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學試題和答案

幼兒心理學試題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各項中,不是用來描述個性的詞是( )。

  A.自私自利B.心胸狹窄C.寬容大度D.相貌出眾

  2.個性的( )指人與人之間沒有完全相同的個性。

  A.獨特性B.整體性C.穩定性D.社會性

  3.從一個人行為的一個方面可看出他的個性,這是個性( )的表現。

  A.獨特性B.整體性C.穩定性D.社會性

  4.個性傾向性是以人的( )為基礎的動機系統,它是推動個體行為的動力。

  A.理想 B.動機C.需要D.志向

  5.對幼兒來說,個性發展的主要內容是( )開始形成的。

  A.自我意識B.個性特徵C.調控系統D.情緒狀態

  5.在一定程度上說,( )的成熟標誌著兒童個性的成熟。

  A.自我意識B.個性特徵C.能力傾向D.個性傾向

  7.孩子從剛出生開始,就顯出個人特點的差異,這主要是( )的差異。

  A.言語特徵B.記憶過程C.思維特徵D.氣質型別

  8.自我意識萌芽最重要的標誌是( )。

  A.會叫“媽媽”B.思維出現C.學會評價D.掌握代詞“我”

  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A.自我評價B.自我體驗C.自我控制D.自我覺醒

  10.關於需要和動機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需要是人腦對生理和社會的要求的反映

  B.動機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力

  C.需要一旦產生,就轉化成為推動人活動的動力

  D.需要必須有誘因條件才能轉化為動機

  11.關於學前期兒童性格的形成和發展,不正確的說法是( )。

  A.兒童的性格尚未表現出明顯的個別差異

  B.兒童性格的發展具有明顯受情境制約的特點

  C.學齡晚期開始,行為受內心制約,且習慣已經形成

  D.學齡晚期階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難

  12.( )迅速發展是幼兒學習的基礎。

  A.語言能力B.模仿能力C.認識能力D.特殊能力

  13.氣質、性格與活動的關係,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表現在活動中B.對活動有直接影響C.不直接決定活動的完成

  D.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

  14.不同氣質特點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針對( )的孩子,應防止粗枝大葉,虎頭蛇尾。

  A.膽汁質B.多血質C.粘液質D.抑鬱質

  15.心理學和生理學的研究證明,兒童智力發展的關鍵期是( )。

  A.嬰兒期B.學前期C.學齡初期D.學齡中期

  16.能夠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獨特性的是( )。

  A.個性的調節系統B.個性的傾向性C.個性的心理特徵

  D.個性的能動性

  17.不屬於氣質的特性是( )。

  A.遺傳性B.先天性C.易變性D.穩定性

  18.“老師說我是好孩子”說明幼兒對自己的評價是( )。

  A.獨立性的B.個別方面的C.多方面的D.依從性的

  19.表現在人對顯示的態度和慣常的行為方式中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是( )。

  A.道德感B.理智感C.氣質D.性格

  20.布魯姆認為,( )是智力發展的最高點。

  A.13歲B.15歲C.17歲D.19歲

  21.下面不屬於幼兒社會性需要的形式是( )。

  A.安全B.交往C.遊戲D.尊重

  22.個性心理特徵不包括( )。

  A.需要B.能力C.氣質D.性格

  23.直接影響活動效率的因素是( )。

  A.氣質B.性格C.能力D.興趣

  24.托馬斯·切斯將兒童的氣質分為三種,即容易撫育型、困難撫育型和( )。

  A.情緒不穩定型B.多愁善感型C.掩蔽現象型D.起動遲緩型

  25.( )不是幼兒期兒童性格的典型特點。

  A.活潑好動B.喜歡交往C.好奇好問D.穩定性較強

  二、填空題

  1.______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點或品質的獨特組合。

  2.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看法和態度,包括對自己的存在以及與周圍人或物的關係的意識,就是______。

  3.需要是個性積極性的源泉。需要分______需要和______需要兩種。

  4.______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部動力。它可能是被意識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識到的。

  5.興趣有三個特點:______、______和______。

  6.氣質指一個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性決定的、相對穩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的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方面。

  7.______是指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慣常的行為方式中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性格的特點包括______和______。

  8.根據心理活動的速度、強度及靈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將人的氣質劃分為四種類型,即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

  9.個性心理特徵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0.興趣有三個特點: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名詞解釋

  1.個性

  2.自我意識

  3.需要

  4.動機

  5.興趣

  6.氣質

  7.性格

  8.能力

  9.智力分化論

  10.智力複合論

  11.智力內容變化論

  四、簡答題

  1.個性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2.簡述個性的結構特點。

  3.個性形成的主要標誌是什麼?

