,進賬賬本壓著出賬賬本,代表只進不出,也是表達多多賺錢,好運連連的願望了。從左往右數在第六個區域當中我們看到花瓶之後出現了一把寶劍,那這也很好理解,就是保平安的意思了。商人們在外經商,尤其是像咱們會館都是山西、陝西、甘肅的商人可以說不遠萬里的來經商,出門在外,當然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家宅平安、財產平安了。那咱們接著向下看,就能夠欣賞到咱們會館的石雕了。相信大家看到照壁的第一眼就已經看到照壁中心的這個圖案了。它是一幅二龍戲珠圖,這幅圖裡面是圓的,外面是方的,外圓內方呢這也是對古人天圓地方說的一種具體反映了。我們看這兩條龍爪託著的這顆“珠子”呢既不是珍珠也不是寶珠,也不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月明珠或者火焰珠,那如果大家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發現,它是一隻有眼睛有嘴巴而且還倒掛著的蜘蛛。這蜘蛛,在古代又稱為“蟢子”,是中國傳說當中的喜樂之神,二龍戲蟢子,寓意著喜從天降、喜事到來,還有一種說法是蜘蛛吐絲結網,這同商人的商業網路是非常相似的,也表達了商人網羅全國的願望。旁邊的“忠、義、仁、勇”四個大字是我市著名的青年書法家也是我市的副市長陳國楨先生精心書寫的,這四個字也是對關羽一生的高度概括,說的是關羽一生對國忠、待人義、處事仁、作戰勇,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千百年來崇尚關羽關聖帝君的`原因了。大家看身後的這座建築,上面寫著關廟倆字,其實呢這座山陝甘會館最早是在清朝乾隆年間,由山西和陝西的商人共同集資修建的,後來隨著光緒年間甘肅商人的加入,於是改名為山陝甘會館。會館的主要收入是靠商戶的捐攤,其次就是靠房屋和土地的租賃收入了。當時的山陝甘會館共計有房屋300多間,土地200多畝,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就是關帝廟的部分,還不到當時的五分之一。

  參觀完照壁後咱們繼續向前走。穿過甬道後我們看到的左右兩邊對稱的建築就是鐘鼓二樓了。古代重鎮和大型的寺院內都設有鐘鼓二樓。咱會館這鐘鼓二樓平面呈正方形,通高12.14米,是由四根通柱擎撐,二層以上又設有12根柱子,為重簷歇山頂,十分的華麗。咱們山陝甘會館的是開封經過戰亂水禍後唯一儲存下來清代鐘鼓樓,建於清道光年間,您在其他景點看到的都是後來才建造的。我們知道,古人是沒有鐘錶之類的計時工具的,所以人們就以早晨敲鐘、晚上擊鼓的方式提醒人們時間,這就會讓我們自然而然的想起“晨鐘暮鼓”,又彷彿回到了那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年代。那鼓樓啊還有一個特殊的用途。據記載,鼓樓最早是北魏年間由縣令李崇所建,當時是作為擒賊捉盜時傳遞資訊的工具來使用。那咱們都知道烽火狼煙,它和鼓樓的作用也是相同的,但是卻沒有鼓樓這麼方便。可以說,鼓樓是咱們中國人在資訊傳遞上繼烽火狼煙之後的又一大創舉。

  那看完鼓樓二樓以後呢,咱們回過身來看看咱們身後的這座建築。剛才透過甬道時咱頭上面的這個呢就叫做戲樓,上面的就是戲臺了。一般較大的會館都會有戲臺,古代的戲臺分為兩種,一種是三面開口凸出式戲臺,長什麼樣子呢,就是咱們會館戲臺的樣子。觀眾可以從三面觀看演員的演出。另一種為一面開口鏡框式戲臺,跟咱們現在舞臺非常的相近。那咱們會館的戲樓也有它的特別之處,它分為上下兩層,上面演戲、下面可供行走,有行走演出兩不誤的功效。清代和民國的時候有許多名角都在這裡演出過,尤其是在清代的時候,每逢正月十三、五月十三和九月十三都會在這裡演大戲來祭祀關羽。大家來看,這座建築上最有意思的就是旁邊的這兩幅對聯了:“幻即是真,世態人情,描寫的淋漓盡致;今世猶古,新聞舊事,扮演的毫髮不差。臺上笑,臺下笑臺上臺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由此看來戲樓確實演繹了人間百態。那我們會發現咱站在這裡看戲呢時間久了就會感到脖子痠疼、非常不舒服。一向以建築結構合理著稱的中國古典建築怎麼會犯這種錯不是錯誤,那麼最佳的觀賞位置又是在哪裡呢?那我在這裡先給大家買個關子,答案咱們待會兒揭曉。

