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二年級上冊《乘加減混合運算》的說課稿

青島版二年級上冊《乘加減混合運算》的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十單元混合運算的這部分知識。本課指導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順序,掌握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的技能。在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深入鑽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我準備從以下六方面進行說課:

  一、領悟課程標準新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呈現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盡力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乘加(減)混合運算是數與代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在學生已經掌握100以內加減法,表內乘、除法及兩步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今後繼續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和解決稍複雜問題的基礎。教材透過遊人來到景區購票、付車費的情境,提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展開對簡單四則混合運算知識的學習。本節課的設計依然遵照以解決問題為框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這樣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現實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另一方面,有助於學生體會運算的價值。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結合學生年齡和已有知識經驗,本課教學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會一個算式裡既有乘法、又有加(減)法時,要先算乘法、後算加(減)法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2、在具體情境中提出能運用乘加(減)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並能結合具體情境,簡單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3、樹立學習的信心,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由於二年級學生還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的階段,再加之本課內容對於學生來講,理解先算乘法,後算加減法的運算順序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掌握運算順序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教法設計及學法指導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設計教法及學法如下:

  1、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具體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

  2、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對知識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而是靠學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礎上探索獲得。教師要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先算乘、後算加減的道理,體驗運算順序的合理性,而不是把這個規定強行灌輸給學生。這樣的安排,既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習過程成為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有個性的過程。

  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一些習題,激發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熱情,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並有目的地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

  五、教學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製作課件(泰山風景圖片,購票情景圖,司機付費的圖片)

  六、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內容。為了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基於以上想法,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玩的年齡特點,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

  師: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今年暑假,老師去了一趟泰山。泰山太雄偉了,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老師拍的圖片?

  課件展示泰山風景的圖片,並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受,由此為下面的學習奠定感情基礎。

  (課件演示坐車來到山下的圖片)

  師:我們已經來到了進山的入口處,如果你是我們團的導遊,你想知道什麼呢?

  (板書:旅遊團一共有多少人?)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目標中明確指出,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青島版二年級上冊《乘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青島版二年級上冊《乘加減混合運算》說課稿(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又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在本課的第二個教學環節,我準備這樣設計:

  活動一: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你能找出解決問題需要的資訊嗎?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關注學生能否找到有用的資訊,培養學生篩選資訊的能力。)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求出旅遊團一共有多少人嗎?請試試看,並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嘗試解決,並在小組內交流想法和演算法。

  (這樣設計可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指名學生彙報,並把演算法板書在黑板上。(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的清晰條理性。)

  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提問:這些同學的計算方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重點明確:這幾道算式都是先求4個組的人數,再加剩餘的人數。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後教師總結,當算式裡有加法和乘法時,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的教學建議中提出:教師應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以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要讓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

  活動二:

  (課件出示司機拿錢交款的圖片)

  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學生從司機的語言和木牌上找到有用的數學資訊。

  教師繼續追問: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教師板書:應找回多少元?

  師:請大家嘗試自己解決。

  鼓勵學生到黑板上板書自己的演算法,並講解自己的解題思路。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三:

  師:請大家觀察黑板上的這幾組算式,你能發現有什麼共同點嗎?

  學生觀察後自由發言:算式裡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減法兩種運算。都是先算乘法。

  教師繼續提問:當有乘法和加減法時,應該先算什麼?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教師板書。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學生的歸納和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三)鞏固運用,自我提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應用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於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數學練習的設計必須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所以,我設計了以下兩個練習:

  1、110頁第2題

  說一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並選出兩道做在練習本上。

  2、火眼金睛辨對錯

  自主練習第3題

  3、自主練習第4題

  (四)總結評價

  回顧這節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麼知識?學習的快樂嗎?你覺得小組裡誰在哪方面比較出色或者你有什麼建議想對他說的?

  附:板書設計

  乘加(減)混合運算

  在算式裡,有乘法和加(減)法,先算乘法。

  (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學習為途徑,合作學習為形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設計了以上教學環節。由於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許多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