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亞洲經濟的發展》說課稿範文

歷史課《亞洲經濟的發展》說課稿範文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與作用

  本節主要分析了亞洲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特點及其不足之處,其經驗教訓對今天改革開放的中國有很強的借鑑作用。

  (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分析、掌握新加坡、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特點及其不足之處;培養學生歸納、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學生預習、按小組收集、整理相關歷史材料;

  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把全班同學按“東亞、南亞、西亞、東南亞”四個方位就座,並各派一代表發言,分析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特點及其不足之處和解決的辦法;

  分析、討論亞洲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評選本課最佳小組。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學習亞洲經濟發展,使學生認識:要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培養其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民族責任感。透過反對“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的鬥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於鬥爭的精神。

  (三) 重點、難點

  重點:亞洲各地區經濟發展原因、特點;

  亞洲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難點:亞洲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依據:中國是發展中的大國,地域廣闊,亞洲各地區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都有可能在中國出現,故學習他們經濟發展的經驗教訓對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這些問題的解決任重道遠,故定為重難點。

  二、 教法學法

  1、 學情分析:

  本校是三級達標的農村完中,學生基礎較差,但是經過一年半的高中學習,已初步掌握歷史學習方法,分析、歸納能力有所提高,自學能力增強。

  2、 教法學法:

  依據本校學生實際,結合三維教學目標,本課採用“情境教學模式”,模擬召開“21世紀亞洲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教師

  充當主持人,學生採用“角色扮演”法分小組扮演亞洲各地區代表,討論、總結該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概況、特點及其存在的問題,最後集體討論亞洲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自由發言,就“亞洲經濟的發展戰略”提出設想。全班學生按個人特長,自願最佳化組合,分成四小組,儘量保證每個小組成員各具特長,資源配合均勻,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的機會。

  三、 教學程式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理念、設計意圖

  匯入新課 21世紀亞洲經濟發展戰略研討會開幕式 播放音樂《亞洲雄風》並展示亞洲相關圖片;

  作簡短的“研討會”開幕式發言。 四小組分別按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行政區域位置呈半圓型就座。

  感受“研討會”氛圍。 透過播放音樂和圖片,創設課堂學習氣氛。

  教育實驗表明,採用“非正式座位模式”,能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產生更多的交流,是突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最好的環境。本課把學生分成四組按亞洲行政區域呈半圓形就座,營造“研討會”氣氛,利於學生合作、交流。

  學習新課 展示亞洲經濟發展情況(主要有新加坡、韓國、印度、西亞等)

  主持並作簡明的鼓勵性點評

  四小組各派一代表按亞洲經濟發展順序依次上臺發言,總結該地區經濟發展概況、原因、特點及其不足之處。 心理實驗表明,良好的教學環境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成果和感情。本課採用“角色扮演”,讓學生進行模擬操作,限時三分鐘,展示各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欲、表現欲,發揮創造精神和合作精神,體現自主學習。

  透過課前預習、收集材料,培養良好的自學習慣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透過分析、歸納經濟發展的原因、特點及其不足之處,培養學生歸納、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新課小結 討論亞洲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結合日、中兩國經濟討論並評議解決的方案。

  研討“當今經濟全球化大潮中,亞洲經濟的發展戰略”

  組織指導

  各組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提出存在的問題;

  大會綜合各組提出的問題列出帶普遍性的重要問題供大會集體討論、自由發言解決方案。

  就“當今經濟全球化大潮中,亞洲經濟的發展戰略” 自由發言,提出設想。 教育實驗表明,“討論學習法”有利於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開拓思路、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激發學習熱情、加深印象,鞏固已學過的知識;並有利於增強口頭表達能力,是一種帶有啟發性、研究性的.學習方法。本課透過討論,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透過自由發言,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展示個性,培養其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透過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使其關心時勢,明確自己所擔負的時代責任感,培養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高瞻遠矚的預見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從而實現歷史的最大功能 ——“以史為鑑”、經學致用的目的。

  學習評價 評選最佳小組 公佈評選結果;作鼓勵性的簡明、個性點評。 各組上交平分表;

  統計各組得分情況。 採用過程性的學習評價制度,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是課改的一個要求。

  四、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有如下特色:

  1、 以學生為根本,貫徹“生本教育”:採用“情境教學模式”,透過學生的“角色扮演”,體現教學創新,在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體現學生自主性學習。

  2、 關注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如歷史自學能力、材料收集整理能力以及集體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3、 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透過學習亞洲經濟發展,使學生認識:要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培養其強烈的競爭意識和民族責任感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透過反對“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的鬥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於鬥爭的精神。

  4、 把高中歷史研究性學習帶入課堂:本課研究性學習體現在預習中的收集整理材料、學習中的發現問題、討論中的解決問題等,做到“源於教材,高於教材”, 注重培養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提高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有利於歷史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

  5、 針對“小組討論式”學習中容易存在的幾個瓶頸問題如:材料的收集整理、語言表述中的照本宣科、口語化,以及討論不充分、個別學生作“壁上觀”等現象採取以下措施進行嘗試性突破:首先,各小組最佳化組合,儘量使小組各成員呈優勢互補組合;其次,學習過程中採用小組互評方式,制定面向全體學生的平分表(見下表),對學生每一個活動環節進行量分,透過這種競爭性的評分機制,促使全班每一位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踴躍發言,使課堂氣氛高潮迭起。

  綜上所述,本課透過“情境教學”、學生自由討論、發言等,使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三維課程目標得到了較好體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