  繼續往前走,左右相向而立的建築就是東西廂房了。屋頂明面上飾有黃色坊心,民間稱為“黃氣沖天”。那咱們剛才說到會館的磚雕、石雕和木雕被成為會館的三絕。在照壁那裡咱們欣賞了磚雕和石雕,現在咱們就來欣賞一下會館的木雕。

  山陝甘會館導遊詞2

  我們現在來到了以精美雕刻聞名的開封山陝甘會館。會館,又叫同鄉會館,是舊社會都市中同鄉或是同業本著互助互濟、共謀利益的目的,集資建成的聚會場所。河南地處中原,是南北商品貿易流通的中心,開封又是的歷史都城,所以這裡歷來是商賈雲集之地。據記載,歷開封各種會館繁多,直到建國前還有各種會館63家。這座山陝甘會館,是清代山西、陝西、甘肅三省住在開封的富商巨賈集資興建的,是他們經商、貿易、聯絡同鄉感情的場所。

  山陝甘會館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現存建築為關帝廟部分,建造考究,裝飾華麗,其中磚雕、石雕、木雕堪稱我國古建築三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下面就請大家隨我一起來參觀。

  展現在大家面前的這個照壁素雅大方、雄偉壯觀,它位於會館建築中軸線的最南端,建於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它高8.6米,長16.5米,大體可分為臺基、壁體和廡殿頂三部分,由青磚砌成。是磚雕、石雕最集中的地方。

  照壁兩面都有磚雕牡丹和回字紋花框,框內四角有四塊夔龍石雕,中心是石雕二龍戲珠,刀法嫻熟,堪稱清代佳作。照壁上部為廡殿頂,簷下全部以磚雕裝飾,雕刻內容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例如各種造型的花瓶、插花、囂爐、書函、畫卷、樂器等。另外,還有一些表達人們美好願望和理想的吉樣圖案,例如這組由花瓶、几案、蝙蝠組成的吉祥圖案,寓意"平安是福";這組菊花,叢中有兩隻鶴鵲和蘆葉的圖案,寓意"安居樂業"。更富有情趣的是,磚雕當中有一個精巧的小算盤。俗話說:"算盤一響,黃金萬兩"。看來,算盤不但是用於計算的工具,同時也是日進斗金的寶器。

  清代匠師們以細膩的雕刻手法,表達出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大家請看照壁中間這塊五尺見方的"二龍戲珠"石雕。這幅圖案不僅雕刻精美,而且還別有新意。兩條龍被雕刻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請注意二龍所戲的"珠子"。常見的"二龍戲珠"圖案中的珠多為寶珠,可這裡雕刻的卻是一隻蜘蛛!原來古時商人認為,蜘蛛吐絲結網,寓意繡商的人際網路也像蜘 蛛網一樣,越結越廣,越結越大,朋友遍天下,生意越做越火。照壁中間還有"忠義仁勇"四字,這是人們對關聖大帝--關羽品格的高度概括,那麼這裡為什麼崇尚關羽呢?大家知道,關公老家在山西,是中國曆代推崇的武聖人,是山西人的驕傲,所以,山陝甘會館當然少不了他老人家了。

  穿過甬道回首南望,是一座豪華的戲樓。戲樓又名歌樓,為舊時節日、祭祀、還願、祝壽所用。戲樓面闊三間,分前後兩部分。前臺為"樂床"用作正式演出,後臺為"戲房",專供演員化妝。清代時,每年的正月十三、五月十三、九月十三專門為祭祀關聖大帝演戲用。楹聯寫道:"幻即是真,世態人情,描寫得淋漓盡致;今世猶古,新聞舊事,扮演來毫髮不差。""臺上笑,臺下笑,臺上臺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戲樓兩邊是東西對峙的鐘鼓樓。鐘鼓樓建於清道光十八年,高12.-14米,小巧玲瓏,秀麗異常。其建築形式為重簷歇山式,上覆綠色琉璃瓦,正脊為行龍花雕,脊上置一像馱寶葫蘆,兩側為鬼判系鏈。簷部額枋是一幅《關公斬蔡陽》木雕畫,圖中關羽脫離曹營,風塵僕僕來到古城下,要見結拜兄弟張飛時,張飛穩坐城樓,閉門不開。忽聞背後殺聲震天,蔡陽領人馬趕來,情況危急,關羽揮刀斬了蔡陽,張飛釋疑,迎關羽入城,畫面生動地再現了張飛粗中有細的性格。