  4.簡述幼兒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對其心理和行為發展的意義。

  5.簡述動機和需要的關係。

  6.幼兒性格的年齡特點是什麼?

  7.簡答自我意識的基本特徵。

  8.簡述個性傾向性的含義及其特徵。

  9.簡述幼兒動機和需要的發展。

  10.簡要回答能力的分類。

  11.簡述幼兒能力的發展。

  12.什麼是“掩蔽現象”?

  五、論述題

  1.試述幼兒的氣質對其心理活動和行為發展的意義。

  2.試述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3.試述教師對幼兒進行個性評價的意義。

  4.如何對幼兒進行個性評價?

  六、案例分析

  兒童在兩三歲的時候經常說“我的”,開始不讓人家動他的東西。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孩子逐漸會用“我”這個詞來表達自己的願望。請你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參考答案與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D.個性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點或品質的獨特組合,相貌出眾則不屬於這一類。

  2.A.沒有完全相同的個性是獨特性的體現。

  3.B.一個方面可以看出另一個方面,這說明個性的整體性。

  4.C.需要是動機系統的基礎。

  5.B.對幼兒來說,個性特徵是個性發展的主要內容。

  6.A.自我意識的成熟是兒童個性的成熟。

  7.D.氣質型別是先天的,是剛出生時就表現出來的差異。

  8.D.掌握代詞“我”是自我意識萌芽的最重要的標誌。

  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從自我評價中產生的。

  10.C.需要要成為推動活動的動力,還必須有外在的誘因。

  11.A.兒童的性格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個別差異。

  12.B.模仿能力是幼兒學習的基礎。

  13.D.能力不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

  14.B.這是針對多血質兒童的弱點。

  15.A.兒童智力在學齡前就成熟了。

  16.C.個性心理特徵最能集中反映一個的心理面貌。

  17.C.氣質相對穩定。

  18.D.兒童對自我評價不穩定,容易受外界影響。

  19.D.個性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點或品質的獨特組合。

  20.C.布魯姆認為,智力發展的最高點在17歲。

  21.A.安全的需要不屬於社會性需要。

  22.A.需要是個性傾向性的內容。

  23.C.能力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

  24.D.托馬斯·切斯將兒童的氣質分為容易撫育型、困難撫育型和起動遲緩型三種。

  25.D.幼兒期兒童性格的典型特點是活潑好動、喜歡交往、好奇好問和模仿性強。

  二、填空題

  1.個性 2.自我意識 3.生理社會 4.動機 5.指向性 情緒性 動力性6.強度 平衡性 靈活性 指向性7.性格對現實穩定的態度 慣常的行為方式8.膽汁質 多血質 粘液質 抑鬱質 9.能力 氣質 性格 10.指向性 情緒性 動力性

  三、名詞解釋

  1.個性:是指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點或品質的獨特組合。人與人之間個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每個人待人接物的態度和言行舉止中。要了解一個人的個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現,而在言語和行為兩者中,行為表現更能反映一個人真實的個性。

  2.自我意識: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看法和態度,包括對自己的存在以及與周圍人或物的關係的意識,就是自我意識。

  3.需要:指人腦對生理和社會的要求的反映。它在心理上通常被體驗為一種不滿足感,或者是有獲得某種物件和現象的必要感。需要是個性積極性的源泉。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兩種。

  4.動機: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部動力。動機可能是意識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識到的。

  5.興趣:是指人積極地接近、認識和探究某種事物並與肯定情緒相聯絡的心理傾向。興趣有三個特點:指向性、情緒性和動力性。

  6.氣質:指一個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決定的、相對穩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反應的大小)、平衡性(興奮或抑制的優勢)及靈活性(轉換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傾向於外部事物,有人傾向於內心世界)方面。氣質的特點包括天賦性、遺傳性、穩定性。

