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測試題高中歷史同步試卷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測試題高中歷史同步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小題2分,共28分)

  1.“三千年來獨立不羈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羈縛,有血性者豈能忍視之乎?”吉田松陰這段話表明( )

  A.幕府統治阻礙了社會進步

  C.美國叩關喚醒了民族意識 B.天 皇專制阻礙了日本發展 D.封建藩國林立成為了束縛

  2.倒幕運動中,下級武士之所以能成為領導力量,主要是因為( )

  A.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充分

  C.封建專制統治異常穩定 B.下級武士已經成為資產階級 D.日本有尚武傳統,武士有號召力

  3.1867年10月,長州、薩摩等藩聯合發兵東進,京都的朝廷也以天 皇名義頒佈了討伐幕府的密詔。為了消除倒幕派討伐的藉口,保住實際權力,幕府上書天 皇,表示要把政權“奉還”天 皇,日本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大政奉還”,如下圖所示。“大政奉還”後,經過內戰,倒幕派徹底消滅了幕府勢力,這在日本歷史上所產生的最主要成果是(

  )

  A.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

  C.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B.為發展資本主義開闢了道路 D.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4.日本某藩知事到任後不久,又被中央政府改稱縣知事,明治維新這一舉措的實質是

  ( )

  A.調整國家行政建制

  C.完善政府管理職能 B.消除封建割據狀態D.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5.經過明治維新,日本逐步建立起一種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的社會體制,這種新的社會體制主要是指( )

  A.實行四民平等

  C.取消武士特權 B.華族和士族可以經營工商業 D.平民可以自由地擇業和遷徙

  6.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時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關的有田中、山下、河上等,鹽田、鳥飼、獵狩等姓則源於生產勞動。這些姓氏的出現,主要與明治維新的哪條措施有關 ( )

  A.廢藩置縣

  C.殖產興業B.廢除封建身分制度D.文明開化

  7.1871年12月,日本派出了以巖倉具視為特命全權大使的大型使節團前往歐美12國進行了為期22個月的考察。該考察團的最大收穫是( )

  A.加深了對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認識

  B.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裝置

  C.找到了一條適合日本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D.認識到了建立近代化海軍的重要性

  8.劉天純在《日本改革史綱》中說:“因為當時的日本,資本家階級還沒達到獨立經營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護助長之必要。不過保護助長的方法和性質,都不同從前官營模範工廠制度的封建式了其變化是更加趨向全面實行保護政策。”文中所述的“更加趨向全面”的保護政策是( )

  A.保護新興地主的土地私有制

  B.工部省接管幕藩的礦山和工場

  C.鼓勵私人資本投資近代企業

  D.將大部分官營企業廉價轉讓給“政商”

  9.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 皇的女官例行給天 皇梳理頭髮時吃驚地發現,天 皇已將自己的長髮剪掉。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 皇決心 ( )

  A.革除封建禮儀

  C.帶動文明開化 B.廢除封建身份制度 D.進行政治制度改革

  10.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著名思想家福澤諭吉曾發出呼籲:“今天奉明治為年號的人,就是與政府訂定契約,必須遵守政府訂的法律。因此法律一旦訂定之後,即使有人覺得該法律對自己不利,也必須在法律修改之前,小心翼翼謹守法律的規定。”這一呼籲倡導的基本理念是( )

  A.誠信為本

  C.法律至上 B.天賦人權 D.和平改良

  11.明治維新後,日本社會發生的新變化主要有( )

  ①由封建社會轉變為資本主義社會 ②天 皇制地主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統治秩序基本確立 ③由半殖民地狀態走向了殖民擴張道路 ④封建等級制被形式上的平等所取代

  A.①②③

  C.①②③④

  B.②③④D.①③

  12.“明治以來,日本雖然對古典世界中的中國甚為尊重,卻看不起現實的中國。”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治維新後日本近代化發展程序逐漸超越了中國

  B.明治維新的“文明開化”側重於學習中國古典文化

  C.“現實的.中國”已經放棄了原有的文化傳統

  D.近代中日兩國民族矛盾日益尖銳

  13.觀察下列兩幅圖片,它們所反映的共同問題是 ()

