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說課稿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說課稿

  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32—33內容。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100以內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運算過程時,是從數的組成角度去理解這些簡單的加減口算,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的認識,鞏固100以內數的組成,同時也為後面正式10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做準備。教材透過看圖解決問題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並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和想法,最後透過練習鞏固演算法。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使學生經歷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

  ②瞭解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③培養學生用數的觀念看周圍的事物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的態度。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3、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掌握能夠正確地比較迅速地口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2)難點:理解算式的含義、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利用有趣的情境圖,採用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表象,為學生提供形象思維的材料,以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我主要採用創設小猴摘桃的情境、然後透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我先讓同桌兩人先交流,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然後再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充分體會演算法多樣化,在進行計算時,我在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注意把這些計算與非整十數的兩位數的組成聯絡起來,一方面使計算有理有據,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教材安排這些計算以加深對數的認識的意圖。幫助學生掌握整十數加、減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和算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初步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情境圖出示小猴摘桃、(摘了三筐桃子,每筐有10個,旁邊又放了4個桃子)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圖中看到什麼?可以提出什麼問題、啟發學生根據圖意列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預設學生提出的問題:

  1、筐裡有30個桃子,筐外有4個桃子,問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2、一共有34個桃子,筐裡放了30個桃子,問筐外有多少個桃子?

  3、一共有34個桃子,旁邊放了4個桃子,問筐裡有多少個桃子?)然後教師選擇30+4和34—30這兩道算式作例題討論計算方法,把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置入事物情境和有情節的探索中,使計算有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這個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從圖中收集資訊和組織語言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然後結合這兩道算式向學生介紹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告訴學生每個小朋友都有名字,當然我們數學中的算式也有它的名字,你們想和它交朋友的話,就一定要記住它的名字。讓學生了解:相加的兩個數都叫做“加數”,兩個加數相加的結果叫“和”。

  減號前面的數叫“被減數”,減號後面的數叫做“減數”,減法算式中的得數叫做“差”)使學生對這些名稱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後面教學100以內加、減法時提供了便利條件。由於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這裡是第一次出現,讓學生初步感知即可,在今後的的學習中注意經常使用,逐步加深認識,讓學生學會用規範的數學語言表達,所以在這裡老師要求不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對於例題中30+4=34和34—4=30這兩道算式,我採用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的教學方法,先讓學生自己探索演算法(學生可能出現的演算法:1、30+4就是把3筐桃,每筐10個,和筐外的4個桃合起來,也就是把3個十和4個一合起來是34;34—30就是從3個十合4個一里去掉3個十,還剩4個一;2、還可能出現列豎式的演算法,對於這種演算法不否定,但也不表揚,還是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數的組成上來)。再讓同桌討論交流演算法,得出算理。

  讓學生體會演算法多樣化。在學生交流計算方法時,有的學生可能還是藉助學具,有的不是從數的組成的角度說計算過程,在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圖意,引導學生理解算理,啟發學生結合圖意從數的組成角度來解釋。然後讓學生獨立解決“試一試”中的兩道題,培養他們的遷移學習能力。(這個環節主要使學生經歷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口算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口算,把認知的過程還給學生,實現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三)組織好練習、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練習要講究練習方式,講究實效。例如:本節課採用看圖寫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決實際問題等練習。這些練習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練系中提高了計算能力。為了使學生在做練習時不枯燥乏味,我充分利用了學生愛玩遊戲的性格,每道練習都創設了一些情境來吸引小朋友,有的是小遊戲,有的是比賽,有的是幫助別人等等,讓學生在玩中解決了練習,培養了學生樂於助人的品質。

  (例如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題,可以讓學生透過擺小棒來加深對數的組成和十位這個數位的理解,同時也為練習第二題打下了基礎。第二題我創設了動物王國舉行跳舞大賽,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且讓他們學會從圖中提取資訊,可以直接知道參賽的小兔子有多少,從而很快的解決問題。第五題我創設了大家來比一比,看誰是算題小博士,激起了學生競爭的興趣。第六題我創設了闖關和他做朋友的情境,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到計算當中,解決問題。第七題我創設了幫幫小熊和小猴,激發了學生樂於助人的品質,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