  7.性格:是指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慣常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性格的特點包括對現實穩定的態度、慣常的行為方式。

  8.能力:指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個性心理特徵。能力透過人的活動體現出來;反過來,又是成功完成活動的條件。

  9.智力分化論:這種理論認為,兒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兒童智力因素的數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開始是一般化的智力,後來逐漸發展為一些智力因素群。這種理論認為,將智力分成一般智力(決定一個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務所必需的),比較適合於兒童智力發展的規律。

  10.智力複合論:這種理論認為,兒童的智力最初已經是複合的、多維度發展的,其發展趨勢是各種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斷變化,複合性因素的比重越來越大。

  11.智力內容變化論:這種理論認為,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變化。同是智力的一般因素,在嬰兒期,其內容是感知動作性質的,以後則是認知性質的。

  四、簡答題

  1.個性的基本特徵是獨特性、整體性、.穩定性和社會性。

  (1)個性的獨特性。個性的獨特性是指人與人之間沒有完全相同的,人的個性千差萬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找到兩個完全一樣的人。

  另外,個性的獨特性並不排斥在人與人之間的共同性。雖然每個人的個性是不同於他人的,但對於同一個民族、同一性別、同一個年齡段的人來說,個性中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共性。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種文化背景中的人的心理都有一些比較普遍的特點。

  (2)個性的整體性。個性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結構,是由各個密切聯絡的成分所構成的多層次、多水平的統一體。在這個整體中,各個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依存,使每個人行為的各個方面都體現出統一的特徵。

  (3)個性的穩定性。個性具有穩定性的特點。個人的偶然行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個性,只有比較穩定的、在行為中經常表現出來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徵才能代表一個人的個性。個性是相對穩定的,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現實生活是非常複雜的,現實生活的多樣性和多變性帶來了個性的可變性。

  (4)個性的社會性。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在人的個性的形成和發展中,人個性的本質方面是由人的社會關係決定的。個性特徵的形成,和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關。即使比較基本的個性特徵的形成,也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密不可分。個性具有強烈的社會性;是社會生活的產物。影響個性形成的社會因素包括: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個性具有社會性,但個性的形成離不開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給個性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社會因素使這一可能變成現實。

  2.個性是一個複雜的、多側面、多層次的動力結構系統,主要包括個性的調控系統和個性心理特徵兩個方面。

  (1)個性的調控系統,包括個性的調節系統和個性的傾向性。個性的調節系統以自我意識為核心,自我意識是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是個性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制約著個性的發展;自我意識的成熟標誌兒童個性的成熟。個性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為基礎的動機系統,主要包括需要、動機、興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觀等。瞭解幼兒個性傾向性發展的特點,是進行有效教育的前提。

  (2)個性心理特徵。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一個人身上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是人的多種心理特點的一種獨特結合。因此,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獨特性。個性心理特徵主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

  3.一般把3—6歲作為個性形成過程的開始時期,標誌有四方面:①心理活動整體性的形成;②心理活動穩定性的增長;③心理活動獨特性的發展;④心理活動積極能動性的發展。

  4.學前期兒童的一些個性特點對他們後來的發展有很直接的影響,成為個性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學齡前期兒童個性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兒童日後的發展。也可以說,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特點,都可以在我們小的時候找到根源。這也提醒教育者,要注意幼兒良好個性的培養,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學前期兒童個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自我意識、需要、動機、興趣、氣質、性格及能力的發展各方面。

  5.需要和動機既有聯絡又有差別。需要是一種刺激,人的活動動機是在這種刺激下產生的:有了某種需要,人就會想辦法滿足它,從而產生活動動機;但需要產生之後,並不一定就成為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動力,需要變成動機往往要有一個發展階段。處於萌芽狀態的需要,能使有機體產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強到一定程度,會使人產生一定的願望;而願望變成動機的過程還需要有一定的誘因條件,才能為滿足願望而採取行動去達到一定的目的。

  6.在兒童性格差異日益明顯的同時,幼兒性格的年齡特徵也越來越明顯,具體表現在:

