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山水說課稿範文

中國古代山水說課稿範文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廣西版高一美術欣賞課本中第三章第五節《中國古代山水》。我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 教材分析:

  1.本課的內容、地位、作用

  本課是知識傳授與欣賞融為一體的綜合課,主要針對中國古代山水的發展概括及其藝術特點作系統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我國的傳統繪畫,掌握欣賞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對中國畫的興趣。本課以多媒體展示相關作品圖片,教師引導,學生回答為主線,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學習到相關的知識。

  2、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山水畫的發展概況。

  *瞭解古代山水畫的藝術特點並掌握一定的欣賞方法。

  *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的興趣;感受美好河山,激發其愛國主義情懷。

  3、重點分析

  在本節課之前,已經學習了中國人物畫和花鳥畫,同學們對中國畫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但作為三大題材之一的山水畫在繪畫手法上、藝術形式上較之前者有很多不同之處,只有認識它的藝術特點才能更好地進行作品欣賞。因此我把本課的重點:中國古代山水的藝術特點。

  4.難點分析

  “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追求意境的創造,既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重要藝術傳統之一,也是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重要方面。但意境往往較為抽象,而且不同時期、不同的畫家對意境的追求和表現都不一樣,學生較難理解。因此我把如何理解山水畫中的“意境”?作為本課的難點。

  二、 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具體情況,我主要採用教師設問學生討論回答的方式進行教學。充分運用多媒體,展示相關作品,不斷地採用欣賞——設問———討論——啟發——回答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在探討中感受到樂趣,既培養了學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又使學生在審美中獲得快樂。

  三、 學習方法

  1. 自主性探究法。

  2. 對比法。

  北中的學生素質較高,自學能力較強,因此我增加了自學、討論、問答的分量。透過教師的精心設問,適當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性探究學習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的學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還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在本節中,我特別強調學生運用對比法。古今對比、中外對比、舊識和新識的對比, 運用對比法能有效地增強自主學習的效率。

  四、 教學過程

  1.創設意境,匯入新課

  播放古樂《高山流水》展示古代山水畫圖片。

  教師匯入:山水畫是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中國山水畫作為獨立的畫種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凝聚著人類豐富的智慧和情感,體現著東方藝術的崇高審美理想。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和了解中國古代山水。

  2.知識探究(分三部分:自主閱讀、畫法分類、藝術特點探討)

  (1)自主閱讀。找出古代山水畫的發展線索;找出自己最喜歡或最不喜歡的作品。

  *學生說說古代山水畫發展概括

  *提問:你最喜歡的或最不喜歡的作品是哪一幅?

  *生答:………。

  *教師引導:不管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我們暫且保留自己的觀點,學習結束後我們再作定論。

  這個環節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並對本節課的知識產生探究的慾望。

  (2)古代山水的畫法分類

  古代山水畫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這些知識的掌握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古代山水。

  *教師簡單介紹淺絳山水、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然後讓學生就課本中的作品進行歸類,並提問。

  (3)如何欣賞古代山水?(古代山水的藝術特點)

  結合多媒體,邊欣賞、邊分析、邊提問、邊小結。

  山水畫是中國畫的三大題材之一,前面四節已經學習了人物、花鳥,介紹了欣賞中國畫的基本方法,所以這一節我抓住幾個不同點進行分析:1。意境;2。筆墨技法;3。空間佈局;4。其它。這一節是本課的重點難點。

  A.意境賞析

  *對比花鳥畫和山水的意境

  透過對所學知識的簡單回顧來說明山水畫的借景抒情與花鳥畫的託物言志是一脈相承的。

  *對比不同時期的`作品對意境的不同追求

  北宋的作品著重與山川景物的描繪,追求“身臨其境”的意境。賞析范寬《溪山行旅圖》、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南宋突出表現在追求詩的意境,賞析馬遠《踏歌圖》。

  元代的山水畫在意境的創造上更強調主觀抒發與個人風格的創造。賞析倪瓚《漁莊秋霽圖》。

  *不同的畫家對意境的追求和表現也不同。

  思考:從《雨餘柳色圖》和《千里江山圖》的不同意境猜猜畫家的性格、經歷有何不同?

  B.筆墨技法

  古代山水畫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表現程式:

  透過多媒體簡單介紹山水畫的畫法步驟:勾、皴、點、染。

  介紹幾種基本的皴法:折帶皴、披麻皴、雨點皴、捲雲皴。多媒體展示相關的作品。

  提問:畫家運用了哪些不同的技法來描繪不同的景物?(讓同學們進行分析歸類並體會不同皴法表現出的山體有何不同)。

  C.空間佈局

  這是中國畫最有特色的地方。我採用對比法,把油畫的風景畫與中國的山水畫進行對比,讓學生分析出它們的不同點,找出國畫的空間佈局的特點。

  油畫使用固定透視,而國畫使用散點透視,用以大觀小的方法,將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景物融匯在同一空間內。

  欣賞《千里江山圖》。透過欣賞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山水畫獨特的空間佈局,同時激發學生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D. 留白

  欣賞《寒江獨釣圖》、《雨餘柳色圖》

  提問:畫家是怎樣表現水的?

  提問:人物、花鳥有留白嗎?西方的油畫有留白嗎?

  透過提問分析使學生理解山水畫中的水、雲、霧常常用留白的手法來處理。這種富於想像的處理手法體現了中國畫特有的藝術形式,也是中國古代審美情趣的體現。

  E. 隨類賦採

  採用對比法:同時展示油畫和古代山水畫

  提問:油畫和中國山水畫在色彩的處理上有何不同?

  這幾個環節的知識性較強,單純欣賞會枯燥乏味也學不到知識。我加強了師生的互動,整堂課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興趣,進行探究學習。另外,我還透過問答加分的形式激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有效的解決了欣賞課的枯燥乏味,收到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 學生小結,教師總結。

  讓學生說說學習體會,說說透過學習後,對中國山水畫的態度看法。(允許學生保留個人觀點)

  教師總結:肯定本節課的學習氣氛、學習成果,激勵同學們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課的時間安排:

  匯入2分鐘,知識探究30分鐘,小結8分鐘。

最近訪問