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四年級下冊《小數點的移動》說課稿

關於四年級下冊《小數點的移動》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知識內容:

  本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四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的內容。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一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性質和小數大小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習這一規律既是小數乘除法計算的理論依據,又是複名數與小數相互改寫的重要基礎。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透過類比、歸納、推理及遷移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標: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探索並歸納出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比較熟練地判斷隨著小數點位置的變化,引起這個小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

  難點:如何發現這個規律和當移動小數點時,小數位數不夠怎麼處理的情況。

  二、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過程要讓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應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同時在本節課中我體現了四個注重

  1、注重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濃厚的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因此,教師要把學生引入到所需探究的情境中去,觸發學生產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願望,誘發學生參與思維活動的.興趣。

  2、本課中有兩處體現:

  新課引入時,依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個《西遊記》中孫悟空利用金箍棒打妖怪的故事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金箍棒的長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可以從兩個角度回答,可以結合情境、還可以結合資料來談,進而引導學生觀察這四個資料有什麼不同?在這個過程中,既遵循了激發了學生參與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誘發學生的思考,想揭密的問題意識。

  探究規律這個環節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剛剛同學們發現,小數點位置發生變化了,小數的大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藉助這樣的問題,來激發學生探究慾望,啟用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主動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會學習,學會求知是當代人要適應社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數學教學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益和質量的目的,使學生終身受益。

  在教學中,我在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小數點位置的變化與小數的大小有什麼關係時,都是小數不便於觀察、比較小數的大小變化,然後引導學生把小數轉化成整數這樣便於比較。使學生從中體會到當我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我們就要看看能不能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知識來幫助解決,這是數學學習常用的學習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思想,同時也是學習方法的指導。

  3、注重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本課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練習,旨在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變換呈現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質屬性,同時也防止學生形成消極的思維定勢,養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例如:在本節課我設計了數學小遊戲1234,移動小數點的位置,使學生觀察小數點是怎麼移動的,大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樣不僅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規律,同時還解決了補0的問題。

  另外還設計了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四種題型。這樣不僅使學生靈活的運用規律,達到熟練的程度,同時還藉助練習題使學生對新舊知識加以區分,例如:判斷題:把0.3擴大10倍是0.30 ( )這道題使學生對小數的性質和這節課所學習的規律進行區分。這樣解決的不僅僅是幾道練習題,而是使學生將相關的知識、技能得以綜合運用,使學生藉助有限的題目,達到無限的思考。

  4、注重培養學生自評互評意識。

  學生應該學習著自評和互評,評價要多發現他人的優點,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使大家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學生也可以評價教師,這就更有利於融洽師生關係,掃除師生之間的心理障礙,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創設出一個更加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

  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回答,尤其是有所偏差的說明,我並沒有馬上給予否定或指正,而是給學生留有餘地,讓回答問題的同學有自我評價反思的機會,同時給其他學生思考、補充或糾正的空間,這樣,在學生的自我評價,互相補充完善的過程中,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了儘可能多的發展。由於,我個人的能力有限,經驗不足,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給予指點和幫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