  (1)活潑好動。活潑好動是幼兒的天性,也是幼兒期兒童性格的最明顯特徵之一。

  (2)喜歡交往。兒童進入幼兒期後,在任何地方,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可以不經他人特別介紹,孩子之間會很快、自然而然地熟悉起來,並一起做遊戲。 (3)好奇好問。這主要表現在探索行為和好奇好問兩個方面。

  (4)模仿性強。模仿性強是幼兒期的典型特點,小班幼兒表現尤為突出。

  (5)好衝動。幼兒性格在情緒方面的表現就是情緒不穩定、好衝動。

  7.個體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看法和態度,包括對自己的存在以及與周圍人或物的關係的意識,就是自我意識。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中,個體是把認識的目光對著自己,這時的個體既是認識者,又是被認識者。

  自我意識有兩個基本特徵,即分離感和穩定的同一感。

  (1)分離感。分離感即一個人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在身體和心理的各方面都是和他人不同的。

  (2)穩定的同一感。穩定的同一感即一個人知道自己是長期的持續存在的,不管外界環境如何變化,不管自己有了什麼新的特點,都能認識到自己是同一個人。

  8.個性傾向性是決定人對事物的態度和行為的動力系統,對一個人的心理與行為起著促進和引導的作用。學前期兒童個性傾向性的發展主要反映在需要、動機及興趣的發展方面。

  個性傾向性有兩個基本特徵,即積極性和選擇性。

  (1)積極性。個性積極性使人以不同的態度和努力程度去組織自己的.行動。例如,當一個人的需要較強烈時,他的行為反應就會相應比較強;而當需要較弱時,行為反應的程度就會相對減弱。

  (2)選擇性。個性積極性使人有目的、有選擇地對客觀世界進行反應。例如,不同的需要會導致人選擇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方向。

  9.幼兒需要和幼兒動機的發展。

  (1)幼兒需要的發展。幼兒需要的發展遵循著一個規律,即年齡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導地位。幼兒期兒童的社會性需要逐漸增強。同時,需要的發展已經顯現出明顯的個性特點:①開始出現多層次、多維度的整體結構;②優勢需要有所發展。

  (2)幼兒活動動機的發展。進入幼兒期以後,隨著兒童社會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發展,孩子的活動動機有了較大發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從動機互不相干到形成動機之間的主從關係;②從直接、近景動機佔優勢發展到間接、遠景動機佔優勢;③從外部動機佔優勢到內部動機佔優勢。

  10.心理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將能力劃分成兩大類。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大多數活動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智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和注意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以抽象概括能力為核心。特殊能力指為某項專門活動所必需的能力,又稱專門能力。它只在特殊領域內發揮作用,是完成有關活動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數學能力、音樂能力、美術能力等。

  (2)認識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認識能力就是學習、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縱、製作和運動的能力,如平常所說的動手能力、體育運動能力等。社交能力即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如組織管理能力、言語感染能力等。

  11.幼兒能力的發展表現在:

  (1)幼兒智力的發展。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幼兒期是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很多人認為,兒童從出生到5歲是智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在兒童智力發展的過程中,兒童的智力最初已經是複合的,其發展趨勢是各種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斷變化。

  (2)幼兒特殊能力的表現。在幼兒期,有些特殊才能已經開始有所表現,如音樂、繪畫、體育、數學、語言等。

  12.幼兒氣質發展中存在“掩蔽現象”。所謂“掩蔽現象”,就是指一個人氣質型別沒有改變,但是形成了一種新的行為模式,表現出一種不同於原來型別的氣質外貌。兒童的氣質型別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後天的生活環境與教育可以改變原來的氣質型別。

  五、論述題

  1.幼兒的氣質對幼兒心理活動和行為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幼兒的氣質是幼兒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幼兒氣質對幼兒能力、性格的發展都有一定影響。氣質不能影響幼兒智力發展水平,但可影響智力活動的方式;幼兒的性格表現上帶有各自的氣質特點;某種氣質可以有力地促進某些性格特徵的發展。

