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秦兵馬俑》說課稿範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秦兵馬俑》說課稿範文

  我今天執教的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二冊第19課《秦兵馬俑》。

  這是一篇狀物類的散文,課文從兩方面詳盡而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型別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而且深深地體會到字裡行間洋溢著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本篇課文共分兩教時教學,我所執教的是第二課時。根據本篇課文的型別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教學的目標確定如下:

  一、知識與技能。

  精讀課文第3——11小節,理解秦兵馬俑“型別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

  二、過程與方法。

  利用第十二冊語文電子教材所提供的各種資料,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引導學生透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解讀,理解秦兵馬俑“型別眾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透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教學中如果想僅僅透過課文的語言材料讓學生來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似乎有點難度。因為,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秘感之外,也讓學生對於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如今電子教材的開發與利用,給了我們很大的便利,其音、影、畫的全方位的展現,一下子拉近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讓秦兵馬俑似乎一下子處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就充分運用了電子教材的這一優點來組織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進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因而,本次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複習匯入

  在這一環節,我從整體入手,請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加深學生對本篇課文的總體印象,然後再順理成章地匯入今天的新課。

  二、精讀課文第3——10小節。

  課文的3——10小節是本課時教的重點,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但秦兵馬俑所處的時代畢竟離學生已經久遠,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並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去觸控那段凝重的歷史,去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首先就要使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所以,在這一環節,我首先播放了一段影片,讓震撼人心的畫面及鏗鏘有力的音樂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靈,帶領他們穿越時空的遂道,去親身感受秦兵馬俑的魅力。事實證明,在那撼人心魄的音樂中,學生全神貫注,一個個目不斜視,緊盯著大螢幕。此時無聲勝有聲,一下子將兩千年前的那段歷史拉到了學生的'眼前。此時,對於課文學生已經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讓學生翻開課本,去字裡行間細細品味,感受秦兵馬俑眾多的型別及鮮明的形象,無疑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賞完圖片之後,我首先請學生說說這幾小節主要寫了什麼?然後提供充裕的時間讓他們反覆地讀課文,找一找,秦兵馬俑以怎樣鮮明的形象吸引著中外的遊客,同時,老師以大螢幕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圖片,要求學生在自讀、理解的基礎上,圖文對照,選擇自己喜歡的、形象最鮮明的2——3種兵馬俑進行細細地研究,從字裡行間去品味它鮮明的個性。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這一環節,我還特意要求學生在書上圈圈畫畫,或者將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寫下來。

  在學生彙報交流的時候,我始終抓住一個評價原則——理解各種兵馬俑的型別特點,並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在此基礎上,相機指導學生朗讀,透過讀,把自己的理解表現出來。

  此時,我再利用電子教材所提供的影片錄影,再次向學生展示秦兵馬俑宏大的規模、雄偉的氣勢,讓他們領略其眾多的型別、鮮明的個性,再一次以有聲有色的畫面深深地震撼學生的心靈。並且引讀課文的第10小節,並追問學生:“你從中還讀懂了什麼?”讓學生用“有的……有的……”練習說話,讓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去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到秦兵馬俑的惟妙惟肖,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

  三、學習第11小節。

  這一段,我以讀代講,讓學生讀後再說說自己的體會,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進一步利用電子教材所提供的資源,著重理解“絕無僅有”這個詞,以此來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那種舉世無雙的創造才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總結全文。

  最後,我再對本課的學習內容作總結,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文字的認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