  A.日本已成為東亞唯一的獨立自主的國家

  B.明治維新使日本的軍事實力增強

  C.日本取代歐美國家成為東亞地區的霸主

  D.明治維新使日本成為近代化國家

  14.英國學者韋爾斯在研究日本發展的歷史時這樣說:“1866年,它還是一箇中世紀的民族1899年,它已經是一個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即完成了歷史的重大跨越的最根本因素是( )

  A.門戶開放,受西方國家的影響

  B.推翻幕府統治,掃除封建障礙

  C.明治維新,走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D.發動戰爭,開拓海外殖民市場

  15.日本經由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近代化的道路,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明治維新的性格決定著近代以來日本的性格。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元年(1868年)閏四月二十一日公佈了《政體書》。這是明治政府的政治體制和組織法令。它根據《五條誓文》原則,參考了《令義解》《西洋事情》(福澤諭吉著)等。規定:“天下權力皆歸太政官,使政令無出二途之患”,以謀求政令統一,建立中央集權國家。太政官(相當於總理大臣)之下,設議政(立法)、行政、刑法(司法)三官(權)體現君

  主和官僚構成的中央集權統一國家原則。

  ——吳廷璆《日本史》

  材料二 在統治人民方面,在公佈《五條御誓文》(即《五條誓文》)的同時,對一般平民公佈了《五榜揭示》。此文規定:要遵守“五倫之道”;嚴禁結黨、強訴(指人民的團結和向政府提出要求);基督教被作為邪教而加以禁止等等。

  ——(日)依田憙家《簡明日本通史》

  請回答:

  (1)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治政府為建立近代政治體制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這些措施對日本政治體制的走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分)

  (2)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治政府在變革社會關係上採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對日本平民的政治生活產生了怎樣的雙重影響?(6分)

  (3)綜合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治維新存在怎樣的“性格”?(2分)

  1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從幕府時期一直髮展到明治時期的著名民間教育機構。它往往存在於鄉間,以庶民子弟為主要教育物件。它的課程設定大體是:首先必須學的是平假名、片假名,還有漢文、《三字經》《實語經》《童子經》等,書法、算盤和地理也是必修課程。其他如書信模板、商業用語模板、農業用語模板、木匠用語模板等,也都是全國性的共通教科書。

  ——(日)依田憙家《簡明日本通史》

  材料二 明治政府於1872年頒佈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學制》。在此基礎上,寺子屋教育被勒令停辦,各地興辦新式小學。這些學校的課程設定一般包括:讀物、算術、書法、寫字、熟讀、作文、理科、地理、歷史、修身、體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學還要增設幾何和一兩門外語課。據統計,在每週的學時總數中,屬語言類的科目佔40%,數理、地理、歷史合佔

  53%,其他的修身等科目佔7%。

  ——伊文成、馬家駿主編《明治維新史》

  材料三 朕,念我皇祖皇宗犖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其美,此乃我國體之精華,而教育之淵源亦實存於此一旦危急,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窮之皇運。如是,則不獨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顯彰爾先祖之遺風。斯道也實為我皇祖皇宗之遺訓,而子孫臣民之所當遵守。通諸古今而不謬,施諸中外而不悖。貶庶幾與爾臣民俱拳拳服膺成一其德。

  ——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語》

  材料四 有學者認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關鍵所在,而也有學者持相反意見,認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終導致明治維新走向歧途。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維新前“寺子屋”教育的特點。(3分)

  (2)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式小學有何不同?(3分)

  (3)據材料三指出《教育敕語》的核心思想。結合所學,說明《教育敕語》產生的主要背景。(3分)

  (4)你贊同材料四的哪種觀點?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選擇其中一種觀點說明你的理由。(3分)

  17.風俗習慣的演進和變化往往反映社會的演進和發展。在古今社會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會風俗的改革。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針對社會風俗進行了怎樣的改革?你認為應該如何評價這一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