  東西配殿也叫"廡",每側各有房屋八間,分南北兩部分,均為硬山式建築。東西配殿屋簷下邊額枋、斗拱、雀替、擋板、垂柱等,幾乎遍佈木雕裝飾。木雕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山川樹木、花鳥蟲魚、亭殿樓閣、民間故事、人物傳說無不入畫。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西廂房簷下的木雕。現在看到的這組圖叫"九獅戲繩"。畫面刻了九隻活潑可愛的獅子正在舞繩,獅舞繩飛上下盤旋,繩索自然流暢,獅子逗人喜愛。

  "九獅"與"九世"諧音,故此圖寓意九世同堂。旁邊這組圖在西廂房梢間的額訪上是一幅民間風俗畫,此圖是一派水城風貌,幹道是水渠,街心行船上一女子懷抱琵琶正在彈奏。一人在船頭演唱,表情詼諧。船後一女子,;頭戴大沿遮陽帽,耳環垂肩,笑容可構,寬衣博袖,雙手搖櫓,悠然自得。遊船是畫面的中心,前來看熱鬧的有身騎高頭大馬的達官貴人,有輕搖合扇喜眉笑臉的公子王孫,婦女牽著兒童,老摳手扶伊翁,都爭先恐後的四面攏來,連路邊的兩位石匠也停下手裡的活計,向船頭瞧個不已。畫面刻畫25個人物,表情不同,姿態各異,一個個被刻畫得栩栩如生。

  東廂房簷下各間的額枋上分別裝飾著武士征戰、八仙慶壽、佛門進香、八駿放牧等。八駿圖中每匹馬或靜或動,或立或臥,或啃啼打滾,或長嘶賓士,自然和諧,樂在其中。封建社會二十四孝子之一的《孟宗哭竹》被巧妙地安排在一個雀替與支墩之中,幾株稀疏蕭瑟的竹子下邊跪著一個人,一手扶竹,一手掩面哭泣,身前長出兩棵新筍,構圖精練,主題鮮明。

  下面我們再來看會館中部的牌樓。牌樓又叫牌坊,是一種紀念性建築物。會館牌樓是為歌頌關羽的情操和品德而建的。所以有些木雕彩畫的主題多以關羽為主。會館的牌樓其平面佈局為三柱一組,三角鼎立,為六柱五樓三牌坊,呈雞爪形,因而俗稱"雞爪牌坊"。這種特殊的平面柱網結構,增強了穩固性。各樓中央前後兩面懸掛近兩米高的"大義參天"、"流芳千古"圓領。牌坊四角樓下的走馬板上,還分別繪製八幅關羽故事壁畫,"掛印封金"、"刮骨療毒"、"過五關、斬六將"等。牌樓中間兩柱各有三塊抱鼓石,從三個方面把柱子固定。清代的匠師們為更好地利用其空間,在上面雕有許多圖案,有《劉知遠白兔記》、《狄仁傑登山望母》,還有吉祥圖案《丹風朝陽》、《輩輩封侯》等。

  最後,我們來看大殿,大殿是會館的主體建築,也是林雕裝飾最集中、藝術成就的地方。大殿分三部分組成,拜殿挑簷桁以至額枋寬1.7米,全部木雕裝飾,共分7層,第一層小蝙蝠,俗話說:"蝙蝠,蝙蝠地是福。"第二層為雲形透雕花紋,第三層為二龍戲珠。第四層是祥禽瑞獸,如鹿、馬、猴、羊、麒麟、大象、三羊開泰。第五層是花草組成的圖案,如荔枝、柑桔、仙桃、松竹、梅、蘭等。第六層更令人眼花繚亂,喜鵲鬧梅、鴛鴦戲水、青蛙臥蓮,還有蓉花、葵花、菊花、仙鶴等。第七層在寬約一尺的畫面上刻著醒目的二龍戲珠、鳳凰牡丹。鳳凰在牡丹花叢中振翅欲飛,蒼龍騰雲駕霧,呈現著一派龍騰鳳舞、花枝鬥豔的奇觀。這些雕刻把這座建築襯托得輝煌壯麗,更使你盡情得到美的享受。我們在欣賞這些雕塑時,難道不為我國清代雕刻家們鬼斧神工般的雕刻技巧拍案叫絕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