  (2)幼兒氣質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從而影響個性發展。幼兒的氣質型別對父母親的教養方式有較大影響。母親對待不同型別的孩子的行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適應性強、樂觀開朗、注意持久,則母親的民主性表現突出。而影響母親教養方式的消極氣質因素包括:較高的反應強度(如平時大哭大鬧)、高活動水平(如愛動、淘氣)、適應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見,幼兒自身的氣質型別,透過父母親教養方式而間接影響自身的發展。因此,父母和教師要避免幼兒氣質中的消極因素對自己教養方式的影響。

  (3)不同氣質特點可以有針對性地接受培養。對膽汁質的孩子:培養勇於進取,豪放的品質;對多血質的孩子:培養熱情開朗的習慣能夠及穩定的興趣,防止粗枝大葉,虎頭蛇尾;對粘液質的孩子:培養機智敏銳和自信,防止疑慮和孤獨。

  2.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1)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的階段和特點。①自我感覺的發展(1歲前)。兒童由1歲前不能把自己作為一個主體同周圍的客體區分開到知道手腳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識的最初級形式,即自我感覺階段。②自我認識的發展(1~2歲)。孩子會叫媽媽,表明他已經把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個月以後已開始知道自己的形象。③自我意識的萌芽(2~3歲)。自我意識的真正出現是和兒童言語的發展相聯絡的,掌握代詞“我”是自我意識萌芽的最重要標誌,準確使用“我”來表達願望時,這標誌著兒童的自我意識產生。④自我意識各方面的發展(3歲後)。在知道自己是獨立個體的基礎上,逐漸開始了,對自己的簡單評價;進入幼兒期,孩子的自我評價逐漸發展起來,同時,自我體驗、自我控制已開始發展。

  (2)幼兒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控制的發展。自我評價就是一個人在自己認識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評價;自我體驗是一個人透過自我的評價和活動產生的一種情感狀態。如自尊心、自信心、羞愧感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一個人對自己行為的調節、控制能力,包括獨立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等。

  幼兒期自我意識各方面的發展有個基本的規律,即3~4歲幼兒自我評價發展迅速;4~5歲兒童的自我控制發展迅速,而自我體驗的發展相對較平穩,趨於漸變狀態。

  3.幼兒個性評價是教師深入瞭解幼兒、對幼兒進行個別教育的前提。對幼兒的評價不是那種主觀的評價,而是基於對幼兒客觀觀察的較科學的評價。這種公正、客觀的評價是教師正確進行教育的前提。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而我們的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每個幼兒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教育,才能使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較大發展。做到這一點,就要依靠教師對每個幼兒有比較深入的瞭解。教師對幼兒進行的個性評價,不但可以瞭解幼兒個性的全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而且還可以對幼兒日常發生的各種行為進行診斷,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客觀的態度去觀察,特別是要以幼兒的眼光去看他們,這對教師真正瞭解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總之,作為教師要懂得,幼兒的行為是由他們的年齡特點及個性特點決定的,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其原因,瞭解這些原因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幼兒,並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就要學會對幼兒進行個性評價的方法。

  4.幼兒教師對幼兒進行個性評價的最好方式就是日常觀察記錄。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籠統的或一般性的行為中分辨出孩子們行為上的差異。總的來說,記錄並不一定按照固定的規則。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創新。

  (1)觀察記錄的專案。對幼兒觀察記錄的專案包括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主要環節,主要包括遊戲、午睡、進餐、起床等,同時,對偶然事件的記錄也是很重要的。

  (2)觀察記錄的內容。觀察記錄應該儘可能詳細些,要記錄下當時的環境及幼兒行為的整個過程。在實際觀察中,可以將上述專案用簡單的敘述方式記錄下來。

  (3)評價。在完成了所有的觀察記錄專案以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對幼兒的個性特點做出恰當的評價,這也是觀察記錄的目的所在。評價可以有不同形式,但一般來說有如下幾項:個性特點、存在的問題及教育建議等。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點)兒童會說“我”這是自我意識萌芽的重要指徵。1歲前的兒童是沒有自我意識的,不能把主體同周圍的客體區分開來,自我意識的真正出現是同兒童言語的發展相聯絡的。當兒童學會正確使用我這個詞時,可以說兒童的自我意識產生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